-
意大利政府勒令Stellantis明確建廠態度,歐洲汽車產業對立矛盾凸顯
-
張家棟zhangjiadong@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4-08-25 14:09:49(文/張家棟 編輯/高莘)
據路透社8月23日報道,意大利工業部部長阿道夫·烏爾索(Adolfo Urso)在當地時間周四表示,如果Stellantis不能在“幾小時內”做出關于在該國建造電池制造廠的明確承諾,政府將把為該項目預留的歐盟資金重新分配給其他項目。
文中提到的電池工廠為ACC原計劃在意大利建設的工廠,2020年,Stellantis、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通過其子公司Saft)和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共同創立的一家名為ACC的電池制造合資企業,專注于生產用于電動汽車的高性能動力電池。
ACC電池工廠 ACC官網
根據早期規劃,ACC打造的三個電池超級工廠將分別位于法國、德國和意大利。三家股東方共同承諾,將在2030年把工廠年產能提升至120GWh,并持續擴大下一代高性能電池和電池模塊的開發和生產。
在歐盟計劃對中國電動汽車提升關稅的當下,ACC也被歐盟看作是歐洲本土電動汽車產業鏈崛起的關鍵產業鏈供應商之一。
其中,意大利的超級工廠將以位于泰爾莫利的Stellantis發動機制造廠的改造為基礎,預計總投資約20億歐元(約158.7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意大利政府提供的歐盟公共基金3.7億歐元(約29.3億元人民幣)。
然而今年6月,ACC突然宣布將擱置位于德國凱澤斯勞滕和意大利泰爾莫利的兩家電池工廠的建設計劃,以應對電動汽車銷售放緩和對成本的深入考量。
ACC表示,公司正專注于研發低成本電池技術,以供應更加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彼時,有業內人士表示,ACC此次調整工廠建設計劃,反映了歐洲電動汽車行業當前面臨的挑戰。一方面,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高;另一方面,電池技術的研發和生產成本仍然較高,需要持續投入和創新。
盡管Stellantis在當日稍晚發布的報告中表示了ACC仍在加強各個超級工廠的建設計劃,但烏爾索本次的警告,仍反映了歐洲傳統汽車工業制造國在電動化變革時期與車企之間對立矛盾的進一步加劇。
意大利的轉型急迫
一邊是歐盟對于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切割”,另一邊則是面臨本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困境,意大利所面臨的境遇,無疑是歐洲各國在面對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整體縮影。
作為傳統的汽車強國,意大利汽車工業曾在燃油車時代無限輝煌,自從1899年成立都靈汽車制造廠(打造菲亞特汽車)開始,意大利便緊隨德國步伐,迫不及待地加入汽車時代。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菲亞特、藍旗亞、阿爾法·羅密歐、法拉利、蘭博基尼等品牌以其多彩的設計風格和獨特的理念,創造了許多經典車型,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贊賞,甚至有著汽車工業設計之都的美譽。
然而,隨著1993年歐共體取消關稅,隨后歐元區建立,意大利國內市場還是逐漸被德國、法國等國的汽車產品所取代。昂貴的車價,成為了意大利耀眼奪目的跑車背后難以走量的關鍵因素。
截至2023年,意大利的汽車產量僅為75萬輛,不足全球汽車產量的1%。所以,不止于中國期望在電動化轉型上獲得話語權,包含意大利在內的諸多歐洲傳統汽車制造國,也同樣期望將電動化,轉變為其汽車工業更上一層樓的契機。
為此,意大利政府在年初就定下目標:將該國汽車年產量從2023年的不足80萬輛提高至每年100萬輛以上,并期望Stellantis集團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將旗下產能與供應鏈協同更多投資于該國,以提高該國工廠的生產水平、整合工程和研究中心、創新投資、重新培訓工人技能以及支持零部件轉型。
但意大利汽車行業專家弗朗索·齊爾波利(Franceso Zirpoli)指出,隨著菲亞特跟隨FCA被整合進Stellantis集團,意大利本土汽車工業的主導權以及其在整車制造、研發能力、制造工藝和零配件方面的積淀,正面臨著全球汽車工業變革的挑戰。
路透社
“菲亞特現在只是Stellantis的14個品牌之一,其車型陣容有所減少,甚至菲亞特本身也失去了意大利最暢銷品牌的地位。”去年在意大利生產的47.4萬輛Stellantis集團汽車中,大多數都帶有美國品牌JEEP的銘牌,而不是該集團的傳奇意大利品牌。
所以,為促進本土汽車產業鏈的轉型,也避免對于單一車企的依賴,意大利從今年開始,正快速與多家中國車企進行商務接觸。
另一方面,在與中國車企的投資敲定前,意大利也不希望與占據其年產能過半的Stellantis一刀兩斷。
今年早些時候,在接觸邀請中國車企赴意建廠的同時,意大利政府在今年年初一度向Stellantis做出“妥協”:投資Stellantis集團并給予購車者9.5億歐元(約75.7億元人民幣)補貼。
然而即便如此,意大利政府仍然正在失去對Stellantis的控制權。
Stellantis的“離經叛道”
從政府角度,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在年初就聲稱“Stellantis集團背離了意大利的國家利益”。
但從集團發展來看,Stellantis無疑也有著脫離意大利的理由。
鑒于集團已經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下碰壁,并轉換為輕資產運營模式,所以Stellantis從中國的出走,已經證明了歐洲車企在電動化轉型領域的落后。
退出中國,也是為了更聚焦于其他電動車銷量較高的歐洲及美國市場,但電動車供應鏈的短缺與高昂的成本,始終是Stellantis難以快速推進電動化轉型的難題。
雖然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實現了最佳營收和利潤水平,但面對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挑戰,Stellantis的當務之急仍是控制成本。
菲亞特官網
此前就有報道稱,為應對競爭,Stellantis正考慮將開發中的1.5萬歐元(約11.9萬元人民幣)級別小型電動汽車生產地從歐盟范圍內轉移至摩洛哥和塞爾維亞。
面對意大利政府的不滿,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Carlos Tavares)也明確表示,該集團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制造商之一,因此集團應該只在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生產高端汽車,將更便宜、利潤率較低的車型的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
而本次Stellantis與意大利政府爭執的電池工廠問題也同樣如此。
唐唯實還聲稱,“意大利是西歐電動汽車銷量份額最低的國家之一,其政策支持力度和補貼不及法國和德國‘慷慨’,而補貼對于歐洲電動汽車銷量來說至關重要?!?
曾親身參與過中國電動化車市競爭的Stellantis也清楚,中國電動車最強的優勢在于領先的技術與完善的產業鏈布局,所以唐唯實在今年已經多次公開表示歐盟對中國汽車的加征關稅并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并呼吁政府加大對本土產業鏈的扶持。
但歐洲政府的聚焦點顯然是期望企業自身在轉型期多為政府分憂解難。
二者不同的出發點,導致的結果便是政府與車企之間的對立關系不斷加深。
根據工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在意大利生產的汽車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5%以上,上半年集團利潤同比也幾乎減半。此外,自菲亞特與PSA合并以來,Stellantis在意大利裁員超過1萬人,今年,Stellantis在意大利的幾條生產線暫時停產,工人們遭降薪。
意大利政府則考慮通過法律手段“接管”一些歷史悠久的意大利品牌,并將之變為吸引外資的手段,其中便包括Stellantis旗下的Autobianchi和Innocenti。
歐洲電動化轉型離不開中國
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在歐盟期望與中國電動車劃清界限之際,意大利與Stellantis當前所面臨的矛盾,更像是歐洲傳統汽車制造國在電動化轉型期間,與本土車企之間注定要經歷的“冷淡期”。
政府需要保證消費者與工會的薪酬待遇等訴求以保障穩定,而企業則需要在電動化市場競爭中極致降本,這已然成為這些歐洲工業國與亟待轉型的全球化車企之間難以調和的首要矛盾。
從Stellantis在全球市場的境遇來看,其在美國同樣也面臨著降本難題。今年7月,Stellantis才剛剛向美國受薪員工提供自愿買斷工齡的方案,希望在利潤下滑的情況下削減成本。
為實現公司的降本增利,Stellantis還加大力度布局南非與東南亞市場,在巴西和印度雇用了5萬名工程師以節省成本。
顯然,建立在歐洲多數國家制造業高成本的背景下,歐盟想要通過提升關稅來為本土電動化產業鏈爭取時間的做法,恐怕很難奏效。
東風嵐圖登陸意大利市場 嵐圖汽車官網
而且,在贏得中國電動化車企投資青睞的爭奪上,意大利所要面對的也不僅是與低成本國家的拉扯,Stellantis同樣也在通過引入中國的電動化技術,來強化其市場競爭力。
雖然唐唯實曾警告意大利政府稱,如果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意大利生產,將威脅到Stellantis,對此他們將堅決進行“戰斗”。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面對自身的電動化轉型的降本難題,Stellantis眼中的中國電動汽車無疑是“真香”的。
去年10月,Stellantis集團便斥資約15億歐元(約117.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零跑近20%的股權。同時,雙方還將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Leapmotor International)”的合資公司。
零跑汽車官網
今年7月,唐唯實還透露首批運往歐洲的800輛零跑汽車已經登船,他還表示零跑車型將納入Stellantis的零部件和分銷系統。得益于零跑帶來的低成本小型車平臺,雪鐵龍、菲亞特、歐寶/沃克斯豪爾今年都將基于該平臺推出起售價不到2.5萬歐元(約19.6萬元人民幣)的純電車型。
一面逼迫意大利政府放棄對中國車企的幻想,一面深度接觸中國車企引入電動化技術。與歐洲各國期望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吸引本地投資相同,無論是歐盟成員國,還是歐洲汽車本土制造商,其對于中國電動車都顯得“又愛又怕”。
在此前提下,無論是歐洲車企選擇與中國企業進行技術合作,還是歐洲國家以補貼條件吸引中企赴歐建廠,也都證明著:盡管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日益臨近,但解決歐洲內部電動化轉型矛盾的鑰匙,似乎掌握在被歐盟排斥在外的中國汽車企業手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張家棟 
-
C919已承運旅客近42萬人次,這些航線可以體驗
2024-08-24 12:28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推遲赴美IPO?文遠知行回應
2024-08-23 17:09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召回1200輛隱患車輛后,通用Cruise將為優步提供Robotaxi
2024-08-23 15:05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FAA要求檢查波音787飛機,波及中國航司
2024-08-23 14:48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寶馬電動車銷量在歐首超特斯拉,或映射歐洲電動化轉型退縮
2024-08-23 13:41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從華為收購商標后,賽力斯銷售公司更名為重慶問界
2024-08-23 11:05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蘋果停止造車半年后,華為、百度、小米怎樣了?
2024-08-23 10:08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華住財報里的酒店業風向:本土持續下沉與海外輕裝上陣
2024-08-22 20:25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斯里蘭卡對35國免簽,中國是目標客源市場
2024-08-22 18:2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尹同躍:奇瑞只能算“世界500大”,“世界品牌500強”是下一目標
2024-08-22 17:14 觀出行 人物/專題 -
吉利堅持自身轉型路線,“已看到重返輝煌的曙光”
2024-08-22 10:40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極氪安聰慧:1年內不再改款,老款車型將持續更新智駕
2024-08-21 21:15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因高端車需求疲軟,奔馳德國工廠減產S級
2024-08-21 17:46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上汽集團回應歐盟反補貼終裁預披露:將采取進一步法律措施
2024-08-21 16:51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半年營收破千億,吉利做對了什么?
2024-08-21 15:44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去中國旅游!越南游客把旅行團名額搶空了
2024-08-21 15:19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Cybertruck訂單積壓太多,特斯拉把臟車交付給車主
2024-08-21 08:20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投石“百億”,車企跨界華為仍在“問路”中
2024-08-20 22:04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黑神話:悟空》爆火,網友喊話取景地文旅部門 “蹭熱度”
2024-08-20 20:44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豐田汽車正在做一個更堅決的選擇?
2024-08-20 17:52 觀出行 洞察/視頻
相關推薦 -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