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去世 傳奇一生令人驚嘆
關鍵字: 吳仁寶吳仁寶去世華西村吳仁寶華西村吳仁寶時代周刊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村紐約時代廣場中國農民第一人吳仁寶治下的華西村一直以來飽受爭議。他被認為是這個“獨立王國”的“國君”。自1961年建村以來,這個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1600多村民連吃飽飯都困難的村莊,蛻變為2010年銷售收入512億元、人均純收入8.5萬元的超級企業集團,村民都變身為股份持有者。吳仁寶是這一切的締造者。
吳仁寶說:“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無論任何時候,我都堅信一點,共產黨是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幸福的。什么是社會主義?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
•【農民吳仁寶】•
江陰市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前右二)帶領村民出工
吳仁寶有著一系列的頭銜,但在任何頭銜前面都有著“農民”二字,吳仁寶也時常用濃厚的方言表示自己首先是個農民。
在華西村建村之初,吳仁寶就圍繞制訂的《十五年發展規劃》,帶領華西干群起早摸黑,肩扛手推,重造山河,只花了7年時間,就提前完成了目標,建成了一個全國農業樣板村,邁出了共同致富的第一步。
“他干農活厲害的,沒有一樣活計是落在別人后面的。”何鳳壽,今年75歲,比吳仁寶小11歲,當年曾跟吳仁寶一起下地干活。他仍清楚地記得吳仁寶插秧、割稻、挑泥……農活樣樣都行,“60年代的時候,有一次村里搞插秧比賽,老書記就拿了第一名。”
何鳳壽說,老書記什么都要爭先,他帶領的華西大隊,是江陰的“樣板大隊”。但先進是用苦干實干換來的,華西曾經被稱為“做煞大隊”,“白天干了不算,晚上還要干,晚上干了不算,第二天天不亮就要下地。”鄰村的姑娘說寧可扔到河里,也不嫁到華西。
華西九村村主任吳金福目前正在負責華西村的一個萬畝示范方項目,整天忙碌在田間地頭。“老書記在農業方面真的非常精通。”吳金福說,老書記經常會走到田間地頭,了解農作物第一手的情況,發現什么問題就會第一時間跟他溝通讓他改進,“老書記熟知二十四節氣,什么時候該播種、什么時候該施肥,他都會給我打個電話叮囑著。”
吳金福說,去年秋收后,老書記讓他們種上了紅花草,馬上五月份即將開花,到時候田野里一片紅,又可以成為華西村一個新景點,“興化那邊有油菜花看,華西村有紅花草欣賞。”紅花草本身又是一種肥料,之后還可以增加土地肥力,提高下一季的小麥產量。“一舉兩得,這樣的好點子老書記可以想出很多來。”
•【企業家吳仁寶】•
2009年8月12日,吳仁寶在華西村幸福園與村民交談。他的身后是當時正在建設的“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
華西沒有一家工廠的時候就是“典型”,但華西真正的崛起靠的是工業,而華西工業的起步,離不開吳仁寶這個企業家。
華西村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是“農業學大寨”的全國典型,吳仁寶作為村黨委書記,既是一個農村基層政權的領導者,同時又是經營一家鄉鎮企業的企業家。
華西村村委副書記、華西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永昌就對吳仁寶的經營能力相當佩服,“可以說沒有遇到老書記就沒有我的今天”。
楊永昌是華西村鄰村朱蔣巷村(現已并入華西村為華西五村)人,1997年選擇到華西村投資50萬元建立了一個金屬軟管廠,成為了一位華西村的投資客。
“老書記總說,到了華西村就是華西人,我都要關心。”楊永昌說,廠子剛辦起來的時候老書記就非常關心,經常到廠里視察,向他了解發展情況,給他提些發展建議。
楊永昌清楚地記得,1999年的時候,金屬軟管廠各方面發展都很穩定,老書記主動找到他,希望他“膽子大一些”、“發展步子跨出去”,但他當時心里沒底,結果老書記笑著問他是不是沒錢,隨即當場拍板說村里可以借給他1000萬。“有老書記這么大力的支持,我渾身一下子充滿了干勁。”很快,楊永昌又開辦了一家塑料管廠,并且很快發展了起來,目前這兩家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每年可以創造100多萬元利潤,“如果沒有老書記適時地推我一把就不會有這第二家廠。”
何蘆葦是經濟學的研究生,目前已經在華西村工作2年多。到華西村工作后,他發現以前課堂上學的很多高深的經濟學理論,吳仁寶不但懂,而且經常能用農民的語言,用大白話講得深入淺出,而且靈活運用到華西村的經濟發展中。
吳仁寶對整個經濟大環境和經濟走勢把握的準確也讓楊永昌欽佩不已。“老書記每天堅持閱讀報紙、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晚上收看新聞聯播,及時了解中央政策和經濟情況,心里清楚得很。”楊永昌記得,2007年底,吳仁寶敏銳地發現這一年物價漲得很多,國內出現通貨膨脹的趨勢,而且經濟發展過熱,可能一些經濟泡沫即將破裂,2008年初,吳仁寶召集村里領導班子和各個企業負責人集體前往北京開會,一起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提出了自己的下一步設想,要求生產性企業立即開始削減庫存產品同時停止購進原料,要先有訂單然后再進行生產。果然,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沉重地打擊了許多企業,但是華西村的企業卻安然無恙,“沒有老書記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經濟形勢的把握,那一年村子里不少企業就要遭殃了,這件事讓村里的企業負責人對老書記更加佩服。”
•【共富帶頭人吳仁寶】•
2011年9月10日,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電子屏播放江蘇華西村形象宣傳片。
“在遇到老書記前,我想的就是把自己的廠子搞好,賺點錢讓家人生活好就行了,現在再回想,發現真是太膚淺了。”楊永昌說,剛和老書記接觸沒多久,就被他的富民理念征服,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并不僅僅是在物質享受,精神層面同樣需要被豐富,“自己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2002年,楊永昌主動找到老書記,把自己的兩個廠交給了村集體。
如今的華西村是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典型。吳仁寶說,共同富先要集體富,共同富必致家家富。但吳仁寶也沒有單純強調發展集體經濟,而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發展華西集體經濟的新路。
農村承包責任制,中央的精神是“宜分則分,宜統則統”。全國各地基本都是用“分”,而華西則堅定地走“統”的路。“如果當時他搞轉制,那華西村的企業大多數都可以合法地轉到他和他的子女的名下,成為他們的私有企業。”何鳳壽說,那樣的話,他們家族就會出很多的億萬富翁,但是吳仁寶始終堅持集體所有,共同富裕。
對于鄉鎮企業轉制,吳仁寶曾說,華西村沒搞“一刀切”,他認為,如果華西村都轉了制,很可能會出現億萬富翁、千萬富翁,但也可能出現弱勢農民和“兩手空空”。華西村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也是中央精神。
從老華西到大華西,到東北華西、塞上華西,吳仁寶在一個小村子獲得成功后,就一直想把華西的經驗復制傳播到更廣泛的地方去。全國那么多基層干部到華西學習,華西的經驗也傳播到四面八方,到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吳金福說,他原先所在的彭蒿村是鎮里相對比較落后的村子,2004年并入華西村前,村里甚至還沒有通上自來水,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當時在征求意見是否并入華西村時,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同意。
并入華西村后,吳仁寶非常關心九村的發展,首先向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女性50歲)發放180元/月的補貼,同時還根據每戶村民的田地數量每年發放1500元/畝的補貼,同時安排沒有工作的村民進入華西村的企業工作,幾大措施最快速度改善了村民的生活。
與此同時,投資500余萬元加強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鋪上了水泥路、接通了自來水。在改善物質生活的同時,老書記還十分重視教育,設立華仁助學基金,專門資助村里困難家庭的孩子讀書,“村民們都說,并入華西村就是坐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車”。
•【政治家吳仁寶】•
2012年12月,胡錦濤視察華西村
2009年4月,習近平接見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其中就有吳仁寶
1978年,新華社與人民日報聯合采訪報道華西村,三篇系列稿件,兩篇見報后反響熱烈,但也有人反對激烈,最后一篇竟然因為遭到質疑,而沒能見報。曾經100多次采訪華西村和吳仁寶的新華社老記者袁養和說,半個世紀以來,華西村和吳仁寶是一面不倒的旗幟,但圍繞著吳仁寶和華西村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這些爭論又時常和不同的政治力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華西的發展過程中,少數人對華西的道路有不同意見,在改革開放前說華西是資本主義尾巴,是假典型,在改革開放后,也有人說華西守舊,是“古董”。
在與“左”、“右”的斗爭中,吳仁寶充分展示了農民政治家的智慧和藝術,讓華西在各種政治勢力的夾縫中持續健康生長。吳仁寶自己說,“要說我有什么特別之處,也就在于我實事求是,與上級和群眾"兩頭"保持了一致。”這其中是吳仁寶卓越的政治智慧。
而袁養和認為,吳仁寶“長盛不衰”確實是罕見的奇跡。吳仁寶成為“不倒翁”,他借用物理學的理論,認為不倒的原因首先是因為“重心在下”。與群眾血肉相連的吳仁寶,幾十年來從未離開過哺育他成長的華西的父老鄉親,他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眾的沃土中,他的“重心”始終在下面;猶之希臘神話中的安泰,雙腳不離地面,就能從大地之神的母親那兒汲取無窮無盡的力量。“有難官當,有福民享”,是吳仁寶最堅定的行動準則。同時,“運動中的物體倘能保持一定的速度不斷前進,是不會跌倒的。”袁養和說,與時俱進的吳仁寶,幾十年來從未停下過前進的腳步,所以他自然不會被時代拋棄。
•【思想者吳仁寶】•
退休后的吳仁寶每天早晨收聽《新聞和報紙摘要》看《人民日報》、每天晚上準時收看《新聞聯播》,他說,他還要借助這種方式,把握中國的時代脈搏。
“從我1997年遇到吳書記到我2002年正式入戶華西村,這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5年。”楊永昌說,老書記的人格魅力極大,他的熱情、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吸引著周圍的人,跟他接觸過的人立刻就會被他的思想折服。
楊永昌說,老書記非常重視思想建設,經常與大家談心,老書記的“三不準則”、“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等都給他很大影響,“只有思想建設同步跟上了,才能富得長壽、富得健康,這也是華西村為什么能長久快速發展的秘訣之一。”
吳仁寶的思想不但能感染村里人,村外人也一樣。華西旅行社導游何葦說,原先每天上午10點左右,老書記都會親自在民族宮進行報告會,到華西村旅游的人無一例外都要去現場聽一次,有的游客怕沒有好位置提前半個小時去等,她印象里還有位游客之前已經來過4次華西村,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聽上報告會,最后又特意來了一次,什么都不干就是專程來聽老書記作報告。
吳仁寶特別健談,而且語言幽默風趣,聽眾里掌聲笑聲不斷,一場十多分鐘的報告會經常因為大家的掌聲太熱烈、持續時間長,老書記又興致盎然地講下去,最后講到了一個多小時。
何葦說,聽完講座,游客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果然名不虛傳”,大家都會被老書記的思想感染。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悅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