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浩劫基金會啟動南京大屠殺影像項目:讓日本像德國一樣道歉
關鍵字: 猶太基金會南京大屠殺辛德勒的名單導演南京大屠殺紀錄片Shoah基金會(澎湃新聞記者 彭珊珊)1993年,一部反映二戰期間納粹屠殺猶太人歷史的電影震撼了全世界,這就是《辛德勒的名單》。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將通過這部電影獲得的所有版稅和追加酬金成立了Shoah基金會,致力于記錄和保存大屠殺幸存者的影像證詞。二十多年來,他們搜集了53000多位幸存者的自述,涉及的暴行包括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也包括世界范圍內其他有計劃的種族滅絕和屠殺。
如今,Shoah基金會要在中國啟動一個項目,幫助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記錄他們的故事。目前已有30名幸存者在南京錄制口述影像,除加入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的視覺歷史與教育影像庫以外,這些素材將被處理成一部50分鐘的紀錄片,通過NBC環球(NBC Universal)發行。
10月30日,Shoah基金會執行主席史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ith),NBC環球副總裁榮·梅耶(Ron Mayer)、美國南加州大學校董謝明(Ming Hsieh)在上海出席南加州大學全球會議,與南京大學教授徐新、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老人共同討論“記錄幸存者故事的重要性”。
從左到右:史蒂芬·史密斯、榮·梅耶、徐新、謝明、常志強
故事的力量:《辛德勒的名單》和5萬份影像證詞
當年斯皮爾伯格為拍攝《辛德勒的名單》搜集了大量幸存者證詞,影片上映后又有更多猶太人找上門來講述經歷,這都是促使他發起影像證詞計劃的原因。現在,已有5萬多份來自62個國家、39種語言的大屠殺幸存者自述影像在Shoah基金會的網站上開放,并應用于研究和教學。
幸存者的故事為什么重要呢?
NBC環球坐擁環球影業公司,出產經典電影無數,其副總裁梅耶認為,“除了為歷史提供確鑿的證言外,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格外能引起共鳴——《美麗心靈》、《辛德勒的名單》、《史蒂夫·喬布斯》都是很好的例子。”事實上,梅耶本人也來自大屠殺幸存者的家庭,他的父母于1939年逃離納粹德國,后來去了美國。“我父親耗盡家財賄賂納粹官員,母親則是靠遠房表親接濟,才得以逃離。”梅耶說,“母親看到這些幸存者的證詞覺得非常真實,她為我們拍攝的故事感到自豪。”
基金會執行主席史密斯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好的敘事能提高歷史事件的認知度,《辛德勒的名單》無疑是成功的例子。“電影本身大受歡迎,此外Shoah基金會還有相應的研究和教育項目,讓世界上更多人知道猶太人在二戰中的遭遇。目前還有一些地方看不到這部電影,比如土耳其、北非,去年我們到這些地區去放映,并配套進行關于猶太人大屠殺的歷史教育項目,效果很好。這是生產電影的企業(NBC環球)和提供教育計劃的高校(南加州大學)之間的合作。”
南京大學猶太和以色列研究所所長徐新認為,這些證詞讓施暴者無法抵賴。“每個人敘述的經歷都是獨特的,有具體時間、地點,可以互為參照。Shoah基金會甚至為所有影像做了索引,精確到每一分鐘講述的內容,只要搜索想要查閱的事件或時間,就會顯示所有相關內容。”
如何看待口述歷史可能存在的失真?史密斯表示,Shoah基金會依托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力量,搜集的證言可作為史料供比對研究。梅耶則認為,電影是娛樂工業,改編的過程中應盡量平衡真實性和戲劇性。
Shoah基金會網站上的影像證詞。英語和德語中的猶太人大屠殺叫“Holocaust”,它來自希臘語,意為用火犧牲;但在希伯來語中,猶太人稱之為“Shoah”,有“浩劫”的意思。
交織的歷史:猶太人和南京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開始為期數周的燒殺搶掠。同年,納粹在德國建立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它與后來的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同樣臭名昭著。一些猶太人逃了出來,其中2萬多人在上海獲救,但仍有600萬人被屠殺。
早在1993年,徐新就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策劃了一次納粹屠猶主題展覽。“美國的代表團來一看,許多場景相似、感受相通,但他們大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殺。那是二戰期間歐洲和亞洲的主要受害者——猶太人和中國人第一次在同一個屋檐下受到紀念。”
3年前,Shoah基金會正式開始與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合作,美國的攝制團隊到南京采訪大屠殺幸存者、制作影像,南大徐新猶太文化基金會就出錢找人給受訪的老南京翻譯、做字幕。據史密斯介紹,這些影像向學者和公眾開放,也用于研究和教學。“很快會有一個教育項目‘I-witness’(我見證)上線,中文版也將推向中國的學校。”
徐新說,屠殺的反人類本質是一樣的,但猶太人的遭遇在世界上更廣為人知、更被承認,得益于他們從不間斷的申訴。“英國歷史學家大衛?歐文曾經否認納粹屠殺,多少猶太人出錢出力跟他打官司!最后猶太人勝訴,奧地利法院判囚歷史學家三年。”他認為,這在國際上有很大影響。
南加州大學校董、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謝明對澎湃新聞表示:“同樣是戰爭中的施暴者,德國政府道歉了,日本政府沒有,這是為什么?我們沒有答案,但這也是我們推動這一項目的原因。南加大作為一個學術研究機構是嚴謹、中立的,我們搜集幸存者講述的故事,歷史學家可以結合其他資料補充討論。然而更多人會因此知道,猶太人是二戰的受害者,中國人也是。”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在錄制影像證詞
猶太人的經驗:如何讓歷史被承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孟鐘捷告訴澎湃新聞,德國之所以被認為認罪態度好于日本,在于政府對這段歷史記憶的傳承態度。從阿登納政府開始的賠償,到1970年勃蘭特在華沙下跪、1999年柏林設立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等,這些事件樹立了一種認罪的形象。但是,德國也經歷過戰后初期納粹分子“大赦”復職、新納粹組織活躍等種種問題。
直到今天,德國人對于歷史仍有糾結:“罪責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德國人不太愿意接受集體罪責這種說法,但若說是個體的,又容易變成推諉責任,由希特勒和黨衛軍承擔責任難道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第二,這種罪責是否沒完沒了?1980年代初,新上臺的總理科爾就表示過‘晚生的幸福’,希望就此與歷史再見,但沒有成功。今天默克爾雖然不斷表示,這種認罪不會結束,但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當一代見證者不斷遠去時,這種歷史的通感的確是在不斷減少中,直至消失。”
史密斯對澎湃新聞表示:“縱觀歷史上的種族屠殺,施暴者在事后無一例外地矢口否認過,德國也不例外。但如果說猶太人在推動歷史知識的深化方面有什么經驗,那就是敘事的重要性。”他認為,要找到歷史事實和當下受眾之間的聯結點,要讓南京大屠殺的故事“國際化”,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們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國、一地、一些人的事,而是普世的、全人類的事。“讓每一個人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歷史,然后才能繼續深化知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史密斯說。
孟鐘捷認為,猶太人確實很注意把這種傷痛歷史國家化、國際化與日常生活化。“所謂國家化,就是建立國家紀念儀式;國際化是上升到國際訴求;日常生活化是深入民眾骨髓。我們今年的閱兵實際上就是國家化的步驟。接下去是國際化,即如何讓國際社會認同南京大屠殺背后的人類悲劇性意義,即武器作為人類技術進步的結晶,反過來變成人類的死亡工具。與此同時,日常生活化不可缺少,告訴大家70年前的傷痛到底與我們平常人有什么關系,特別是身邊普通英雄的彰顯或犧牲者的紀念。”
徐新在采訪中強調了“格局和視野”。“對屠殺的指控具有普世的意義。最早研究納粹屠殺吉卜賽人的就是猶太學者,猶太人斯皮爾伯格創立的Shoah基金會影像計劃也涵蓋了盧旺達種族大屠殺、南京大屠殺,而不僅限于猶太人的歷史。辦紀念館,不只是控訴和譴責,更多是以史為鑒。這是一個民族的視野,是走向世界的關懷,而不是一種民族仇恨。”徐新說。
- 責任編輯:張紅日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