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
-
7月經濟數據出爐:下半年如何破解需求不足?
綜合來看,當前中國的需求下行,既有長期的房地產基建周期下行因素,也有制造業廠房設備投資周期“高峰已過”的原因,同時還有金融擴張力度不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消費傾向遞減和整個社會平均利潤率下滑、疫情防控等等影響因素。[全文]
-
如何科學看待制造業占比的降低?
我們強調制造業的重要性沒有錯,但是制造業的重要性既不體現在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上,也不體現在所謂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上,而是體現在那些能夠獨立創造研發、設計、品牌、流量、體驗等軟價值的現代服務業的規模上。[全文]
-
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型不可逆,應破除過時“投資抓手論”
在新的發展階段,那些既不形成最終消費,又不形成現實供給,而是挖空心思編造出來的投資項目,才是所謂“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資金進入居民手中、形成最終消費不但不是“打水漂”,而且是“乘數效應”的開始。[全文]
-
40年未見的全球大通脹來襲,中美經濟大分化?
過去一年多,中國的PPI持續上漲,去年10月最高到了13.5%,現在有所回落,但還有8.8%,而CPI始終只有1%左右,這毫無疑問是中下游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消化了上游的成本。雖然短期內CPI沒有上漲,但這種代價的承受也是不能持續的。[全文]
-
改革的評價標準,是產能去得越多越好?
試想,十年、二十年以后回頭看,后人一定會對今天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出評價:屆時評價的標準是去掉了多少煤炭、鋼鐵、水泥的產能,鐵礦石、焦煤、焦炭的價格上漲了多少?還是通過放松行政性供給約束、解除要素供給抑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