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華:毛澤東如何揮就神來之筆,吃掉閻錫山的王牌部隊“獨2旅”?
最后更新: 2024-11-08 11:09:03【導讀】明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紀念這個偉大勝利,我們在觀察者網開設專題視頻節目——寶塔山下的制勝法寶,一起學習抗戰時期的毛澤東軍事思想。
【文/王立華】
第一部分:扭轉歷史車輪
四、勝利東渡后粉碎晉軍的戰役進攻
這一節的主題是:勝利東渡后粉碎晉軍的戰役進攻。
主要講紅軍東渡黃河后,戰場上遇到了什么樣的新難題,毛主席是怎樣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有條不紊地指揮紅軍作戰的。
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軍事實踐案例中學,知道他在實踐中是怎么做的,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紅軍東征是一個難得的樣本。
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
經過認真細致的準備之后,1936年2月20日,紅軍東征戰斗打響,到5月5日回師,一共75天。在這個過程大致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突破黃河防線,占領晉西有利陣地。順利解決了能不能過河、過河后能不能站住腳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大戰兌九峪,粉碎閻錫山組織的戰役攻擊。這也是能不能站住腳、能不能實現戰略目的的關鍵之役。我們一些史書一般稱之為戰斗,但這應當是戰役級的,雙方投入了幾乎全部主力,閻錫山甚至稱為與紅軍的會戰,毛主席在電報中曾稱之為戰役攻擊。第三個階段,是發展勝利戰果,兵分三路襲敵。敵變我變,我變敵變,斗智斗勇,虛虛實實,演繹出驚心動魄的戰爭智慧。第四個階段,是南北兩路回攏,勝利回師西渡。解決了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回得來的問題。
要知道,這是在陜北根據地被四面圍困的背景下,紅軍傾全力出動進行的攻擊作戰,毛主席指揮僅萬余紅軍,進入山西腹地對決十數萬晉軍和蔣介石的中央軍,竟能攪得對手周天寒徹,最后得勝而歸。從此,推開了新的歷史階段的大門,開啟了歷史新時代的序幕,引發出扭轉歷史車輪的巨大力量,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和軍事上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了改變時局的領導權,東征可謂毛主席戰爭史上的神來之筆。
先講東征的第一個階段:突破黃河防線、占領晉西有利陣地的指揮。
渡河前,毛主席、彭德懷發布的東征作戰命令,規定第一步任務是:“東渡黃河,以堅決手段消滅東岸地區之敵,占領呂梁山脈各縣,首先占領石樓、中陽、永和等縣,粉碎沿河堡壘線,控制渡船與我手中,在東岸造成臨時作戰根據地。”[1]從中可以看出,任務明確,次序分明,重點突出,目標清晰,極其簡明扼要,而且是瞻前顧后,要求把閻錫山設在河邊的堡壘全部摧毀,渡河工具必須保護掌控好,不能斷了自己的后路。一看就能明白,就能記住,就知道重點在哪里,如何指揮部隊去實施。
2月20日晚8點,紅軍從南北兩路分別渡河,沒有遇到大的障礙,部隊也幾乎沒有什么傷亡。據一軍團政委聶榮臻回憶:那天晚上,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天氣條件很好,敵人很難看到我們。大家都壓低嗓音說話,顯得很肅靜,只聽見黃河咆哮和河里冰塊撞擊木船的聲音。[2]突擊隊、先頭團開始是偷渡,快要到對岸時被發現,敵軍開始猛烈射擊,偷渡就變成了強渡。閻錫山雖然在東岸修筑了大量工事,抽調大量部隊負責河防,但畢竟點多線長,擋不住紅軍排山倒海的攻勢,我軍一舉突破晉軍防線,強渡成功。20日晚突破黃河防線后,在山西境內一路東進,到23日就控制了包括三交、留譽、義牒在內的橫寬50公里、縱深35公里的地區,在黃河以東站住了腳跟。
閻錫山聞知紅軍大舉東渡,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么?就是把派入陜北的4個步兵旅的主力部隊,立即撤回到黃河以東山西境內的柳林、離石、中陽地區,會同這些地區的原駐部隊,阻止我軍北進,同時牽制我軍東進。為什么?因為往北威脅了他的太原老巢,往東則會進到河北抗日前線,這都是閻錫山不愿意看到的。他從陜北回撤的這個動作,完全如毛主席所預料的結果,東征之前我們的領導層意見不統一,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擔心紅軍主力東渡之后,根據地無兵防守,閻錫山的4個旅會乘機抄我們的后路。毛主席說服大家的理由就是,紅軍主力過河后,敵人會跟著紅軍主力走,事實果然如此,也必然如此。閻錫山在陜北駐軍,一定意義上是帶有威懾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紅軍東渡,既然紅軍已經渡河而去,他還留在那里干什么?他不會丟下自己的老窩不管,而去占領陜北那塊貧瘠之地,毛主席知己知彼,算準了這一點,所以能夠以全部紅軍主力東渡。而且對閻軍東撤也早有部署,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劉志丹率領留在陜北的紅二十八軍,迅速收復和占領了吳堡、佳縣、神木、府谷的廣大區域,因為敵人已經全部撤退了,所以也不用花很大力氣,陜北根據地就得到了鞏固和擴大,為紅軍的戰略后方增加了力量。
紅軍順利過河站住腳了,接下來的形勢怎么看、行動怎么辦?
2月24日,在紅軍主力渡河成功第4天,毛主席給各軍團、各師、各團首長發出一個訓令。大意是:我們已經勝利地渡過黃河,粉碎了閻錫山的封鎖線,占領了黃河東面的數百里地區,完成了東征戰略之第一步任務。而閻錫山在戰略防御的形勢下,正在準備著戰役的進攻,企圖集中兵力打擊我軍,救援石樓城,驅逐我軍于黃河以西60里之封鎖線地帶。毛主席告訴大家,閻錫山因倉促應戰,對我們的戰略企圖也不太清楚,要進攻我們須從陜北及遠地調兵,其從調動、開進、展開到戰役攻擊之日,尚需10天左右的時間,兵力當小于3個師。我們處在兩個戰斗任務之間,即渡河戰斗已經完結,而進攻尚未到來,這個中間階段的任務,是集中全力準備作戰。在第一步的任務完成后,對戰場形勢怎么看,部隊下一步怎么辦,及時的做出指示,判斷和要求及其明確清晰。他非常明確的提出,這是不可避免的戰役進攻。
但是,這個訓令剛剛下達第二天,我軍委二局曾希圣他們,就截獲破譯了閻錫山軍隊的情報,發現了新情況。軍委二局是紅軍專門破譯敵人電臺密碼的情報機構,能力強大,屢立奇功,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表揚。他們了解到,閻錫山的獨立二旅兩個團,24日就已經到達關上村;還有隰縣也到敵一個旅,一部分北上進至水頭鎮。這都是我軍向東的必經要道和要地,晉軍的這一動作,等于是擋住了我軍東進的去路。為了打破敵人防堵,毛主席、彭德懷要求一軍團、十五軍團分別消滅以上兩股敵軍,殲敵時間是明日,也就是26日。
有研究者由此認為,之前訓令中的判斷是錯誤的,因為訓令明確告訴大家,閻錫山需要10天左右時間才能發起進攻,而實際上,訓令下發之日,敵軍就已經到了跟前,而我們還蒙在鼓里。這說明,閻錫山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是很強的,也說明我軍統帥判斷失誤。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閻錫山這么快的時間就組織力量反擊,我們確實沒有想到,因而讓大家用10天左右時間去準備下一場作戰。但是,這樣的意外并不能證明我們判斷失誤,反而證明了閻錫山的指揮失誤。我方準備的是閻錫山的戰役攻擊,應當需要3個師的兵力,而那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準備,如果沒有10天左右的準備時間,從調動、開進、展開到戰役進攻是做不到的,因為有基本的戰場規律管著,閻錫山不能隨心所欲。10天后,雙方主力盡出的兌九峪之戰證明,毛主席的判斷極為精準。而此時,閻錫山只出動附近的幾個團來阻擋和對抗紅軍主力,豈不是拿著雞蛋往石頭上碰?實際上是他自找難受,只能毫無意外地承受戰場上的失敗。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三星堆玉石器“生產車間”又有新發現 已辨認出19種原料材質
2024-10-21 22:12 考古 -
二里頭文化是不是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的“臨門一腳”?
2024-09-15 10:21 -
突破16萬公里!中國鐵路塑造世界鐵路新格局
2024-09-14 13:32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美國人借口拍照偷偷帶走我國文物,重要物證首次披露
2024-09-11 21:06 考古 -
首次!秦始皇帝陵考古發現集中亮相
2024-09-08 17:33 考古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將面臨重罰
2024-08-26 14:28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朝鮮三池淵將向外國旅行者重新開放
2024-08-15 12:4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無條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相關推薦 -
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37“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9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481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0“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2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