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睿:為何“2020奧運正名公投”非見棺材不可?
關鍵字: 奧運正名公投東亞青運2018九合一選舉紀政【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王睿】
臺中市承辦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被取消后,體育界和多數媒體呼吁島上政客停止推動“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以免政治和體育全盤皆輸。但是,這些推動“奧運正名公投”的人其實騎虎難下,而且非見棺材不可。
直接的原因是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選舉結果雖然在2020年1月就會出爐,而東京奧運在當年7、8月才舉行,但選舉活動其實已然開始,或者說,根本就沒停止過。“臺獨”勢力可以就“正名”議題,逼迫2020參選人公開表態。而且,作為選舉操作的一環,“奧運正名公投”已變成針對蔡英文的選情而來。
蔡英文當局也明白“奧運正名公投”將會滿盤皆輸,但問題是,它也沒有其他贏得人心的政績可言。如果這兩年多來,蔡英文做得出能孚眾望的政績,她自然不會去當個碰瓷人。現在“奧運正名公投”被不同派系的“臺獨”勢力拿來掐她,她別無選擇,只能反手接下“正名”教主。誰叫“九二共識”是她更不能接受的事實呢?用“正名公投”來攪動選情頹勢,將是蔡英文回避“九二共識”選舉對決的一杯鴆酒。
因此,“奧運正名公投”即使綁不到2018年的地方首長選舉,也將被想方設法延續到2020年的“大選”,而且以后者的可能性較高。
過去由于“九二共識”,臺灣與大陸已基本完成經貿結構的深度融合。蔡英文上臺后,想用“新南向”和拉結美、日、印等方法擺脫兩岸統一的物質基礎,卻反而使臺灣陷入困境與險境,并逼走大量包括中學生在內的人才。那么,她剩下的方法就是在精神上綁架選民;選民或許反對蔡英文當局,但他們未必拒絕“正名公投”,因為那是他們多年來的習慣或嗜好,無論贊成或反對。
也就是說,由于選舉文化的長年浸染,許多人喜歡投票,那是1990年代以后臺灣人表達公共意見的主要方式。至于這種方式能不能或適不適合解決公共問題,則并不是多數臺灣人可以左右的事情。換句話說,“正名”與否,根本不決定于臺灣人的“公投”,一般人也無暇或無意認識“正名”后果的嚴重性。“正名公投”的本質,只是麻痺選民神經的工具;而神經麻痺的選民,又恰恰是差勁政客的權力來源。
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于2018年5月初已經針對“奧運正名”一事,決議不予核準“中華臺北”代表團改變名稱,并重申1981年“洛桑協議”的內容維持不變。“洛桑協議”的內容,則是依據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而來,也就是依據國際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因此才有“中華臺北”的名稱。這是既不違反國際公約,又能照應到各地選手需要的做法。
國際奧委會5月發給中華臺北奧委會公文,指出經過會議討論,決議不予核準任何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名稱的改變。
盡管如此,還是不能阻卻“臺獨”政客的意圖,到了2000年陳水扁當政后,李登輝等人便借機發起“臺灣正名運動”。
十多年來,臺灣的“正名”表現是愈演愈烈,“運動”成績卻是每況愈下;有些臺灣選手被染上的政治悲情,還甚于體育精神。
以臺灣選手較出色的跆拳道為例。自從2000年悉尼奧運納入跆拳道項目以后,臺灣跆拳道選手收獲了8枚奧運獎牌,但呈現先盛后衰的趨勢──2004年雅典奧運時,臺灣2金1銀,已達巔峰。到了2008年的北京奧運,臺灣退步為2銅;同時,大陸1金1銅,消長已見。2012年倫敦奧運,臺灣只有1枚銅牌。2016年里約奧運,臺灣沒有任何獎牌。這當中還發生過2009年東亞運的鄭大為事件,以及2010年廣州亞運的楊淑君事件,一名教練和一名選手,分別遭到政治剝削或利用。
十多年來,臺灣已不復紀政當年那種光耀奧運會的榮景。然而當年宣稱“我要永遠做中國人”的紀政,卻是“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的領銜發起人,她這是為“運動”?還是為“正名”?考慮到她弟弟和兩名侄兒欲參選2018年公職的情況,恐怕難以認同她是為了臺灣的“運動”和選手。
紀政當年宣稱“我要永遠做中國人”(圖源:“中時電子報”)
紀政為其“正名公投”辯護,說自己參加過三屆奧運會,都是以“臺灣”的名義出賽,還得到蔣介石首肯。這種辯詞,反而讓人再認識“一個中國”的公認事實,與國際奧委會對“一個中國”的處理原則。
紀政連續參加的三屆奧運會,都是在1960年代,也就是在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前,當時蔣介石不同意也不需要將會籍名稱改為“臺灣”。紀政獲得奧運獎牌之后,就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不會不明白當時國民黨政府的立場。運動比賽固有輸贏,政治斗爭也有勝負,蔣介石沒在輸了“一個中國”代表權之后,就搞起“臺灣正名”,因為他明白那無濟于事。紀政的說法,既不符合政治原理,也違背運動家精神。如今臺灣體育界發出憤怒,譴責以政治犧牲體育,“奧運正名公投”因而是紀政終結其運動聲譽的標記。
“飛躍的羚羊”,已在1997年高呼“向中國說不”的那一刻起,就跳出了運動員的跑道。
圖源:臺灣“中央社”
歷史地看,“臺灣正名運動”是國民黨爭奪“一個中國”代表權的遺緒和異變,李登輝、陳水扁、紀政等人,都曾是國民黨黨員。因此,從“一個中國”的角度看來,“臺灣正名運動”是一種訴諸政治悲情的失敗主義,結局早已注定。
可是,因為臺灣是一個選舉主義社會,權力和資源都由選舉決定,于是政客便不擇手段地操弄選舉,包括歷次的“公投綁大選”。而2020年的臺灣“大選”將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關鍵節點,“奧運正名公投”只是一個應時的幌子和借口,但也是“臺灣正名運動”的最后審判。因此,他們不會懸崖勒馬,他們非見棺材不可。
問題是,現在不過是臺中承辦東亞青運被取消,但“奧運正名公投”見到棺材的結果,就是“中華臺北”在國際奧委會體系賽事的出局。以后,臺灣當局若想恢復參賽資格的話,必將接受“中國臺北”或“中國臺灣”的名稱,與40多家國際航空公司正名“中國臺灣”的結果一致。“臺灣正名運動”走到那一步,也算人間正道是滄桑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馬雪
- 最后更新: 2018-07-30 13:12:06
-
內地老師帶學生在香港地鐵隨地大便 遭怒斥
2018-07-30 12:07 香港 -
金門縣長堅持兩岸通水典禮照辦,臺灣當局耍心機
2018-07-30 12:02 臺灣 -
臺部署“特種飛彈”威懾大陸?臺軍否認三連
2018-07-30 08:20 臺灣軍事 -
綠媒稱海軍陸戰隊9月進駐臺灣 美方火速否認
2018-07-29 20:44 臺灣 -
超市進口商品原產國標“臺灣” 你遇到過嗎?
2018-07-29 14:42 臺灣 -
村上春樹新書在香港被列“不雅”級 18歲以下禁購
2018-07-29 09:21 香港 -
歡迎“友邦”總統,臺軍打禮炮21響送1響
2018-07-28 14:57 臺灣 -
金門喝上大陸水,臺當局卻阻撓通水典禮
2018-07-28 14:49 兩岸關系 -
臺“總統府”憲兵遭“元帥國國王”鐵錘攻擊
2018-07-26 22:21 臺灣 -
東亞青運泡湯早有預警?這封信告訴你
2018-07-26 14:00 臺灣 -
臺“九合一選舉”選務人員短缺,最多缺七成
2018-07-26 11:00 臺灣 -
臺灣“奧運正名”讓臺中市失去主辦權
2018-07-24 23:20 臺灣 -
臺灣香蕉外銷中東:簽約120噸,只賣掉23噸
2018-07-24 18:07 臺灣 -
“檳榔就是臺灣土地的癌細胞!”
2018-07-24 16:34 臺灣 -
香港衛生署:“四合一混合疫苗”本地供應穩定
2018-07-24 16:18 香港 -
臺“外長”求援防大陸動武 美國務院:先買我們武器吧
2018-07-24 09:24 兩岸關系 -
美國前防長卡特訪臺,系“臺旅法”后首次
2018-07-23 14:45 中美關系 -
美國前國防部長卡特今日訪臺
2018-07-23 14:25 臺灣 -
臺F16墜毀原因查明:撞山前被要求“待命”
2018-07-23 11:00 臺灣軍事 -
“轉型正義”下的銅像與國寶
2018-07-23 09:10 臺灣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2“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6“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7“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