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獲
最后更新: 2022-06-07 07:57:57【文/王巍】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我想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獲做一些簡要的說明。
2002年春,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探源工程”)立項。這是一項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多學科參與研究人文科學重大問題的國家級研究項目,到今年整整20周年。這20年間,探源工程在科技部和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的支持下,在參加探源工程的近400位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果。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秉持“多學科、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圍繞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期間的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陜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師二里頭等四處都邑性遺址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遺址實施重點發掘,并對這些遺址周邊的聚落群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
在此基礎上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對各個區域的文明化進程、環境背景、生業形態、社會分化、相互交流、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模式與機制、道路與特點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
探源工程沖破“文明三要素”(冶金術、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根據中國的材料,兼顧其他古老文明的特點,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準的中國方案,即: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不斷加劇,出現階級;權力不斷強化,出現王權和國家。以國家的出現作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按照這一標準,探源工程提出,在距今5100年到4300年前,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相繼出現了早期國家,跨入了文明階段;提出了在距今5500年前,在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和遼河流域等地的社會上層之間,形成密切交流,形成了對龍的崇拜、以玉為貴的理念,以某幾類珍貴物品彰顯持有者尊貴身份的禮制。
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內展出的展品“綠松石龍形器”復制品。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各個區域文明之間形成了“早期中華文化圈”。距今4500年前,通過與域外其他文明之間交流互動,從西亞地區接受了小麥、黃牛、綿羊、冶金術等先進的文化因素,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
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長江中下游的區域文明相對衰落,中原地區持續崛起,在匯聚吸收各地先進文化因素的基礎上,政治、經濟、文化持續發展,為進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礎。夏王朝建立后,經過約200年的發展,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建造了同時期全國范圍內規模最大的都邑,形成擇中建都的都城選址,形成擇中立宮和中軸線的宮室布局理念,形成以范鑄法鑄造青銅器的工藝技術,形成以青銅器和玉禮器以及鈴和磬等構成的禮樂制度,形成了王朝氣象。這些禮器及其蘊含的觀念向四方輻射,形成方位廣大的中華文化影響圈,中華文明從距今5000年到4000年期間的各區域文明各自發展,交流共進,轉變為用中原王朝引領的一體化新進程。
總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歷程;實證了中華5000年文明;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標志的中國方案,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中國學者的貢獻;揭示了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再現各地文明演進的情景;展現了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的脈絡——早期中國的形成與發展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義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創性貢獻。要同步做好我國“古代文明理論”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轉化工作,加強對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和感召力。
我們一定堅定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統籌規劃和科學布局,堅持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學和歷史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聯合攻關,拓寬研究時空范圍和覆蓋領域,進一步回答好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內在機制以及各區域文明演進路徑等重大問題。以更加昂揚的奮斗姿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自覺肩負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 原標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直播間:蘇聯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雅”
2022-01-04 07:51 -
?;韬钊ナ罆r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現!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
做學問?抱大腿?胡適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適立場不正,但學問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檔案:蘇聯要求引渡731部隊負責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戰犯筆供 -
河南發現世界最古老造幣廠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黨史百問匯總
2021-07-06 10:25 建黨百年 -
李光耀觀中國:“中國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