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一:從梅毒傳播到新冠溯源,話語權戰爭在強國競爭中有何作用?
梅毒正好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開始爆發,尤其是從意大利流行開來,這也促進了北歐國家的宗教改革。大家認為正是天主教腐敗墮落,讓北歐人更加容易接受新教。
英國有一個外科醫生,是當時第一個所謂專業化的性病研究專家,1579年寫了一本書,主要是描寫梅毒的狀況和治療方法,他出于非常憤怒的心情來寫這本書,他認為梅毒的流行是人類的墮落,是一種動物式的性生活與濫交造成的。這位醫生稱感染梅毒的患者為“卑鄙的動物”,“淫蕩的邪惡野獸”。
他甚至主張立法,把感染梅毒的患者作為一種罪惡來判刑和定罪,這些人不光自己患病,因為他們的長相非常難看,眼睛、鼻子會變形,除了脫發外,皮膚上都是潰瘍,這讓旁觀者感到非常恐懼,就像是遍地麻風病那樣。
我想談談梅毒事件對今天有什么啟示?最大的啟示之一就是話語權的戰爭。怎么講呢?梅毒在歐洲的流行讓自大狂妄的歐洲人感到不安。歐洲人一直號稱自己是文明人,到處去殖民,號稱自己高人一等,但是梅毒對他們是一種很大的尷尬,因此歐洲人玩起“追責”游戲。那個時候不叫追責,而是推諉和互相責怪,這個病究竟從哪里來的。
因此,歐洲有很多說法。北歐地區德國和波蘭把這種病叫做法國病,認為是法國人傳過來的,他們以此來覺得法國人非常糟糕,非常墮落。俄羅斯把它叫波蘭病,認為是從波蘭傳過去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把這叫基督徒病,認為是基督徒傳過去的。通過歐洲殖民者傳到亞洲,印度人把它叫葡萄牙病,最早葡萄牙殖民者傳過去的。中國北方人把這個叫做廣東瘡,也是歐洲洋人傳到廣東的。
總的來說,整個歐洲基本上認為,梅毒最早來自意大利,然后通過法國雇傭軍傳回歐洲。意大利推脫不掉這個責任了,把它說是哥倫布病,是被美洲人傳染的,叫美洲病。這成了一個共識。因此西方的學者、媒體基本上都認為梅毒起源于美洲。
實際上是不是起源于美洲?其實很好考察,現在醫學技術這么發達。然而醫學界居然沒有去做這個事情,我覺得非常奇怪。
實際上現在有非常硬核的證據證明,梅毒本就是在歐洲起源的,而不是來自印第安人。但是目前為止流行的說法仍舊說說梅毒源自印第安人。這就顯示是一個話語權的問題,印第安人根本無力為自己辯護。
首先,不管梅毒從哪里起源,大家都知道是15-16世紀開始在意大利爆發,隨后傳遍了整個歐洲。為啥在意大利和歐洲爆發?人們沒有去回答。
流行的說法是哥倫布從美洲帶回意大利,然后入侵意大利的法國雇傭軍又傳到歐洲。這些說法有很多問題。比如,即使法國的雇傭軍在意大利染上病毒以后,他們都是一些農民,回到老家,農村是非常分散的,這些人很難去城市傳播梅毒,而歐洲傳播最厲害的首先就是各大城市。因此很難把這個歸結為法國的雇傭軍。
其次,哥倫布航海歸來的第一個落腳點是西班牙,然后才去意大利,但是西班牙并不是首先爆發梅毒的地方。
實際上,梅毒在歐洲的爆發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大量的妓院。第二,大量的嫖客,而且這些嫖客與歐洲的上層、宮廷、貴族之間要形成一個社交網絡,因為梅毒最開始在上層、宮廷和富人之間流行。
這兩個條件確實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首先具備。因為十字軍東征以后,尤其是拜占庭帝國衰落以后,絲綢之路改道,使得威尼斯和意大利一系列城邦國家崛起,成為東方商品在歐洲的貿易樞紐。
而文藝復興早期的意大利,甚至在中世紀晚期,意大利是一個性犯罪的天堂,強奸、通奸、亂倫、雞奸等行為非常多。早在哥倫布航海之前,為了遏制意大利普遍流行的雞奸、獸奸與同性戀行為,教皇、紅衣主教和意大利城市政府決定“以毒攻毒”:即公開鼓勵婦女賣淫,逼良為娼。
他們的理由是:既然嫖妓、婚外情、通奸、同性戀、戀童癖、與動物通奸等現象到處流行,為什么不能在這所有惡行中選擇一個相對“較輕”的罪惡替代其它罪惡并將其合法化呢?
于是羅馬教廷和意大利城邦國家政府都主張用公共財政辦妓院。1403年,佛羅倫薩政府開辦了一個官方機構。1385年,威尼斯政府就已經使賣淫合法化,并在該市的商業中心創建了一個妓院區。這些都發生在哥倫布航海之前。
荷蘭紅燈區新冠疫情下復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現在給大家揭示一個謎底:梅毒的起源實際上有硬核的科學證據,不是來自于印第安人,不是來自于美洲,而是來自歐洲本土。
在2015年,奧地利科學家宣布在奧地利維也納附近的一個古羅馬城市,在地下一個墓堆里面找到了一堆骨骼,這些骨骼里面有先天性梅毒感染的證據。
這個證據本來應該是很轟動的,但是被西方多數教科書和媒體壓制了,現在很多網上還查不到這條消息。這條消息是真實的,而且在權威報紙和醫學雜志上都有發表。
這就說明歐洲有很強大的政治因素,他們不愿意揭示梅毒的真正起源,而且歐洲國家和歐洲人之間過去經常互相攻擊、誣蔑和抹黑。它不僅僅是一種推諉游戲。這個現象對于我們深刻理解歐洲文明的本質很有幫助。
歐洲文明是一種叢林法則下的進攻性文明,不講道德,抓住一切機會污蔑對方,為自己的殺戮制造借口,哪怕捏造莫須有罪名。這種文明是一種強盜文明,奉行強權邏輯。
這些推諉游戲和輿論戰爭一點不簡單,它往往在未來恰當時機成為一種趁機發動戰爭或者尋求經濟賠償的借口。歐洲人動不動就是兵戎相見,雖然他們的皇室之間都是互相通婚的,而且發動戰爭的借口往往都是捏造出來的,莫須有的。
因此,歐洲國家會利用某個事情趁機發難,無端指責,投入大量政治宣傳和鼓動進行互相攻擊,以期創造出更多的契機,為未來某個時期下一輪的進攻升級做好輿論準備。
比如歐洲殖民者經常炮制各種各樣的虛假信息和謠言來使他們對美洲的征服合理化和道德化。1513年,西班牙征服者巴爾博亞襲擊了巴拿馬的一個村莊,殺死了當地國王,并屠殺了六百名國王戰士。事后這些歐洲人將他們對土著男性的屠殺歸罪于他們的同性戀行為。這種屠殺還被他們描述為一種善舉,即將當地人民從腐敗墮落的國王手中解放出來。
八國聯軍為了搶劫圓明園,鼓動北京街上的混混趁火打劫,事后卻對外宣傳說八國聯軍是去圓明園保護皇家園林免遭當地暴民搶劫。
日本人當年在進攻中國的時候,用的也是從歐洲學來的把戲,事先制造一些事端,事后制造輿論,為接下來發動軍事戰爭做準備。
比如17世紀三次英荷戰爭,英國和荷蘭都是新教國家,但是最后怎么打起來了?最早北歐國家和南歐國家打仗,你還可以說宗教不一樣,一個新教,一個天主教。但是新教國家之間打仗,他們制造借口的能力非常厲害。
英國當時非常嫉妒荷蘭的全球貿易地位,希望進攻收拾荷蘭,在17世紀發動了三次針對荷蘭的戰爭。第一次英荷戰爭前,英國首先發動貿易戰,出臺“航海條例”限制荷蘭的商船利用英吉利海峽做生意,并在國內制造輿論,以莫須有的罪名指責荷蘭,說荷蘭人“只受金錢驅使,過于物質,而且缺乏宗教信仰”。
英荷戰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歷史學家弗蘭科潘指出,“這種指責背后展現了英國人的野心:正如一個世紀前他們為了制造輿論對西班牙開戰而開始對西班牙人的評價越來越惡毒一樣”。英國將軍喬治·蒙克(George Monck)承認在對荷蘭開戰問題上尋找借口時說道:“這個或那個原因有什么關系?我們所需要的是比現在的荷蘭擁有更多的貿易”。“荷蘭人有太多貿易,英國人決心從他們手里奪走它” 。
把這些結合起來,自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的行為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制造“新疆種族滅絕”謠言、推出“新冠溯源”行動等一系列組合拳,其手段和目的與當年歐洲列強行為模式如出一轍,都是為了下一盤“收拾中國的大棋”。
它要制造輿論,蒙蔽和操縱國內民意,尋求時機,制造機會在中國榨取各種商業利益,撈到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各種好處,而且在國際關系技術層面不斷試水,準備好隨時把這場攻擊進行戰術升級,直至最終可能訴諸武力。
通過研究梅毒在文藝復興時期對歐洲社會與政治秩序的影響,我覺得可以獲得這么一個啟示:話語權的戰爭,在歐洲列強之間相互爭霸賽之中經常起到排頭兵的作用,非常重要。
我的報告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話語權戰爭在強國爭霸中常起排頭兵作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美國新增確診104489例、死亡582例
2022-04-23 08:13 美國一夢 -
我駐歐盟使團:堅決反對美歐借磋商之名對中國指手畫腳、威脅施壓
2022-04-23 07:54 -
俄國防部:“莫斯科”號沉沒致1死27失蹤
2022-04-23 07:21 俄羅斯之聲 -
聯合國秘書長26日將在莫斯科與普京會面
2022-04-23 07:19 烏克蘭之殤 -
英媒剛鼓動制裁德國,英國就批準5月底前向俄銀行結算天然氣
2022-04-22 23:02 不列顛 -
中方在允許印度留學生返華方面有無特殊考慮?外交部回應
2022-04-22 22:56 中國外交 -
“中俄聯合或成法國世紀最大危險”
2022-04-22 22:39 法國見聞 -
歐盟經濟專員:中國證明“民主”不是經濟增長關鍵
2022-04-22 21:58 烏克蘭之殤 -
“美國再壞也比中國好!”,德媒這話讓人蚌埠住了…
2022-04-22 21:48 -
洪都拉斯前總統埃爾南德斯被引渡至美國
2022-04-22 21:13 美國一夢 -
俄軍公布特別行動第二階段目標
2022-04-22 21:09 俄羅斯之聲 -
韓外交部:收到赴烏參戰韓公民死亡消息
2022-04-22 20:48 三八線之南 -
續寫中俄世代友好的新篇章——中俄青年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2022-04-22 20:11 中國外交 -
香港:5月1日起允許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入境
2022-04-22 20:10 香港 -
首次!日本外交藍皮書:美國變弱,世界進入中美競爭時代
2022-04-22 19:38 日本 -
《經濟學人》:若中國“武統”,西方沒膽拿出制裁俄羅斯那套
2022-04-22 19:31 中美關系 -
澳防長潑臟水:中國行賄,我們不會
2022-04-22 19:18 -
“你可以叫我畢登,喬·畢登”
2022-04-22 19:01 -
“居家辦公能打敗普京”?歐盟呼吁民眾做9件事
2022-04-22 17:41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40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76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37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4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