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政明:在拉薩,大多數糾紛無關民族問題
關鍵字: 西藏西藏安全西藏問題布達拉宮便民警務站拉薩治安看到下面這張照片時,別誤會,這不是一篇布達拉宮游記。故事的主角,是最右邊的這座小房子——“拉百便民警務站”。
右邊的國旗處才是重點
(一)
與115米高,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的布達拉宮相比,這個只有40平米左右的“便民警務站”并不起眼,但對于初次進藏的筆者來說,仿佛看到了一個富礦,希望打聽到什么“敏感”的故事。
畢竟,這里是西藏,是拉薩最著名的景區,每天接待著上千名中外游客,還有無數雙來自國境以外、大洋彼岸的眼睛緊緊盯著。
從外觀來看,這個警務站確實有點不一樣,不過沒有什么敏感的氣氛,反而充滿了生活氣息。比如,屋外的長椅,擺成一排的雨傘、醫藥箱、充電處、輪椅,以及這個充滿高原特色的——擦鞋機。這里的便民設施可謂是考慮周全。
警務站的便民設施
擦鞋機
筆者以乘涼的名義走進警務站,立刻得到了一位年輕民警笑臉相迎,絲毫沒有想象中的戒備森嚴。
除了門口的幾輛警車,筆者在警務站里并沒有看到多少警械,也沒有配槍。
拉百便民警務站外景
文件柜上的4個頭盔,是我唯一能看到的警械
(二)
而當筆者試圖從這里套出點隱藏的猛料時,就更加“失望”了。
在和執勤民警的聊天中,他們拿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自從警務站2012年設立以來,在其轄區內還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
跟你印象中的西藏不太一樣?其實,當你了解了拉薩的“便民警務站”之后,這也不難理解了。
這個掌管著拉薩最繁忙街區的警務站,轄區面積16萬平方米,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邊長400米的區域。而在整個拉薩城區,這樣的警務站共有156個,最遠相距在500米左右,最近的僅相隔15米,“3分鐘出警”也就成為了現實。
除了合理的布局,這里低犯罪率的最大原因,恐怕還在于警察叔叔們有點“笨”。
面對“每天工作多少小時”的提問,坐在咨詢臺后面的民警居然一時答不上來,完全失去了應對游客要求的從容,只是在嘴里嘟囔著“早上8點半上班,晚上8點半……”他不好意思地對筆者解釋說,每天想得就是站好自己的崗位,并沒有刻意考慮過時間。
警務站副站長王永樸介紹說,這個警務站共有66名警務人員,要負責每天24個小時的執勤,連續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并不罕見,并且沒有什么加班費可言。
王副站長是一名來自云南紅河的漢子,2008年大學畢業后來到西藏,“當時一起來的年輕人都想下區縣,只有自己一人分在了拉薩市區,還是挺遺憾的。”盡管每年有50天的探親假,但自從便民警務站成立以來,他只回過兩次家。
據筆者獲得的拉薩市公安局統計數據,近3年來拉薩市犯罪率逐年下降,2012年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23.2%,治安案件發案率下降30.8%;2013年刑事案件下降46.8%,治安案件下降16.5%;2014年街面“兩搶一盜”案件由日均3起下降至2起,治安案件下降41.41%。
難怪西藏自治區政法委副書記王瑞連策曾對筆者表示,如今的拉薩,凌晨一兩點鐘走在街上也完全沒有危險。
(三)
沒有刑事案件,工作也不清閑。在布達拉宮這樣的地方,游客與藏民、中國人與外國人,大大小小的糾紛耗費了民警大量的精力。
不過在王副站長看來,這樣的糾紛其實與民族、國籍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主要是語言不通”。遇到這樣的情況,警察會把雙方帶到警務站里,冷靜一下,解釋清楚也就好解決了,“畢竟人們的素質都在提高”。
“素質都在提高”,這樣的信任,體現在每一次執法中。王副站長回憶說,有一次執勤人員發現一名藏族小孩,推著一輛明顯是成年人高度的自行車,從車胎嚴重的磨痕看似乎屬于進藏騎行者。警方攔下了小孩,發現這輛自行車確系偷盜,但他們并未按照標準的做法通報家長和學校,因為“這樣會毀了孩子”。相反,民警們選擇了一個笨辦法,對孩子進行了一個小時的教育。最后,這個孩子寫了一份檢討,他說,“長大后我想當警察”。
現代化的城市和旅游業的發達總會給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帶來沖擊,比如,布達拉宮腳下嚴格的安全檢查,就讓每天在這里經過好幾遍的居民不太理解。在這種時候,警務站人員既要執法,又要開導民眾,頗為考驗耐心。
大多數情況下,人性化的執法能夠維持一種平衡。但凡事總有例外,一些發生在內地的現象,在這里也會出現,無關民族。
據王副站長介紹,他們曾遇到一位帶孩子的婦女,過安檢時不愿配合,咬傷了一名執法人員。警方只好對她采取強制措施,帶到警務站批評教育,在對方寫下認錯書后就馬上釋放。不料這名女子獲釋后,“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教唆”,竟在微信中扭曲事實,宣稱警察打人……
“委屈是肯定的”,這或許是全中國基層執法人員的心聲,只是他們心中,總是裝著“大局”兩個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孟臨時外長:或將重新審查孟印諒解備忘錄 評論 3歐盟進口天然氣單季總量,俄羅斯反超美國了 評論 78美國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 評論 381規模最大!以色列民眾怒了,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評論 246“沙特尋求中國技術,將自己塑造成汽車和自動化中心” 評論 162最新聞 Hot
-
美國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
-
朔爾茨:令人痛苦
-
0.5m影像超90%,中國民企發布世界首張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
-
美媒改口:烏空軍F-16墜毀可能并非“友軍誤擊”
-
人命都不管合理嗎?“總理想干什么都行!”
-
特朗普賓州集會,突發這一幕
-
波蘭怒了:烏克蘭人還想不想入歐?
-
滯留3個多月后,波音“星際客機”發出異響
-
規模最大!以色列民眾怒了,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
反恐轉向對華!美國想用這個新項目修補“漏洞”
-
“沙特尋求中國技術,將自己塑造成汽車和自動化中心”
-
“執政聯盟的災難”,德國選擇黨首次贏得州議會選舉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
涉及中國,美國二度推遲“重大貿易決定”
-
來真的,左翼聯盟“刺頭”推出彈劾馬克龍草案
-
“柯文哲在地下候審室過夜”,法院預計今晚開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