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之:災情與選情——德國西部特大洪水引發的思考
最后更新: 2021-07-23 07:31:59對德國災情預警系統的質疑
德國的地形南高北低,河流眾多,主干水域(萊茵河、易北河、美茵河、摩澤爾河等)時有水災發生。可以說,德國在防汛方面應該是一個“久經考驗”的國家。
既然如此,這次德國西部的水災怎么會造成如此重大的損失呢?有人不免開始質疑德國的防災防汛機制是否出現了問題。德國記者在走訪災區時也聽到反映,稱“未收到任何預警”。
事后檢討是否存在機制問題和人為過失很正常,但找到答案卻并不那么容易。
德國是個聯邦制國家,許多事務由聯邦、各州以及地方政府分別或共同負責,有分工,也有合作,所以協調配合非常重要。譬如,災難防控、緊急救援、災情處置、公民保護等事宜主要由各州和地方政府負責,聯邦政府主要在各州和地方政府無法應對的情況下(如跨地區、跨州的重大災難)才會直接介入。
在聯邦層面有一個專門負責此項任務的機構:聯邦民眾保護和災難救助局(Bundesamt für Bev?lkerungsschutz und Katastrophenhilfe)。該局的前身誕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雖幾經變更,但基本上未脫離聯邦內政部的管轄。
2004年5月1日,該機構正式確定了現在的名稱,并明確了它在重大災難發生時的綜合協調管理職能。成立的背景有兩個:1)2001年的“9·11”紐約恐襲事件;2)2002年易北河大洪災中發現聯邦和各州之間存在組織架構漏洞。
德國聯邦民眾保護和災難救助局官網頁面
在檢討實際工作中的漏洞和缺陷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機構,運作起來按理說應該是比較有效的。面對災后的各種質疑,該局領導人舒斯特(Armin Schuster)在接受德國電視二臺(ZDF)采訪時透露,從上周三(災情發生)到周六,他的部門共發出150條“預警“消息。所以,他認為問題不在于預警系統的缺陷,而在于地方部門和民眾在對待這些預警消息時是否具有足夠的“敏感度”。
舒斯特的解釋并非完全沒有道理。這次災情中暴露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上通下達”方面有短板和考慮不周。
民眾獲得預警信息主要通過兩個渠道: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和專業部門發送的汛情短信。問題是,很多人并不會隨時盯著手機看,而災情的降臨往往又非常快。
2.對預警信息反應不敏感,缺乏專業判斷,也存在僥幸心理。
汛情預警信息有時很具體,但很多時候比較“寬泛”,所以,收到這類信息后,首先面臨的是如何“詮釋”。即便是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得出的結論也未必一樣,更何況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已,誰又會主動撤離疏散?主管部門也有難言的苦衷,很多百姓死活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他們要么低估了洪水的速度和威力,要么存有很大的僥幸心理。
3.預警手段過于單一。
德國沒有遍及全國的統一的警報網絡。各地的警報器規格不同,警報渠道也各異,缺乏聯邦、各州和地方自上而下統一的預警機制。
如前所說,災情防控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為了節約開支,傳統的警報器基本被淘汰或閑置。去年9月11日上午11點,統一后的德國首次舉行全國性的警報預演,結果發現很多地方的警報器不是“失聲”就是“變調”。
據悉,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全國尚有八萬個警報器,到2015年,就只剩下15000個了。目前,只有少數大中等城市的傳統警報系統還多少“管用”,如亞琛、波恩、科隆、德累斯頓、美茵茨等。
德國《明鏡周刊》專欄作者羅布(Sascha Lobo)認為這是“可笑的摳門、基民盟不堪的黨派政治和致命的自以為是”的綜合結果,稱此為“21世紀的官僚主義諷刺”。
更何況,洪水沖垮和沖走了電網基站和線路,有賴于網絡的現代預警系統頓時失效。所以,被媒體稱為“有職無權”的舒斯特局長表示,今后需要混合使用不同的預警方法,純粹的數字預警并不保險。
4.洪水來勢異常兇猛,無力應對。
這次的洪水來得太快太猛,再好的預警系統都未必能奏效。以這次的重災區萊普州的“舊阿爾”(Altenahr)為例:由于地形的緣故,此處可算是傳統的“洪泛區”,所以,這里的防洪“硬件”設施并不差。五年前洪水泛濫,水位高達3.71米,創下歷史紀錄,但災情影響并不很大。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算不如天算。上周三晚上8點45分,舊阿爾的水位在很短時間內沖到5.76米高,到午夜時分甚至達到了7米左右,再創紀錄。
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是“固若金湯”的防護設施(或者常規的應急強化措施,如可拆卸的鋼筋防汛墻等)都未必能抗得住,官民到時也只能“望水興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美國新增確診52677例、死亡291例
2021-07-23 07:2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南非:騷亂已致337人死亡
2021-07-23 07:01 -
美國前駐俄大使:試圖離間中俄是白費功夫
2021-07-22 22:48 中俄關系 -
罕見!土耳其遭到五常一致譴責
2021-07-22 21:33 -
菲媒咬定中國在南海“非法采油”,遭菲總統府打臉
2021-07-22 18:51 -
外國網友:中國偷竊美國技術!哦等等,美國沒有
2021-07-22 18:30 科技前沿 -
普京就河南嚴重內澇致慰問電,中方:衷心感謝
2021-07-22 18:12 河南暴雨 -
東京都今日疫情:新增1979例,連續兩天破紀錄
2021-07-22 17:20 東京奧運會 -
東奧開幕前一天,沒導演了…
2021-07-22 17:08 東京奧運會 -
外交部:30國領導人已公開接種中國疫苗
2021-07-22 16:3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菅義偉:日本舉辦奧運是安全的,你看英國不也…
2021-07-22 16:23 東京奧運會 -
日本公布5個疫苗護照適用國,沒有中美
2021-07-22 16:21 日本 -
王毅:敘利亞老百姓因制裁為大餅發愁時,有些國家卻大談人權
2021-07-22 16:13 敘利亞內戰 -
小薩馬蘭奇期待北京冬奧,日網民酸了
2021-07-22 15:54 東京奧運會 -
商務部:下半年外貿增速將有所回落
2021-07-22 15:26 中國經濟 -
英國央行不還黃金,委內瑞拉:準備戰斗
2021-07-22 15:15 不列顛 -
他又挑事:我們都能跟俄羅斯合作,中國卻“不透明”
2021-07-22 15:02 航空航天 -
三方“各有小九九”,韓國避談中國
2021-07-22 14:34 中美關系 -
美國務院聲稱:她將“從實力的地位出發”與中方談
2021-07-22 14:30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0“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62“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1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1“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199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