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馬斯克嘲笑,工信部不但沒笑,還支持內燃機技術發展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汽車行業現在是回到了130年前的狀態,各種新能源彼此爭勝,最終鹿死誰手還不知道。如果革命性的福特T型車確定了燃油車成為長達百年的武林盟主,那么未來將出現的下一個盟主現在還未誕生。
最近,工信部表態,稱“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此言一出,振奮了許多站在電車對立面的油車支持者,覺得油車又行了,甚至將此一表態解讀為政府看衰電車發展趨勢。
但這種解讀未免有些過度了,油車支持者必須認清一件事,即便電車可能根本不是武林盟主,傳統燃油車也是必然要被淘汰的工業制品,特朗普與他身后的石化大亨也改變不了這一趨勢。
3月我曾聊過此事,個人認為在電車克服當前的技術瓶頸以前,不能政策性禁止燃油車,新能源的解決方案不只一個,不要單邊押寶現在跑在最前面的電池技術。而顯然,大陸政府在此一領域非常理智清醒,完全知道單壓的風險所在。
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并不意味著支持傳統油車,而應是有“新燃料”方案需要先進的內燃機技術。
對工信部此一表態的最佳說明,是11月8日頒布的《能源法》,該法案的重點之一,是讓氫氣獲得法律地位,將氫能納入新能源的范疇。能源法是著眼于新能源全局的法案,并不是只著眼于造車工業,但對車業具有深遠的影響。
對氫能車取代純電車的看法,馬斯克嗤之以鼻,嘲笑此說法愚蠢。但豐田前后任社長的看法則相反,堅持認為氫能源車比當前的純電車更合理。
特斯拉老板與豐田老板的針鋒相對,基本就是“挺電”與“反電”的代表,這不是只存在于中國內部的分歧,也存在于西方發達國家,而爭執已開始偏離理性軌道。
大陸政府顯然不覺得氫能源可笑,而且還在中國純電車高歌猛進的當下,拉拔了氫能的地位,鼓勵氫能產業的發展,內中含義不可謂不大。
簡單說,能源法鼓勵的是再生能源發展,而“再生能源制氫”則是政府白紙黑字推動的方向。從能源全局來看,再生能源制氫比任何電池方案都環保,同時也是中國解決自身石油資源短缺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們必須了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扶植新能源并不只是出于救地球的理想,也是著眼于新產業布局以及資源短缺的現實,而與中國有類似處境與愿景的國家可不少。
那么,電車的天就要塌了嗎?也不盡然。但能確定的是,目前的電車技術只是過渡時期的解決方案。瑞典電池大廠Northvolt破產,并不是寧德時代的利多,因為此一事件無疑在鼓勵歐洲放棄純電車賽道。
而氫能源早已是歐洲車廠與政府的投資重點之一,這樣我們就能明了,工信部最新表態的明智之處——絕不受限于一個賽道。
氫能的優缺點與其對車業的影響
制氫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綠色制氫,即透過電解水,使用風電或太陽能將水解離成氫與氧;另一種是藍色制氫,利用天然氣(甲烷)進行蒸汽重組以產生氫氣。
綠色制氫幾乎不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毫無疑問最環保,但其基礎是再生能源,而再生能源技術還有待突破。相較之下,藍色制氫最多只能實現部分減碳,但其基礎,即化石燃料應用在技術上與市場上是成熟的。
換言之,綠色制氫是目標,藍色制氫是過渡,鼓勵兩種方法發展,有助于相輔相成地讓氫能源在技術與市場兩面落實。
氫能源汽車車主曾算過一筆賬,加氫3分鐘,續航800km,算算賬,還是油車劃算
此外,氫能源在造車技術上有兩種途徑,其一是氫內燃機技術,其二是氫燃料電池。電車與油車不必爭,氫能源既“照顧”了內燃機,也“照顧”了電池。
氫內燃機技術是氫能源車的重要技術路線,它具備高效率及強大的動力輸出、(接近)零碳排,以及相對的成本優勢。更重要的或許是,它與柴油內燃機技術較接近,可繼承傳統車業供應鏈,保住大量傳統車業的就業人口。
氫燃料電池技術,是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除了(接近)零碳排,效率也更高,還能與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結合,即綠色制氫,在環保目的上具有更大的優勢。然而,相較于氫內燃機技術,燃料電池成本過高。這里說的成本,包含了仰賴進口原料的成本、供應鏈轉型的工業面成本和其耐久性不足的市場面成本。
區分了兩者大致的差別,就知道若從全局考量,氫燃料電池較為理想,但現階段,氫內燃機技術較為務實,如此即能明白工信部支持內燃機技術繼續發展的表態所為何來。
從市場面與技術面的對標來看,氫內燃機技術要與傳統燃油技術相比,而氫燃料電池技術要與固態電池相比,這兩種對比即“中短期的選項 vs 中長期的選項”。
馬斯克所批評的是“綠電制氫+氫燃料電池”,這是豐田已經在走的技術路線。馬斯克認為,同樣用電,氫燃料電池多了一道轉換手續,耗電量還是純電的3倍,不是很愚蠢嗎?
直觀上確實如此,但是否真蠢,要看固態電池的發展速度及性價比,是否真能優于氫燃料電池。再者,氫能源的選項并不只是燃料電池,也還有氫內燃機技術可選,要論中短期的現實性與性價比,氫內燃機恐怕比固態電池更快實現。
從環保角度看,氫內燃機比固態電池環保。從安全性看,固態電池比氫內燃機安全。從技術成熟度看,兩者高下不容易判定,特別在中國決定扶植氫能源產業之后,變量增加。從續航里程看,兩者大致算是平手。從工業轉型與就業的角度看,氫內燃機比固態電池的工業成本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扎根產業沃土,擁抱世紀機遇,賀利氏電子中國布局再提速
2024-12-02 10:21 -
位于南極大陸!我國首個境外大氣本底站建成
2024-12-02 06:44 科技前沿 -
1000km/h的超級高鐵還支持5G,中國:可行!
2024-12-01 13:44 高鐵世紀 -
關于生命起源,中國科學家有新發現
2024-12-01 08:55 -
“我問馬斯克,中國會比美國先去火星嗎?”
2024-11-30 09:21 心智觀察所 -
特朗普阻擋不了中國電動車出海
2024-11-28 13:39 心智觀察所 -
國產首顆全電推通信衛星在軌交付:覆蓋印尼全境
2024-11-27 14:21 航空航天 -
日本火箭測試引發火災,現場記者聽到爆炸聲
2024-11-26 09:52 日本 -
“天河”超級計算機獲小數據圖計算能效世界冠軍
2024-11-26 08:43 -
我國成功發射四維高景二號03、04星
2024-11-25 09:09 航空航天 -
首次發現!直徑達1360米
2024-11-25 07:30 -
-40℃到60℃都能穩定工作,無人機動力電源獲重要突破
2024-11-23 22:55 航空航天 -
被中國搞破防了?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大變臉
2024-11-22 07:51 心智觀察所 -
必須要加強這一類芯片戰略地位——俄烏戰爭啟示錄
2024-11-19 08:33 心智觀察所 -
尖端、智能、綠色:三菱電機與上海進博會七年的雙向奔赴
2024-11-18 16:39 心智觀察所 -
有此大國重器,“一眼萬年”和“一步千里”成為可能
2024-11-18 13:25 科技前沿 -
長新冠臨床癥狀有何不同?持續時間多長?張文宏團隊發表最新研究
2024-11-18 07:15 -
天舟七號已受控再入大氣層
2024-11-17 21:38 航空航天 -
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力爭率先打穿地殼
2024-11-17 15:45 科技前沿 -
嫦娥六號月壤首批研究成果發布:月背巖漿活動持續14億年
2024-11-15 20:54 嫦娥奔月
相關推薦 -
“朔爾茨對波蘭總統怒吼,在場領導人都驚了” 評論 30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3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58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