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一唯:看到日本人愛好這個,西方驚詫了
關鍵字: 日本文化虛擬角色hello Kitty比卡丘根據日本honote對消費者對虛擬角色期待的調查,日本人對虛擬角色最期待的要素是“可愛”(62%)和“治愈”(54%),遠高角色身上的故事體現出的有趣(18.9%)、個性(15.9%)等要素,這也正反應了日本人對角色的需求。
成功代表:無表情的角色
這種帶著些許天然呆的無表情,滿足主人各類情緒宣泄的特點才是日本當代虛擬角色文化的精髓。不過即使是日本本土的吉祥物中也有走過了頭、越過了界的失敗例子。鳥取城的吉祥物“餓江”便是一例。“餓江”是穿著破爛、臉色慘淡的一位女孩,一只手拿著一只青蛙讓人感覺毛骨悚然。吉祥物是為了紀念日本戰國時期鳥取城歷史上被豐臣秀吉進行斷糧圍城的悲慘故事,希望市民牢記歷史。2013年被鳥取市選為官方吉祥物,結果才公布3天就在民眾的一片罵聲中黯然退休。這種苦大仇深的吉祥物顯然越過了界,給民眾不快的感覺,沒能抓住日本吉祥物人畜無害的精髓。
失敗代表:3天退休的餓江
除了無法理解日本受喜愛的虛擬角色人畜無害的特點之外,很多其他國家也無法理解日本成年人對虛擬角色的喜愛。西方成人世界的文化相對講究嚴肅,虛擬角色因為被限定于兒童市場,除了御宅族之外市場相對有限,大部分人無法理解日本成年人對虛擬角色的喜愛。難怪戰后君臨日本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要在回到美國后感慨:“日本人和12歲的小孩”一樣。(不恰當的引用)許多看到日本成年人死抱著玩偶場面的西方人不禁發出了和麥帥一樣的感慨,難道日本人都是小孩嗎?
日本文化有著和西方不一樣的傳統。日本的傳統信奉萬物有靈,自然界的草木花鳥皆可成神,因此號稱日本擁有“八百萬諸神”。而日本所謂的神其實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其實和人并無異,也有人的喜怒哀樂和自然情感。久而久之日本人會將身邊的動物、物體,根據心情視作神靈,并作為精神上的依靠。現代虛擬角色受到的喜愛正是根植于日本人的這種傳統。
相比信奉一神教傳統的西方藝術中集中描繪的神和人,日本藝術很早便將目光放在了自然界的動物和物上。并發展出了日本藝術中獨特的將自然界的生物、物體“擬人化”描繪的傳統。而習慣了將人類視為自然界主宰的西方世界很難在近代之前產生這種藝術傳統。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引入西方he(彼)、she(彼女)這兩個第三人稱名詞之前,沒有發展出區別人和動物、物體的代詞(像是漢語的“它”和英語的“it”)。可以說在日本的傳統當中并不存在將人明顯區別于動物、物體的想法。
人和動物之間沒有隔閡的日本將動物擬人化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2、13世紀的國寶《鳥獸戲畫》。在鳥獸戲畫中兔子、猴子、青蛙等野生動物互相嬉戲,玩起了人類的相撲、射箭等游戲。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張不失生動的漫畫,是日本將動物擬人化的鼻祖。
平安時代的鳥獸戲畫
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也留下了諸多將動物擬人化的作品,他筆下的貓和青蛙穿著人類的衣服宛如人類一般活動。貓奴國芳養了數十只貓,并很自然地將它們當做自己的家人,為了想象它們融入自己的生活,他以貓為主題描繪了無數杰出的作品,即使放到今天也是不失時尚的前衛藝術。
歌川國芳筆下擬人化的貓和青蛙
日本人將動物、物體的擬人化視為理所當然之物,并從中寄托了自己的各種情感。日本文化中這種自然萬物皆可擬人化傳統自然讓他們設計起吉祥物時是信手拈來。在其他國家吉祥物的形象設計難出動物擬人化的范疇,而在日本則是腦洞大開,世間萬物皆可擬人化。
即使在西方人看來無比幼稚,但對于日本人而言這些虛擬角色玩偶并非單純供小孩游玩、用之即棄的玩具,而是寄托了靈魂、和情感的“朋友”。只要日本人還存在對他人的情感需求、溝通的渴望,他們對虛擬角色的喜愛便不會消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原標題:尤一唯|日本人喜愛虛擬角色的背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2-27 07:55:47
-
奢侈品宣傳片這么接地氣 是故意要引起爭議嗎?
2019-02-26 10:25 -
福建要拍“金門供水” 以大陸新娘為視角“見證兩岸融合”
2019-02-25 21:01 兩岸關系 -
香奈兒“老佛爺”去世 英國電商平臺搜索量暴漲1351%
2019-02-25 07:44 -
故宮院長單霽翔透露了一個接待外賓的“小秘密”
2019-02-25 07:10 -
整治“流量黑產”,別只盯著蔡徐坤那點事
2019-02-25 06:47 網絡戰線 -
那個用一生追索中華文明根脈的人走了
2019-02-24 10:13 -
人民日報用兩個版面評《流浪地球》:體現中國電影文化自信
2019-02-21 17:09 流浪地球 -
奈飛簽下《流浪地球》,28種語言面向190多國觀眾
2019-02-21 16:08 流浪地球 -
“九二”是幫國民黨?改開哪些不能改?張維為這期對答太精彩
2019-02-21 14:16 這就是中國 -
“老佛爺”數億遺產繼承者,是它?
2019-02-21 11:19 明星那點事兒 -
中國是怎樣從“一盤散沙死中國”變成“血肉長城活中國”的?
2019-02-20 11:21 這就是中國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其實……
2019-02-19 19:07 中西教育 -
二戰“勝利之吻”男主角去世
2019-02-19 10:38 -
被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碾過去的張藝謀
2019-02-19 10:04 -
600歲的紫禁城 昨晚亮了!
2019-02-19 07:31 節日談 -
卡梅隆對話劉慈欣:想看《三體》拍成電影
2019-02-19 07:24 中國電影 -
《流浪地球》登頂IMAX中國最高票房
2019-02-18 16:43 流浪地球 -
凌晨故宮網站崩了,被眾多人“圍攻”!留言亮了
2019-02-18 08:41 節日談 -
“雙方爭議焦點早和《流浪地球》本身沒太大關系了”
2019-02-18 06:58 中國電影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