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德俄就性侵案進行外交互撕——信任是如何失去的
關鍵字: 德國俄羅斯德俄關系強奸案性侵案難民性侵難民強奸德國媒體德國網絡謠言前幾天天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üble)深情款款地表示:俄羅斯在解決敘利亞亂局和難民潮危機上會是個重要角色,歐洲的中東和非洲策略沒有莫斯科支持將不會有效。正當廣大八卦的群眾不憚以最大的善意揣測,兩國是否將重溫舊情,那邊廂人家已經為一樁性侵案件開撕了。
1月26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記者會上指責德國故意庇護施暴者,為了政治正確而罔顧和掩蓋于1月11日發生的13歲在德俄裔女孩被“難民”男子綁架30小時和輪奸的案件。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則回擊表示俄方不應將此案件用于政治目的,企圖去影響目前在德國已經相當困難的難民問題。
速度與激情
1月18日,俄羅斯國有電視臺Channel One播出了居住在德國柏林的13歲俄裔小女孩麗薩被性侵一事。報道稱,女孩表示被至少五個阿拉伯裔的年輕人拖進一輛汽車并被蒙住雙眼,之后被帶到一間只有一張床的空公寓,并被性侵長達30個小時。一位據稱為女孩阿姨的女士和另一位據稱是麗薩表親的女孩,在報道中描述了此事。此視頻在臉書上已經被觀看超過一百萬次。
俄媒報道的截圖
同時報道中引用了一中東樣貌男子得意洋洋地強奸疑似俄羅斯小女孩的視頻,令人迅速與此案件聯系,群眾怒意更盛。后有打假媒體指出:哥們,不要被憤怒燒壞了腦,這段視頻2009年9月就已經在臉書上了!是由一個叫Aryan Front的組織放上去的,題目是“Turks talk openly about a rape”(土耳其人公開談論強奸)。
一位德國律師針對俄羅斯電視臺此報道的污蔑行為提起了訴訟。(筆者掐指一算,這位律師很想紅很想紅很想紅,就偏不寫他的名字。)
麗薩居住的區域正是柏林俄羅斯人的集聚地,相關俄羅斯社團和德國極右派組織迅速反應,發起示威。有700多人集聚在總理府門前,標語寫著:“我們的孩子身處險境”“放開你的臟手”等語句。在德國國內其他城市也有類似示威,總計超過千人。
遣詞造句
1月19日,柏林警方發布消息否認存在麗薩被強奸事件,表示出于保護個人隱私無法提供進一步消息。
德國警方發布的消息
1月27日,柏林檢察機關發言人Martin Steltner表示目前沒有證據支持麗薩被綁架和強奸的說法。調查結果顯示,她是自愿與兩位20多歲的男性發生了關系,而這兩位男性與她的失蹤沒有關系。檢察機關正在調查相關男子是否構成性侵未成年人。
同日,德國外交部發言人Martin Schaefer表示沒有理由懷疑調查結果,他批評俄羅斯媒體的報道影響了市民的自我判斷。“謠言總是短命的(In the long run, lies have short legs)。”Schaefer說。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說俄羅斯媒體的報道是“謠言”,柏林警方一開始否認案件存在又是個什么“言”?
年齡這個梗
此事件中另一個梗是關于年齡。
德國法律規定,與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發生性關系無論當事人是否自愿都構成違法行為。如果違背意愿和情節嚴重當然是強奸,即使如柏林警方所說是出于雙方自愿,也已經構成了性侵。
麗薩的年齡是13歲,如果她前去報案稱被強奸,根據她的實際年齡,如果警方已核實侵害人存在和事實已經發生的話,一個刑事案件已經確定存在了。
那么柏林警方最初的回復是沒有強奸案件存在,這是掩蓋案件,還是就事論事?焦急的圍觀群眾只能拭目以待。
這兩天案件又有了最新進展,1月29日德國警方公布調查結果:通過追查和恢復女孩被損壞的手機里的信息,線索指向女孩的一位19歲的男性朋友。他承認女孩在他那里過了兩夜,因為她想逃避學校里的問題,在此男性的住處發現了女孩的物品。但是該男性與女孩并無發生性接觸,他目前的身份是本案證人。女孩編造被綁架的故事是不想讓人知道真實情況。
但警方發言人Steltner也說目前相信女孩曾與兩位20歲左右的男性發生關系,一位是土耳其人另一位是土裔德國人,他們或會被指控虐待未成年人。
案情一波三折,德俄兩國,你們的口才都那么好,還準備繼續撕嗎?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怎么失去的
其實,這場由一個性侵案件引發的外交紛爭的根源是:信任的失去。
柏林德俄青年組織領導人Julia Iwakin說她并不贊成去游行示威,還是要等調查結果出來。但她同時表示,許多在德的俄裔對德國媒體失去了信任,起因是由于德媒對烏克蘭紛爭的一面倒報道,所以他們轉而去看俄羅斯的電視節目。此外,德媒在科隆性侵案上的表現也加深了這種不信任感。
反觀歐洲,普京領導下的俄國政府也一直被波羅的海國家如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指責,它們認為俄方利用國家電視臺的報道來誤導生活在這些國家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針對德國的最近一次虛假報道是柏林地鐵女性死亡事件。一位無辜的柏林女性在地鐵站被一位有犯罪史和精神病史的男子推下站臺,當場被撞身亡。德國警方已公開發布作案男子的身份: 雖然祖籍中東,但他一生都在德國生活。
而在俄羅斯的媒體報道里,這一事件成了“男性難民”造成德國女性死亡的“又一悲劇”。輿論認為,俄羅斯方面做這一類型的報道目的是向國民展示:你看,我們的日子很艱難,可是他們也沒好到哪里去,大家都在過苦日子嘛,我們堅強,我們不哭……
呃,這么委婉的暗示?我想靜靜……
信任的重建很艱難
關于科隆性侵案的調查還未結束。掩蓋事件的科隆警察局長被解職了,警方發言人辭職了,民眾對警察的無條件信任卻還是支離破碎。
而德國網絡上謠言四起。
巴伐利亞州的警方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不造謠,不傳謠”的呼吁行動,因為網上又有關于Traunstein警方遮掩性侵案的傳聞,時間地點人物言之鑿鑿。在兩天的調查、八次聆訊后,警方才證實發布者所指的是隔壁鎮已經被公開的案件。
警察叔叔很委屈:“只敢露半張臉的所謂事實很容易變成毫無可持續性的謠言啊。”
28日,德國警方在媒體上公布,幾天來紛擾國內各大媒體,關于柏林有一名難民饑寒交迫至死的話題是義工散布的謠言。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是這樣慢慢失去的。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更可怕的是,基于不信任你慢慢不確定該如何,從哪里去確定一個事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6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69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58“歐洲人付錢,中國人建造,當然全歸功于中國” 評論 167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27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