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華北京大學教授,《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
-
《瞬息全宇宙》如何將“老梗”拍出新意?
我認為這部影片的有趣之處在于它后現代的拼貼,在于挪用和借重,我們經過這部電影,其實要去追問的是美國社會的問題,和這部影片可能在美國社會內部履行的功能。而不要被表象層次上的華人,或者華人家庭帶偏。[全文]
-
飽滿的人類中心主義元氣是《三體》獨有的
一般性的理解,我認為《三體》以某種形態再現了五六十年代由美國代表的科幻黃金時代所獨有的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元氣。我覺得它是一個元氣滿滿的作品。 [全文]
-
今天的年輕人對權力有一種內在的體認與尊重
在與一屆屆年輕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們的傳統文化知識和中國歷史知識越來越豐富,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顯露出了一種我從來沒有過的歷史體認——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權力邏輯的體認,甚至是對當權者的體認,這種體認不僅是知識性的,而且是身體和情感的。[全文]
-
“我們女人”自身碎裂了
當你說你們男人、我們女人的時候,你覺得你很反抗,同時就假定了世界上只有男人或者女人,你就沒有給第三性以位置。今天第三性不能黑已經變成了有教養人的常識,可是我們有教養的人好像越來越不意識到另外的維度。[全文]
-
在中國生活需要點定力
1987年,我在電影學院創建了中國電影理論專業。但電影業最先受到商業化的沖擊,原有格局的喪失,自己找不到自我確認的可能性,這樣才想逃到北大。我現在明白,其實北大從來不是一個可以在圍墻里面藏起來的地方。[全文]
-
數碼轉型背景下,我們期待怎樣的全球連接?
相對于生物學革命來說,數碼轉型的發生要急劇得多,一方面是數碼技術的迅速更迭,一方面是它的覆蓋面的迅猛擴張。此外,從來沒有一場技術革命,不僅如此急劇地發生,而且基本上在世界范圍內完全未經討論,也前所未有地未經抵抗,就進入到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全文]
-
做現實主義者,求不可能之事(上海大學演講)
9?11發生后我有7年沒有訪問美國,因為訪問美國要摁十個手印,而全世界范圍內只有罪犯才按十個手印,所以我拒絕訪問美國。前年我再次訪問美國,我發現,無論是美國的主流媒體還是學術界,他們不約而同地采取了一個修辭的轉換,就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整體從他們的話語系統當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和專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