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紀蘇:青冢
關鍵字: 青冢和親文化大一統雖然寫的是金城公主嫁藏的事,但同屬和親女,境相類,心也應該相仿吧。平心說,詩不怎么出色,但后兩句特別打動我,讓我想起當年去國遠游、父親在熹微曙色中送我到大門口的情景。要說皇帝操心黎元、奉獻社稷,把公主遠嫁邊荒應該算最實在的一條了。安史之亂,家國危殆,肅宗只好請回紇出兵幫忙平叛,忙不能白幫,便把寧國公主送去和親。父親為女兒送行的時候不斷安慰,女兒哭道,“國方多事,死不恨”,千載之后讀之愴然。
唐肅宗次女寧國公主兩嫁后寡居,于乾元元年(758年)出降回紇英武威遠可汗。《新唐書·卷二百十七》記載了公主遠嫁前與父親餞別的場景:“帝餞公主,因幸咸陽,數尉勉,主泣曰:‘國方多事,死不恨。’”
和親公主對戎狄的看法,去之前和去之后應該不大一樣。“前”不只是“前夕”,姑娘們在被選為和親女之前不大會關注戎狄之國,她們所得到的零星信息——別的不說光說名稱吧,什么“獫狁”“穢貉”“獯鬻”“葷粥”“犬戎”“鬼戎”“鬼方”“肥王”“狂王”——也許到不了虎穴狼窩的地步,但想必也拼不出美好前程來。預期高了會讓人失望,低些倒可能帶來些希望。有經驗的紅娘一般事先不會將某男或某女說得太好,當然也不能說太差,太差人家見都不見。和親公主沒有見不見的問題,紅毛猩猩都得見。所以公主們對“禽獸之國”的感受,到了地方很可能會觸底反彈,“不像孔夫子、董(仲舒)老師他們說的那么不堪哎!”運氣好趕上單于或可汗又年輕又精神還又體貼,“漢恩自淺胡恩深”,和親女的感受會不會繼續飆升,升到“他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或“康巴的漢子我的情郎,我就是那白云隨你流浪”,我就不瞎猜了。
和親公主的物質生活不是上山下鄉所能比擬的,唐太宗嫁文成公主時的嫁妝包括“醫治四百二十四種疾病之藥,一生足用之衣料,各色綾羅二萬匹”,以及“堪使蕃王見而驚奇”的“獅鳳寶樹”紋金絲緞。公主們都不是單槍匹馬,都跟著不小的和親團隊,“解憂之媵婢二十五人,作兒伴侶”,有的奶媽都跟過來了,加上翻譯、太監、醫生、工匠、廚師、樂手,應該能夠形成昭陽殿、大明宮的小氣候,漢宣帝時宗室女相夫公主嫁烏孫前,“置官屬侍御百余人舍上林苑學烏孫言”。加之公主們年紀輕輕,學習語言、融入環境的能力不能低估。
唐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唐朝閻立本名作《步輦圖》描繪的即是唐太宗在宮中接見祿東贊的場景。次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赴吐蕃和親(絹本設色,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嫁公主當時也叫“下降”,就是下嫁的意思。中國于四夷歷來文明上自覺高著一檔,這種優越感和親團隊未必人人寫臉上,但人人揣懷里是極可能的。元世祖的公主嫁到高麗,有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做后盾,姑奶奶的脾氣跟占領軍司令似的,抬手打張口罵,夫君“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華夏與北方匈奴及西域諸國軍事上不是這種關系——是也用不著和親了。越想著向華夏看齊并接軌的番邦,和親公主及其隨員越可能收獲樹挪死、人挪活的人生驚喜。解憂公主的陪嫁丫鬟馮繚當了烏孫國右將軍的夫人,她隨解憂公主歸漢后又主動請纓返回烏孫,顯然已把那邊當第二故鄉了。中行說更是“反認他鄉是故鄉”,他本來是和親團的工作人員,對此行一百個不情愿,但過去后成了單于對漢政策的高參。
經濟文化差距有讓人喜出望外的時候,但也有青天白日活見鬼的時候。那位“國方多事,死不恨”的寧國公主,以前在國內已當過兩次寡婦,嫁了“英武威遠毗伽可汗”不到一年,第三任丈夫又死了。這次人家要求她殉葬,她居然不是昏倒在地而是據理力爭:按中國的規矩,丈夫死了,老婆該哭哭該服喪服喪,你們回紇人既然娶中原老婆就該尊重中原特色,否則當地找一個就完了,萬里迢迢為什么呀?!估計張騫、解憂之后,西域君臣還沒聽到過這么雄辯的陳述,他們左想想也對,右想想又不對。結果是各讓一步,公主“依回紇法,剺面大哭,竟以無子得歸”。“剺面”就是用刀子劃臉,不知大哭是否為胡俗的規定動作,我想就是沒這規定,公主也會痛哭失聲的,因為這個女人的命真是太苦了。杜甫《即事》詩嘆道:“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畢竟活著回到了父母之邦,而絕大多數公主都死在了異國他鄉。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丈夫死去后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并育兩子。十二年后,曹操統一北方,重金贖回文姬,謂之“文姬歸漢”(圖為唐朝劉商所繪的《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圖》,明摹宋本,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細君公主所悲者,如“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之類生活習慣上的不適,其實不算什么大事。不少和親公主包括她本人在倫理上的遭遇才叫慘境或絕境。中亞及北亞的古代游牧民族,哥哥死了老婆跟弟弟過,父親死了妻子跟兒子過。在今天已相當開放多元的性文化中,亂倫雖然會成為某些小圈子的特殊癖好,但就像嚼檳榔或吃玻璃,主流人群仍會覺得她(他)們人不人鬼不鬼一身的異味。
學名“收繼婚”、俗稱“轉房”的這種兩性關系在古代叫“烝”,先秦時期的華夏并不少見,衛宣公、晉獻公都“烝”過自己的庶母。但到了漢代,烝已算是“鳥獸行”了。這種倫理環境中出來的漢家女嫁入“鳥獸行”的戎狄,自是兇多吉少。番王多不年輕,死公主前頭的概率要大于死她們后頭。那么公主就面臨從高等動物退回到低等動物的命運,她們屢屢請求天子將其弄回國,但她們是大棋局中的卒子,過了河就回不去。
烏孫老王快不行了,要把細君轉給孫子,細君不干,上書言狀,武帝命令她“從胡俗”,說我要的是跟烏孫一起滅匈奴!呼韓邪單于死,輪到后媽給兒子當媳婦,昭君上書求歸,成帝也是讓她就地搞三同。唐咸安公主連續嫁了祖孫三代可汗再加一個上位的宰相。這樣的公主對鏡梳妝時會怎樣看鏡中的自己?那枚家鄉帶來的銅鏡不像江東父老冰冷的眼睛嗎?
蔡文姬是被“胡羌”亂兵擄入匈奴并在那兒生兒育女的,情況與和親公主有同有異。她被曹操贖回并嫁與董祀后所作《悲憤詩》,說自己“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其實她只是嫁胡而已,并無更不堪的經歷,就已經覺得自己臟賤得不成樣子,怕哪天被丈夫遺棄。世傳為文姬父蔡邕所作《琴操》有昭君一則,說單于死,其子“父死妻母”,“昭君乃吞藥自殺”。自殺之說未必可信,有學者辯稱胡人“父死子繼”繼的并非親媽。但漢朝民眾不是民俗學專家,不會摳那么細,被“妻”的母在他們心目中肯定是生不如死的。所以,倫理底線被突破、生命意義被扯碎的公主,就算真讓她們回來,她們能痛痛快快回來么?
思緒掐了,洗洗睡了。
本文原載于《讀書雜志》,觀察者網經授權轉載。
- 原標題:黃紀蘇:青冢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3-05 08:09:57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現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英雄 -
發現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