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育川:中國最危險的敵人是全球輿論
關鍵字: 國際輿論中國中國崛起TPP歐盟中國經濟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感到擔憂,認為中國不值得信任。大多數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認為中國要對美國的貿易赤字和就業機會外包承擔責任。這鼓勵了懲罰性措施的出臺,以及向世貿組織指控中國的出口商品獲得了不公平補貼,還為美國的重大貿易倡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把中國排除在外提供了理由。
從全球來看,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動用這種實力的意愿使得安全憂慮發生了明顯變化。許多人認為中國的成就是造福世界的,但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的的經濟崛起對美國的全球地位構成了威脅。歐洲人不那么受到強權政治的困擾,但他們和美國人一樣擔心北京可能會試圖宣揚自己的發展方式和價值觀。
年度蓋洛普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這在西方引發了嚴重的不安全感。
近年來,隨著美國把重心轉向亞洲以及中國開始在島嶼爭端中以更強勢姿態挑戰鄰國,人們的情緒出現了強烈的負面化傾向。長期以來對中國權威體系的憂慮加劇了此類情緒。盡管大多數觀察家意識到中國還遠遠無法對美國的軍事支配地位發起挑戰,但對日益增大的安全威脅的認知依然令強硬派歡欣鼓舞。
與美國相比,歐洲人對中國的好感更為矛盾。他們的態度不像美國人那么負面,原因之一是他們與中國之間并不存在大國對抗關系。但國家間的差別很大,由于歷史關系的緣故,東歐人的看法往往比較正面。
在西歐,官方與民間的認知差別也很大,德國和英國就是典型的例子。德中經濟關系被認為是最牢固的關系,因為德國目前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則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們。但民調始終顯示,德國公眾對中國的態度比其他亞洲人更為負面,充滿敵意的媒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考慮到英國對香港管理方式的態度,以及英國對華貿易赤字比其歐洲大陸伙伴要大得多,所以英國對中國的看法會更為負面。然而,英中兩國民眾展開了廣泛互動,加上旅游和教育領域的交流以及雙贏的金融和服務聯系,從而削弱了這種態度。因此,英國率先加入中國發起的亞投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亞洲,當前的看法遠不像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幾年那樣正面。當時,中國金融支持和魅力攻勢引起了相當大的好感。而如今,島嶼主權問題加劇了緊張關系,尤其是日本、越南和菲律賓的緊張關系。但直到不久前,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對中國的看法還是相當正面的。在拉美和非洲,人們對中國崛起的看法比較正面,因為中國崛起了他們的經濟,但目前的隱憂是中國經濟放緩會破壞它們的發展前景。
如今,無論是在占支配地位的大國(美國)還是在中國的小鄰國,公眾對中國影響力的認知都會被一系列經濟和安全憂慮放大。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學會的民調,在美國有近一半的受訪者把中國公眾認為軍事威脅,在歐洲則為三分之一。大多數美國公眾認為中國的經濟(而不是軍事)實力決定了該國影響全球事件的能力。但如今考慮到網絡攻擊和與島嶼相關的領土爭端和海上沖突,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與安全相關的問題。
危險增大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及其鄰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所有的這一切都促使中國的鄰國歡迎美國在本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其中包括擴大軍事存在。以往,美國作為占支配地位的地區大國,提供了幫助東亞繁榮發展的安全毯和框架。日益崛起的中國謀求建立所謂的“新型大國關系”,使得公眾認知發生了令人不安的變化。目前尚不清楚加劇的緊張關系最終是會導致中國與美國支持的鄰國爆發嚴重沖突,還會催生繼續保持該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和解進程。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參考消息》翻譯。)
hong7036解讀:
點出ㄧ個重點,在西方媒體敵意圍剿下,中國要如何布下全球輿論網絡。-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72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63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2這一領域,普京指示要確保同中國合作 評論 121“美國擔憂,到時候中國怕是全球唯一的那個了” 評論 227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