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Y:相愛容易相處難,為什么你的愛情會輸給日常瑣碎?
關鍵字: 情感心理兩性婚姻離婚男女相處伴侶(本文作者KY,原載微信公號:knowyourself2015,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科普。)
在愛上彼此的那一刻,我們總希望這種感覺能夠永遠持續(xù)下去。可惜,在最初的吸引力過去之后,很多情侶的相處并不愉快。
2014年一項針對美國人的調查顯示,在結婚的伴侶里,每10對夫妻只有3對感到幸福。調查還顯示,一段親密關系的滿意度最容易下跌、親密關系最容易破裂的,就是他們真正開始一起生活的一到兩年內。
童話故事總是以“他們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結束,但“在一起”之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難題。
關系中的經營和相處——我們今天要用一些最新的研究,聊一聊這個看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神經科學:愛的本質是一個個不連續(xù)的瞬間
當我們思考為什么浪漫會被日常瑣碎擊敗時,可能要回到一個問題:什么是“愛”?愛是持續(xù)不斷的,還是稍縱即逝的?使一段長久親密關系賴以維持的,究竟是不是愛情?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Barbara Fredrickson在近年來通過研究,對于“愛”有了新的認識。她指出,持續(xù)不斷的愛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一瞬間一瞬間的愛。她把愛定義為一個個“發(fā)生了積極共鳴的微小瞬間”(micro-moment of positivity resonance)。
她在十幾年的時間里持續(xù)研究“愛”這種感情和身體關系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她偶然發(fā)現在我們感受到“愛”這種情感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些神經和荷爾蒙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短暫的。
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把“我愛你”作為一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去說出來的時候,我們體會到這種情感的方式仍然只能是通過一個一個的瞬間。即便是最美好的一段關系,我們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體會到“愛”。某種程度來說,所有的愛都是不連續(xù)的,斷開的。
我們一定會在一些瞬間里,比在另一些瞬間里更愛對方。而另一些時候感受不到愛的存在(但在信念中它仍存在),即便是最相愛的情侶,也會在很少的有些瞬間感到對對方的厭惡和仇恨。
我們往往在談論愛時,把愛想象得過于宏偉。其實,正因為愛的感受發(fā)生在一個一個的瞬間里,也就意味著它有可能在一個一個微小的瞬間中被磨沒。
華盛頓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John Gottman和妻子在長達40年的時間里,致力于研究決定一段長期親密關系好壞的到底是什么。他們發(fā)現,對于那些最初都非常相愛的伴侶來說,最容易導致他們分手的并不是大的困難,而是生活的瑣碎。很多伴侶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撐,而當一切順風順水時,卻無法再維持一段關系。在一段關系的后期,決定滿意度的是雙方如何在細節(jié)上處理這段關系。
Master類型的情侶 VS Disaster類型的情侶
心理學家John Gottman把伴侶分為兩類,一類是“Master”型的伴侶(后稱成功型),一類是“Disaster” 型的伴侶(后稱災難型)。他們的相處模式便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差異。
1986年,Gottman建立了一個“愛情實驗室”,在實驗室里,他們讓不同的伴侶坐在一起敘述這段關系,比如如何相遇、如何爭吵,有哪些共同的甜蜜回憶,同時用電極來記錄他們的血流、心跳速度和汗腺的分泌。
在這些伴侶走出實驗室后,研究者對他們進行了6年的跟蹤回訪,最終對比發(fā)現,出汗、心跳加速等身體上的活躍表現,能夠準確預測他們之后的關系狀況——當他們坐在一起談論這段感情時,生理上的反應越活躍,關系惡化的速度就越快。
其中,“災難型”伴侶坐在自己的另一半身邊,描述那些經歷的時候,盡管表面看起來可能很冷靜,但電極記錄的心跳和血流速度卻很快,汗腺也非常活躍。他們的身體處于一種“攻擊或逃避模式”,即便是在說開心的事情或者沒有什么意義的情節(jié)時,他們的身體反應也好像面對一只劍齒虎——隨時準備好攻擊或者被攻擊。
而“成功型”的在和伴侶一起講述的過程中,各項生理指標都是平穩(wěn)的,他們有能力營造出讓對方信任和親密的氣氛。
兩類伴侶處理對方情緒需求的方式也是不同的。1990年,他邀請130對新婚夫婦來校園中進行一天的度假,結果發(fā)現,當伴侶發(fā)出和對方“連接”的情緒需求時,面對請求的不同回應方式會對夫妻的幸福程度造成深遠的影響。
比如,一個是鳥類狂熱愛好者的丈夫,在草坪上看到一只金翅雀,他對妻子說,“看那只鳥多漂亮!”——他認為這只鳥已經足夠重要到發(fā)起一場兩人對話。
這時,面對這句問話的反應,便體現出了不同的相處模式。盡管對鳥不感興趣的人都會覺得它小小的、有點蠢,但一種妻子(成功型)會選擇回應,表現出很感興趣;而另一類妻子(災難型)則會選擇避開,有的繼續(xù)做自己的事,比如看電視;有的還會表現出敵意,比如說“別打擾我,我在看書呢”。
6年后,他回訪了這些伴侶,他們中的有些人離婚了,有些人還在一起生活。在離婚的夫婦中,只有33%在當初能夠回應對方的情緒需求;而仍然在一起生活的夫婦中,有87%在6年前就表現出了對彼此情緒需要的回應。
經過十余年的研究,Gottman總結出,根據情侶在一起時生理的緊張反應,以及他們對彼此情緒需求的回應方式,可以準確預測他們在6年后的關系滿意度,預測準確度高達94%——無論這些伴侶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富有還是貧窮,是否有孩子。
他在多年研究后總結到兩種伴侶最本質的區(qū)別:那些“成功型”伴侶習慣去搜索伴侶身上那些值得欣賞、感謝的部分,他們會有意識、有目的地建立起這種尊重和欣賞的習慣;而那些“災難型”伴侶則會注意和尋找伴侶身上的錯誤,他們習慣表達批評,而不是尊重和欣賞。
后者會帶來“蔑視”,這一在眾多促使分手的因素中的頭號殺手。那些非常微小的蔑視對方的舉動也會引發(fā)對方的憤恨。
前者則是一種“善意”(kindness)。研究中發(fā)現,這一因素最能準確預測一段滿意而穩(wěn)固的婚姻。而這里所說的善意,正是在許多個細節(jié)的瞬間里,你選擇對待對方的態(tài)度和方式。
- 原標題:為什么你的愛情會輸給日常瑣碎?|相愛容易相處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fā)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fā)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fā)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