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兵器研究所: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時期中國軍隊真實弓弩裝備率
【文/黎子堂】
作為秦漢最標志性的武器,弩,素來被網友們當作秦軍、漢軍征討四方的大殺器。
自秦兵馬俑、漢畫像磚出世以來,衍生出了諸多關于秦漢弩的暴論,如射程超越AK的大秦殲星弩,秦軍弓弩裝備率高達80%。前者已經成為網絡經典笑話,但后者,卻仍被不少人奉為圭臬,仿佛秦漢時的中國軍隊,是極端依賴遠程而不敢近戰一樣。
本文便嘗試結合簡牘史料和考古發現,破除這一暴論。
從兵馬看秦中央軍弓弩裝備率
先說兵馬俑。
目前對兵馬俑研究主要參考王學理《秦俑專題研究》,但該書數據繁雜混亂,難以梳理。故一號坑筆者主要采用第一次發掘報告中的東端五方坑陶俑情況列出數據,而二號坑則由王氏書中整理而成。
一號坑:1. 按第一次發掘報告時,東端五方內出土陶俑1087件,鎧甲俑687件,袍俑400件。
其中持弓弩俑計有451件,弓弩裝備率為41%。但這個數值是偏高了,因為這次發掘的五方是陣的前部分,而整個一號坑是一個長方形,弩兵主要在陣表面,即前后和兩翼,陣中有大量的隨車步兵是使用長兵的。按王氏觀點,整個一號坑內預估有陶俑近六千,其中使用長兵,進行白刃格斗者占全坑85.6%,則遠射兵將只占到15%左右。
圖源:《秦俑專題研究》
圖源:《秦俑專題研究》/王氏認為一號坑為矩陣,但按李訓詳先生觀點,一號坑為長方形,非矩陣,當是沖方。
二號坑:有射兵營(344人,其中弓弩兵占298名,占86%)、車兵營(192人)、車步騎混編營(車乘員39人、隨車步卒144人、八騎殿后)、車步營(車乘員18、隨車步卒120)、車騎營(車乘員18,騎兵108)。總的弓弩裝備率為30%。考慮到騎兵也使用弩,弩的裝備率還更高些,但也達不到80%。
圖源:《秦俑專題研究》
綜上,兵馬俑中的弓弩占比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高,而是在15%-30%左右;能達到80%弓弩裝備率的,是專門的射兵營,而不是全軍的情況。
實際上,以一號坑為例,兵馬俑呈現出的秦軍是一支進攻型軍隊,戰法是萬弩齊發后,車步齊進以白刃格斗取得勝利。其決定勝負的力量是披甲執銳的武士,而非持弓弩的遠射兵種。
從秦簡開始看秦地方部隊弓弩裝備率
再就是地方軍,就現有材料來看,秦地方軍的弓弩裝備率是高于中央軍的。
據里耶秦簡中記錄的遷陵武庫庫存武器:弩二百五十一件、戟二百五十一件、而甲有三百余件,排除了戟兵同時裝備弩的可能。考慮到遷陵武庫為縣級武庫,這些裝備應是供應于二線部隊即乘城卒一類部隊的。其弓弩裝備率也不過是50%。
除了里耶簡,岳麓簡中一道算術題也反映了秦軍的弓弩裝備率。
題目為:“卒百人、戟十、弩五、負三。”一些人想象成十名戟兵中五個人額外裝備弩,三個人背負箭箙。但題下的答案已經很明了了,這是個比例題。答案:“戟五十五人十分人十、弩廿七人八分人十四、負十六人十八分人十二。”
也就是一百人中,戟兵55人、弩兵27人、負兵16人,余的兩人或為軍官。再考慮到卒在秦漢時主要指材官騎士等專業士兵以外的一般兵役者,則這邊應也是反映地方部隊裝備的,其弓弩裝備率為27%。不過要注意這里只是一個百人卒的裝備情況。
綜上,秦地方軍的弓弩裝備率有高有低,高者可達到50%,低者,一卒的弓弩裝備率不過27%。
從馬王堆遣策看漢初侯衛隊弓弩裝備率
再就是漢初的情況,馬王堆出土遣策極大豐富了社會生活史的研究,但是對于其中包含的軍事信息則研究較少。比如三號墓遣策中記載的轪侯家衛隊裝備情況。
按遣策中記載:
從者:“執長弳矛八人”“執短鎩者六十人”“執革盾八人”“執盾六十人”“執短戟六十人”
卒:“卒不胄、操長戟應盾者百人”“卒不胄,操長鎩應盾者百人”“卒不胄,操弩負矢百人”
總計196人的從者,300人的卒,合計近五百人,皆屬于轪侯家衛隊。這種五百人編制的衛隊在漢初應該較為常見,如劉邦曾“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
單論卒的話,這300人卒的弓弩裝備率為33.3%,加上從者,近五百人的弓弩裝備率為20%。
綜上,就馬王堆遣策反應的漢初侯國衛隊情況來看,弓弩裝備率在20%左右,排除掉地位較高的從者,單論卒,也不過33.3%。
- 原標題:冷兵器研究所:80%的秦軍都是遠程兵?從文物和古籍考證秦漢時期中國軍隊真實弓弩裝備率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掘進程
2022-06-14 13:23
相關推薦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評論 75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評論 19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90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119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90最新聞 Hot
-
“德國特朗普”仍有幻想:挨美國打,先別還手…
-
特斯拉歷史首跌,比亞迪緊追
-
馬斯克捐贈1億美元股票,“慈善英雄”還是合法避稅?
-
“兩起事件嫌犯在同一基地服役過,在同一年被派往阿富汗”
-
對峙5小時后離開,韓國公調處暫停執行尹錫悅逮捕令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又來!美議員質問: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臺海沖突可咋辦?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韓國憲法法院:6日將就尹錫悅彈劾案開會
-
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去了沙特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