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兵器研究所:海域被歐洲人控制400年,古代印度的水上軍事力量什么樣?
最后更新: 2023-12-09 09:06:07那么當時印度人的船只是什么樣子的呢?
比較有趣的是,歷史上記載并不多。11世紀帕拉瑪王朝時期印地語造船文獻《植物的生命》是唯一一部關于印度航海和造船方面的資料。這部書里面的記載說明當時印度人對柚木對于船舶制造的用處有較深入的認識。
書中記載一種叫做“阿格拉曼迪拉”(agramandira)的船只,說是該船“船艙朝向船頭”因此被認為適合海戰。這個記錄很模糊,只能大體上理解為該船船身采用縱向加固,當然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個船應該不會太大。
阿旃陀繪畫(洞穴II)中描繪了一艘這樣的船,從繪畫中可以看到,這個船安裝有三個排列緊密的桅桿,并張方形帆,船體兩側安裝拖舵,船艏艉上揚,船舷上方有5根橫向板材加固船體。如果按照書中記錄的話,該船的內部艙室應該是縱向劃分的,從人和船的大小比較,船并不大。
朱羅國運輸船只畫作,該船明顯有中國和阿拉伯船只風格,說明朱羅國造船技術應該也在不斷進步
印度考古調查局復制的朱羅國船只,可見其采用橫向水密隔艙
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尼瓦塔克什尼”(navataksheni)的船只,這是一種大型船只,據稱可以裝備100多支槳。然而印度考古調查局復制的朱羅船卻又采用了類似中國船只那樣的橫向水密隔艙,考慮到畢竟是官方復制,很有可能有遺跡參考,這說明古印度海軍的造船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到了后期,印度壁畫上還出現了船身較為高大和舷外托架結構的帆船,與后來在印尼地區使用的類似,而這些船只最早是從印度出發到爪哇探險的印度人使用的。
大型印度船只浮雕,這種船只最早是古印度探險家探險爪哇使用
這種大型印度船只的復制品
古印度軍隊登陸斯里蘭卡。從公元前543年從阿旃陀壁畫拓下
除了船只,古代印度的海戰是怎么打的呢?
這個資料比造船更少。只能根據現有的少量資料,以及陸戰和古印度戰爭的一般模式,做出一些假設。
一般來說,所有戰船會搭載一些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但是船上也會裝備有火箭,用于燒毀敵人船只。《羅摩衍那》提到“500名士兵在船上等待,他們楊帆萬里,阻擋敵人前進”。一旦進入近距離交戰狀態,跳幫肉搏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再就是想辦法放火燒船。
葡萄牙人到印度后發現印度人根本沒啥海上力量了
印度海上力量自朱羅國滅亡之后就逐步衰落,葡萄牙人來到印度后發現印度幾乎沒有海上力量。1503年的科欽海戰,清楚地暴露了印度海軍的羸弱;1509年第烏附近的第二次交戰使葡萄牙人控制了印度海域,并為歐洲在接下來的400年里控制印度水域奠定了基礎。
16世紀莫臥兒帝國建立之后,他們的關注點還在陸地上,海上力量并沒有過多關注,直到西方殖民者到來并徹底將印度變成殖民地。
參考資料:
Chakravarti, P. C. Tha Art of War in Ancient India. Kalpaz Publications, 2018.Mukerjee, R. K. History of Indian Shipping. Prentice Hall Press.Shamasastry, R. Arthasastra of Chanakya Translated by R Shamasastry. 2016.Sreedhara Menon, A. Kerala History and its Makers. S. Viswanathan, 1990.Sridharan, K. Maritime History of India. Minister of Publications and Broadcasting, Government of India, 1982.Tripathi, R. S. History of Ancient India. Motilal Banarsidass,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寄生蟹子。)
- 原標題:海域被歐洲人控制400年,古代印度的水上軍事力量什么樣?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