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汀:“氣候談判”23年江湖恩仇錄
關鍵字: 特朗普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黎氣候大會中國【作者:李汀,就職于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科普作家,本文來源:作者個人公共號:大臉撐在小胸上】
華盛頓時間6月1日(北京時間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激起一片嘩然,也引發了對于氣候協定和氣候談判的再度關注。
無論是《巴黎氣候協定》還是更早的《京都議定書》,這些氣候協定的初衷,都是以應對氣候變化為基點,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當然,人類共同利益——這個帶著些科幻色彩的理想主義詞匯,說起來容易,但似乎從未真正實現過。從1995年第一屆世界氣候變化大會在德國柏林召開,這個“初衷”就在一路跑偏。
時至今日,對于氣候協定的國際談判,實際上已經成為富國、窮國、“曾經窮過如今正富起來的”大國之間,利益博弈的斗獸場。
背景
上世紀70年代末,科學家們首次提出警告:CO2濃度的持續激增,將導致全球增溫、氣候災難爆發、生存環境惡化。之后,應對氣候變化、控制碳排放,作為一個被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問題,提上議程。
正如丁仲禮院士所說:CO2減排本身的邏輯基礎是清晰的。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8℃,它同人類利用化石燃料所釋放的二氧化碳有主要關系。這個結論得到廣泛認可,也成為碳減排的邏輯起點。但需要減排是一回事,誰負責減排又是另一回事。我們看到的博弈實際上主要圍繞‘誰減排’展開。
1. 兩大陣營
早期,正是圍繞著“誰減排”,江湖上分為兩大陣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認為:還用說嗎當然是發達國家減排了!
首先你排得最多。美國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家,而中國當時的碳排放只有美國的一半。
而且你還有“歷史債”。 你們早期完成工業化時,野蠻發展,肆無忌憚排放,那時候誰也不知道什么全球變暖什么溫室氣體什么碳排放,也沒人管,由著你呼啦啦排。現在全球變暖,不就是你們當年積累下的碳排放么?
——有理有據,無法反駁。
于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了“地球首腦會議”(二十多年前,這名字還不顯得很中二),也叫“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或“里約會議”。會上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1992年里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有個里程碑式的貢獻,就是提出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
這是一個非常講道理的氣候談判原則:共同,是說應對氣候變化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有區別的,則強調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所需承擔的減排責任也不同。
發達國家由于排放多、歷史積累多,理應承擔主要的減排責任;而且發達國家資金更充沛、技術更先進,應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和技術援助。
正是這個“有區別的”,成為迄今為止的二十多年、乃至可以預見的未來若干年中,各個氣候陣營博弈的核心所在。
2. 雙“55”標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真的非常講道理——講道理到什么程度呢?到沒有人理的程度。
它只是籠統地說發達國家應該在20世紀末把排放恢復到1990年的水準,但并沒有提出減排的具體指標。因此對各國并沒有什么約束力,事實上也沒有多少國家實行。
但是氣候惡化的腳步越走越近,不實行也不是辦法。于是五年后的1997年12月,各國在日本東京濟濟一堂,經過艱苦卓絕的吵架,終于通過了《京都議定書》。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會議通過《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實際上延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宗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并在“有區別”這一點上提出了具體要求:
發達國家從2005年開始承擔減排義務,而發展中國家則可以從2012年再開始。發達國家對碳排放的減排比例:美國到2012年時比1990年減少7%,歐盟減少8%,日本和加拿大減少6%,俄羅斯維持1990水準。
而且還引入了市場機制,你實在要排放,超標部分可以花錢買,堪稱歷史首創。
聽起來不錯,關鍵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實施呢?
這就是雙55標準:一是有55個或以上參與國家簽署該條約;二是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規定國家在1990年總排放量的55%。這兩個條件一旦滿足,90天后《京都議定書》就開始強制生效。我國于第二年(1998年)簽署。美國克林頓政府也在當年簽署。
感覺一切走上了正軌是嗎?錯覺。真正的斗爭才剛剛開始。
- 原標題:“氣候談判”23年江湖恩仇錄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于文凱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