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丁·雅克:英國被中國崛起的“萬有引力”牢牢吸引了
關鍵字: 習近平訪英訪問英國中英關系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黃金時代中國崛起【當地時間10月19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行抵達倫敦,展開對英國的國事訪問。中英各界廣泛地將此次訪問看作兩國蜜月期的開始,英國首相卡梅倫和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均表示中英關系迎來了黃金時代;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表示英國應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中國通”羅思義也在觀察者刊文,希望中英“婚姻”能幸福長久地走下去。近兩年來,中英關系在經歷波折后迅速升溫回暖——從卡梅倫訪華到威廉王子的王室外交,到英國成為加入亞投行的第一個西方發達國家——這個趨勢背后的歷史推動力究竟是什么?除了大力發揚經貿合作優勢,中英關系還有哪些潛力可挖?懷著這些問題,觀察者網記者20日早晨撥通了來自倫敦的另一位“中國通”馬丁·雅克的電話——當時他正在吃早飯。】
馬丁·雅克
觀察者網:早上好,馬丁。今天是個大日子,你待會兒要參加好些活動吧?
馬丁·雅克:我要參加三個活動,今天下午要去議會大廈聆聽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明天晚上要出席倫敦市長接待習主席的晚宴;此外還會參加一個小型見面會。
觀察者網:你是個大忙人。好的,我的第一個問題與中英關系總體形勢有關。在習近平主席訪英前夕,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表示,中英關系正在進入“黃金時代”。你對此如何看待,哪些方面最能體現中英關系的“蜜月期”?
馬丁·雅克:英國方面也在用“黃金年代”、“黃金時代”等詞語來形容中英關系。這件事很有意思,它其實是英國的“轉向中國戰略”(觀察者網注:pivot to China)。在卡梅倫首相接見達賴喇嘛之后,中英關系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潮,英國領導層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當中英關系開始回暖時,英國方面十分主動地向中國示好。
觀察者網:是的,這也引出我的第二個問題。我注意到英國人對習主席的國事訪問持非常多樣化的態度:財政大臣奧斯本說英國要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卡梅倫首相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專訪時再次強調英國“希望成為中國強有力的伙伴”;然而許多英國新聞媒體卻刊文批評英政府所謂“討好”中國;有人認為中國只不過是個大市場,不足以取代傳統的西方聯盟關系;某些異見人士批評中國人權問題的聲音得到放大,等等。你是觀察者網的老朋友了,我們當然知道你個人的看法,但你能否談談英國大多數公眾的普遍看法呢?
馬丁·雅克:確實如你所說,輿論是多樣化的,而且隨著中國的崛起,英國公眾對中國的看法不斷在發生變化。我大概1997年時開始在《衛報》上發表文章,當時他們不接受任何關于中國的文章,除非你談論當年的學生運動。當時的英國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只有譴責中國政府才符合政治正確。當年英國人對中國的印象相當負面:你們是個共產主義國家,你們的經濟轉型不可持續,不尊重人權等等。再加上中英遠隔萬里,人民之間交流很少,有很多誤解。
后來隨著兩國人民交流增多,英國人意識到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看到中國的另一面,到今天我們打開電視甚至能看到中國教師來英國給學生們上課。中英關系整體上一直在發展進步。
以左派的《衛報》為例吧。從前他們高度關注中國人權狀況,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其實它反映出英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傳統態度,那就是“你們中國人怎么這樣,為什么你們不能和我們一樣?文明的國家應該像我們這樣。”
英國乃至西方的對華心態有兩大荒謬之處。首先,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行為不可能與發達國家一樣;其次,西方必須理解,中西文明之間存在深刻的差異,中國不會成為西方,中國將朝著其特有的方向發展。許多英國人不理解,在過去三十年里,中國有超過6億人脫離了貧困,占全球脫貧人口的大多數,這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作出的偉大貢獻。
隨著我們對中國了解更多,情況有所好轉,但未來還需繼續調整心態,因為世界從沒見識過一個發展中國家成為第二號強國。
觀察者網:是什么標志性事件或力量在推動英國人對華心態發生變化呢?中英關系從冷淡轉向親近,到今年年初英國加入亞投行,一些發生得似乎有些突然?
馬丁·雅克:根本性的推動因素是中國的崛起……
觀察者網:但你要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減緩,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人為何如此熱情地“討好”中國?
馬丁·雅克:(笑)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減慢,但增量仍然龐大,放眼全球,7%仍是相當強勁的增長。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是全球經濟的主要支撐和增長來源,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都會給西方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西方長期對中國持懷疑態度,許多唱衰者出于政治原因,不相信中國政治體制的可持續性。這種情況的好轉需要很長的時間。
回到你的問題上,財政大臣奧斯本等人意識到了世界大勢,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英國在世界上的位置。英國必須朝處于上升中的地區重新定向,而不是死守處于衰落中的地區。很顯然西方已開始加速衰落,許多國家至今沒有走出經濟危機,仍處于以零利率“續命”的狀態。環視世界,不管俄國、德國、法國、盧森堡還是非洲國家,大家都在“轉向中國”,因為中國對各國國運至關重要。過去英國一直不太積極,往往落在后面,如今再不可置身于大勢之外,這也是英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外交政策轉變。
觀察者網:你提到了歐洲大陸國家正在積極“轉向中國”。實際上,觀察者網剛剛刊登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的文章。他大力呼吁歐盟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投資協議、數字經濟等方面進行合作。這或許反映出歐洲大陸國家有相當高的意愿與中國合作。如果英國在退出歐盟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是否會錯過歐亞大陸上的許多機遇?英國又該如何克服被邊緣化的地位,真正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楊晗軼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59“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84“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4“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總不回家,“粘人”的世界首富在“宇宙中心”租房住?
-
特朗普表態,“避免一場大戰”
-
“西方給了你一切,但我不是你仆人”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