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瑪雅: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關鍵字: 中國崛起戰略高度思想界訪談民主政治高端訪談由此我認為,《中國為什么能》的出版十分有意義。就像書的封底說的:“世界需要中國的聲音,中國需要積極的能量。”我很高興這本書已被翻譯成英文出版,讓世界聽到“中國學派”的聲音。
四
“中國學派”是當代中國思想界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理論的中流砥柱。正因此,這是我在選擇采訪對象時最重要的一個標準。選擇與這些專家學者對話,因為他們是以“中國立場”在思考,在探究,在求真。他們的思想具有國家戰略意義和政策參考價值,也有助于啟迪心智,培養家國情懷。
有人建議我采訪一些外國學者,包括某些知名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以求“從更開闊的視角來闡述對三個自信的理解”。我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因為不符合我的初衷。近30多年來,關于中國發展、變化和現狀的解釋、論述多如牛毛。但這些論述很多都存在兩個局限:在分析工具上,多沿用從西方歷史情境中提煉出的既有理論和方法,少見從中國實際出發的創新;在觀察立場上,囿于西方“普世價值”觀念,慣于從個人與政府對立的角度出發,罕見對中華民族國家整體利益的維護與堅守。《中國為什么能》所要體現的是全新的“中國視角”,所要表達的是鮮明的“中國立場”,而非海外視角、海外立場,否則就和其他很多思想作品一樣,突破不了上述這兩個局限。
同樣,《中國為什么能》也沒有遵循中國官方的表述和邏輯,而是從民間獨立的視角出發,探討中國發展的軌跡以及走向強大的奧秘。它遵循的是思想學術界的“獨立之精神”和求真原則,而不是服從某種既有的結論或目的。
《中國為什么能》匯集的15位專家學者的思想和主張,在當代中國思想界有相當的代表性。盡管他們的觀點不盡相同,卻都在思想和文風上排斥官八股和洋八股,展示了“中國學派”的獨立思想境界。不僅如此,這本書的中國視角也并非自說自話,明顯有同西式主流話語體系溝通對話的優勢。由于這種對話是平等的,不是跟著人家走,因而是新穎獨到的,對西方讀者也是有吸引力的。
中國社科院黃平研究員評論說,“中國為什么能或不能?”是這些年來中國政界、學界人士在國外經常被追問的問題,甚至是難題。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對此三緘其口,要么因為固有的謙虛,要么因為不必要的顧慮。當然也有胡言亂語的,尤其是在大眾媒體上。但是大多數時候,總是外國的專家和記者們在那里發揮聰明或不聰明的才智和想象力。《中國為什么能》這本書,是不多見的由中國學者自己發出的聲音,卻并沒有多少自吹自擂,更多的是他們的專業分析,也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和論點。
從這個事實本身也可以對“中國為什么能”看出一點道理,這就是所謂的自信。在這本書里,不論學者們的學科、視角、觀點有何不同,自信這一點是共同的,而且是文化上(也包括學術上)的自信。而在這種文化自信的背后,更是從事實來看中國的建設、發展、改革和進步的億萬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否則,那就只能是“為什么不能”了。這本書的受訪者都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學者,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愛國立場,都是難能可貴的。相信這本書的英文版一定能引起國外關心中國的讀者的高度重視,也能改變關于中國的故事總是由外國人喋喋不休的現狀。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由于我采訪的專家學者情感、立場和觀點趨同,對中國的發展前景樂觀自信,因此可以想見,會遇到某些批評甚至抵觸。我覺得,批評和抵觸很正常,是意料之中的事,國內外唱衰中國的大有人在。比如章家敦那樣的人,唯恐中國不崩潰,喊了多少年了。這種人已經失去理性,連為了證明“普世價值”都談不上了。他們是為了證明“中國崩潰論”,所以見不得中國好;中國好了,“中國崩潰論”就成了胡說八道。其實那就是胡說八道,是他們的一廂情愿。用曹錦清老師的話說,“那些嘰嘰喳喳的負面聲音,是一個民族成長當中的正常現象。就是一點小雜音,不足為慮。”國內很多人也一樣,一旦祭旗,就沒了退路,不惜讓中國崩潰,也要證明他們心目中的“普世價值”是歷史的終點。
當然也有善意的批評。這些批評者憂國憂民,也希望中國好,只是他們看問題的一面比較多,對國家的現狀和未來比較悲觀。我非常理解他們。中國今天的問題確實不少,而且有些積重難返。就像我在《中國為什么能》的序言中說的:“我們國內的問題很多,困難重重,諸如思想上對道路、制度和方向認識不一致,經濟上進入了結構調整的困難階段,社會建設也遇到大的阻礙,尤其是,腐敗正嚴重侵蝕著執政黨的肌體,破壞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國際上需要我們與其他國家相互適應,尋求建立新型國家關系,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創造有利于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所以,我們唱響中國,但并不回避問題。《中國為什么能》的主調是樂觀向上的,同時也不乏憂患意識。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今天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是我們自己對中國道路的認識問題。很多人,包括很多黨政官員,對我們的道路和制度沒信心,從骨子里認同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對改革的方向也有爭議,很多唱衰者其實就是“改革者”們自己。習近平反復強調,“要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增強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的堅定性。”“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說真的,如果連黨政領導干部都對我們的道路和制度沒信心,中國就有可能倒在復興的門檻上,成為永遠的悲劇。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今天并不容樂觀。就像潘維老師指出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蒙昧主義流行于世界,也在我國流行。照流行的說法,從秦始皇到今天,中國兩千多年都實行專制;近60年的制度則是“集權主義專制”,即最惡劣的一種專制。這種分類法掩蓋了一個事實:西方模式的基礎是侵略性的軍事和政治、經濟機器,是通過武力向全球殖民建國,實行種族壓迫,直至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這些基礎,中國不曾擁有,將來也不會擁有,也不應該擁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國學界和政界居然有很多人把這種民主與專制“兩分法”奉為圭臬。中華體制缺少“合法性”的說法就是這樣變成了我國的流行話語,讓“根本改革政體”成了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
忘記歷史意味著輕薄,篡改歷史意味著背叛。中國的復興在于闖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幾代英雄滿懷理想,前仆后繼,浴血奮戰才完成的中國革命不能否定。如果我們忘記了西方道路成功的基礎和高昂“成本”,我們的國家就會走上不歸路,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所以,我們唱響中國,不是因為中國不存在問題甚至危機,也不只是回擊國內外的唱衰者,最主要是為了堅定走中國道路的信念,防止東施效顰,走上失敗之路。
五
坦率說,中國今天問題很多,面對著巨大挑戰。不能不問上一句:“中國為什么能”的故事還能不能繼續講下去?怎么才能繼續講下去?
中國經濟自2010年開始下行。國家在過去兩年采取了新一輪的市場化改革,試圖穩定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但迄今為止成效不彰。與此同時,過去30多年積累的問題已經凸顯: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擴大,階級矛盾、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加劇。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十八大以來,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重拳反腐,但時至今日,仍有一些人頂風而上,不收手,不知止;還有一些人談虎色變,不作為了。體制內外,追捧西方“普世價值”、否定中國道路的勢力強大,思想輿論陣地嚴重失守。資本的力量在席卷中國經濟領域之后,開始進軍上層建筑。一些黨員,甚至所謂的“優秀共產黨員”,公開挑戰政治底線,質疑黨的執政合法性。家門外,以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恣意妄為,頻頻挑起事端,試圖遏制中國發展……
諸多內外挑戰疊加,將中國置于一種“未來不可知”的憂患之中。這一切都在考驗著中國,考驗著中國共產黨。如果認識不清、定力不足,甚或方向不明、政策不當,不能帶領廣大人民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中國道路就走不長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將歸于失敗。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就是這本《家國大義——共和國一代的堅守與擔當》產生的背景。這本書收入了我在過去兩年對國內不同領域最具影響力專家學者的9篇訪談文章,由《苦難輝煌》的作者金一南將軍作序。這些文章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看中國,看中國共產黨、中國軍隊和中國社會,看今天中國所處的世界,力圖回答一個問題:當今中國從哪里來,正在何處,意欲何往?
之所以稱為“共和國一代”,因為這是與新中國共同成長和成熟起來的一代人。這10位專家學者中,有一位出生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三位生于60年代初期,其余都是“50后”——包括我這個采訪者。作為繼往開來的一代人,這代人最能體會,中國的今天來之不易。老一輩流血犧牲打下的江山不能斷送,他們所開創的氣壯山河的偉大事業,一定要在我們的手中傳承下去。就像金一南將軍所說:“我們曾經與那些偉人同時代,我們今天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我們必須讓后人也能站上我們的肩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不惜奮斗,實現多少代人百年來夢寐以求的愿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為什么能》)
那么,“共和國一代”想要堅守什么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1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3“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20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