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暉:石油發現之前,阿拉伯的富庶“自古以來”
“滄海月明珠有淚”
海灣內部,沿著半島的那一邊,還是天然珍珠的產地。
我們一想到阿拉伯人,就是著名影片《阿拉伯的勞倫斯》里的形象,粗獷的游牧民騎著駱駝在荒涼的沙漠中跋涉,多少天不刷牙不洗澡。然而,半島邊緣的阿拉伯采珠人們,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文獻里的“鮫人”,他們熟諳水性,擅長潛水,在幾乎沒有防護的情況下,一次次深入海底,憑經驗撿取可能含珠的珍珠貝,再快速浮出水面。
該項工作既艱苦又危險,拿性命博生活,有時在驕陽下反復潛水大半天,撿來的珠貝卻全都沒有珍珠,那真是讓人痛苦到想要流淚。印度洋沿岸各地的“鮫人”們采集珍珠的艱辛故事,流傳到中國后,變成了“鮫人泣淚成珠”的美麗誤會,據該傳說,鮫人哭泣時流出的眼淚會變成珍珠。
巴林國家博物館前的采珠人紀念像
海灣的珍珠業一直繁榮到上世紀三十年代。1912年,雅克·卡地亞為了搜尋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天然野生珍珠,來到巴林,與當地珍珠商形成合作,掌握了海灣珍珠面對西方的銷售,隨后,卡地亞一度以海灣珍珠進口商的名頭打江山。那時,海灣珍珠備受歐美富貴階層和印度王公追逐,比鉆石還昂貴。不過,日本發展出人工養珠業,以及大蕭條等因素,讓古老的海灣天然珍珠采集業逐漸式微了,到1960年代近乎絕跡。盡管如此,阿聯酋、巴林、卡塔爾至今仍以曾經的珍珠往事自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大婚時,巴林國王贈送了七顆巴林野生珍珠,女王用其中的兩顆制作了一副耳環,前不久,威爾士王妃凱特在女王葬禮上佩戴了那對耳環,成為海灣的美談。近年,巴林等國家力圖振興傳統珍珠業,助力經濟轉型。
凱特王妃的耳環吊著碩大的巴林珍珠,項鏈為日本珍珠
乳香之路與絲綢之路
阿拉伯半島以及東非出產的乳香與麒麟竭隨著絲綢之路達到中國以后,成為中醫的重要藥物,因此多少個世紀里始終進口不絕。龍涎香作為比黃金還貴重得多的珍品,從宋至清,也一直構成宮廷與富貴階層的頂級消費。
這些物品的名稱就反映了中阿交流的歷史:阿語里乳香一稱為“luban”,意思是如牛乳一樣的分泌物,形容原物從樹皮里分泌出來的形態,中文的乳香一詞直接采用了意譯;沒藥則是阿語詞“murr”的音譯;阿語中的“龍血”,中文里分化為“麒麟竭”和“血竭”兩個名稱;在阿語里,鯨魚的稱呼之一為“龍”,結果,晉唐以來,中國人誤以為那一最貴重的香料是海上游龍的吐沫凝結而成,于是構造了“龍涎”一詞。
另外,必須提到,據阿拉伯方面的看法,至晚從七世紀起,海灣珍珠就走過輾轉的商路,抵達中國。
由于香料和珍珠,由于絲綢之路,在漫長的歲月中,半島上一直有特定的少數階層擁有“鈔能力”,得以享用各個時代的奢侈品。至晚在宋代,半島的貴族和富商們就把鈔能力變現成中國瓷器了,比歐洲人早了好幾百年。在迪拜的博物館里,靜靜陳列著考古發掘出來的宋代白瓷與青瓷的殘片,讓人深受觸動。
到了今天,海灣諸國都非常強調,古老的乳香之路構成了絲綢之路的關鍵路段,是半島重要的歷史資源,而且理當重放光彩。
阿聯酋《國家報》的報道插圖,一位該國青年考古人手舉著發掘出來的元代景德鎮青花瓷片
按照歷史學家們的研究,絲綢之路網絡有兩條主線:
一條為海上絲綢之路,以海灣北岸的巴士拉、古忽魯謨斯(霍爾木茲)為集結點,出霍爾木茲海峽,利用印度洋季風,一路南下,沿東非海岸抵達肯尼亞的拉穆島等港口,一路緣繞亞洲大陸東行,經印度、東南亞,最終抵達中國的廣州、泉州等地,并且延伸到日本、朝鮮。
還有一條道路,是通過古老的乳香之路,北上到達大馬士革、巴格達等地,然后依循西亞、中亞、東亞的陸上絲綢之路,最終到達西安、開封乃至北京等古都。
絲綢之路示意圖,其中紅線為乳香之路,黑線為陸上絲綢之路,紫線為海上絲綢之路
在公元六世紀后半期,拜占庭帝國與波斯薩珊帝國之間戰爭不斷,搞得兩方元氣大傷,再加內斗等原因,致使途徑那兩個帝國的陸上絲綢之路變得困難重重;埃及也陷于混亂,故而紅海和尼羅河的航道無法形成替代手段。結果,商人們不得不選擇古老的乳香之路,即從敘利亞啟程,走過阿拉伯半島西部,到達也門,從那里,便可把貨物裝上駛向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船,反之亦然。
這條路線更為艱難,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卻更為安穩。于是,乳香之路獲得空前的繁榮,路途中處于關鍵位置的麥加城便隨之興起了。美國學者伯納德·劉易斯《歷史上的阿拉伯人》一書的見解不無道理;“這些商道的改變決定了阿拉伯歷史上的歷次變遷和革命。”
半島商人打造千年“朝覲商圈”
麥加城興起之初,便展示了半島人的精明和圓轉,掌握了麥加城的古萊什部落轉變為商人集團,他們把往來各路人崇拜的四方雜神統統放到一所大院里,大家到了那里各找自家的神敬拜,人人都能在麥加尋求到心靈的歸宿。就像我國電商發明了雙十一和雙十二一樣,古萊什人甚至打造了冬季的朝覲季,介時歡迎一切信徒來趕大集,達成眾神的狂歡,順便進行交易或其他社會活動。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但必須要提一點,先知穆罕默德與第一位妻子赫迪徹都是成功的商人,因此他見多識廣,在文明交融中激發出新的思想,因此,不能簡單地認定伊斯蘭教最初是游牧民族的宗教。《古蘭經》一再用到商業的比喻和詞匯,其《光明章》以置于壁龕內、盛滿橄欖油、點燃成束燈捻的玻璃燈作為象征以宣揚教義,游牧生活顯然無法享用此類燈具。美國中東問題專家斯蒂夫·科爾在《本·拉登家族》一書中幽默地說,在古萊什人的眼里,穆罕默德就是個反資本主義的破壞者,因為他的新教義會摧毀麥加的經濟生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兒童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 給孩子備藥服藥要注意什么?專家解讀→【科學防疫小貼士】(4)
2022-12-13 23:26 健康中國 -
日本2022年度漢字↓↓
2022-12-12 16:06 -
我在美國演京劇《霸王別姬》,臺下觀眾看哭了
2022-11-30 07:42 -
在美國總被問“夠不夠中國”,他直接回上海干了件大事
2022-11-26 16:04 -
管控區內有人員聚集沖卡?廣州回應
2022-11-24 19:31 抗疫進行時 -
游戲工委報告: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問題已經基本解決
2022-11-22 16:32 電子游戲 -
“尷尬指數直逼《逐夢演藝圈》”,這部電影撤檔了…
2022-11-10 17:09 -
受賄3.52億,遼寧省政協原副主席劉國強一審被判死緩
2022-11-08 19:36 廉政風暴 -
“好幾千萬的文物,就一個記大過?”
2022-11-05 11:09 -
跳出西方邏輯,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中華
2022-11-04 18:51 -
鄭州航空港區:11月2日12時起實行7天全域靜態管理
2022-11-02 13:00 抗疫進行時 -
國家衛健委:昨新增本土479+2220
2022-10-31 09:06 抗疫進行時 -
8848.86米,是他的電腦開機密碼
2022-10-24 11:10 中國這十年 -
中國建筑找出路,為什么要反思西方的“現代性”?
2022-10-06 08:44 文化 -
一夜之間,青島著名地標“石老人”坍塌
2022-10-03 15:55 -
2022年諾貝爾獎將從10月3日起陸續揭曉
2022-10-02 15:22 -
國家文物局:距今百萬年頭骨化石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
2022-09-28 10:28 考古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119+625
2022-09-28 09:09 抗疫進行時 -
教育部答復“降低英語教學比重建議”
2022-09-24 21:33 中西教育 -
“沒頭腦”和“不高興”之父任溶溶去世,享年100歲
2022-09-22 11:45
相關推薦 -
俄方披露:又一條輸華天然氣管道項目啟動 評論 120征訂教輔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輔緣何變“教腐”? 評論 239超一半被中國掌握,美媒慌了:北約危 評論 180特朗普想“開疆拓土”,這也能扯上中國? 評論 97美國盯上非洲,最害怕中俄戳穿... 評論 79最新聞 Hot
-
俄方披露:又一條輸華天然氣管道項目啟動
-
阿薩德妻子被曝白血病復發,“情況非常兇險”
-
特朗普的“加拿大州長”人選定了?
-
澤連斯基指責俄軍:特意選圣誕節
-
“俄羅斯貨船因遭恐怖襲擊在地中海失事”
-
埃爾多安最新警告:放下武器,否則將被埋葬
-
距離導彈30米!差點打下第二架...
-
“他們對自己國家都沒辦法,就別說‘自由世界’了”
-
美情報官員聲稱:派兵援俄是朝鮮主動提出的
-
超一半被中國掌握,美媒慌了:北約危
-
效仿特斯拉,豐田欲在華獨資建廠?
-
“中國衛星給美國帶來一場壯觀的燈光秀”
-
又污蔑!特朗普內閣人選:就是停止資助中國
-
特朗普話音剛落,丹麥:北極國防開支得加大
-
美國盯上非洲,最害怕中俄戳穿...
-
“如果我是特朗普,就再搞‘尼克松訪華’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