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暉:“種花家”的賞花風流,連日本都未能盡得精髓
最后更新: 2024-05-02 08:46:54宴會前夕,巧匠們要徹夜趕工,對鐘美堂本身細細布置,包括:
一、在堂內,左右各搭起一長排雕花描漆的木花架,也是階梯型的三層,罩著繡滿牡丹花紋的綾羅護帷,上面排列著一只又一只的大花瓶,全部都是貴重材質做成,包括玉雕、天然水晶、官窯青瓷的瓶兒,更有從大食(阿拉伯)進口的玻璃瓶,瓶里則插滿了新折的花枝,如姚黃、魏紫、御衣黃、照殿紅等等,繽紛燦爛。
二、殿內殿外,沿著四面圍墻,地面上間隔有序地陳放著銀箔貼花的大花盆,將殿堂圍繞一圈,盆里也栽著牡丹。
三、最花功夫也最需要藝術品味的活計,“至于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翅萬朵”——橫梁與立柱上,窗戶之間,都掛滿插著花的竹筒,層層疊疊,讓上萬朵的牡丹開放在墻壁上,含笑在天花藻井下,于是,皇苑內的一所殿堂,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披滿牡丹花的花殿。
傳為宋人趙伯駒所作《蓬萊仙館圖》(現藏故宮博物院)
如此的“花殿”模版,在宋代,成了上層社會頂級賞花會的通行模版。洛陽盛產牡丹,在北宋時,每年花期,太守會舉辦“萬花會”,不僅廳堂內外掛滿竹筒充當的壁瓶,注水插花,而且還用牡丹花編成屏風、串成簾幕與帳子,裝點在現場,與宴者滿眼都是花光:
“西京牡丹聞于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于梁棟柱栱,悉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宋張邦基《墨莊漫錄》)
也是在北宋時期,揚州以芍藥取勝,于是也有太守照搬洛陽的做法,舉辦芍藥的“萬花會”,每次都要用掉十多萬朵鮮花。
宋人創造的賞花模版一直沿襲下來,而且四方流傳,成為傳統生活中華麗的景觀。在明代,山東兗州是牡丹之鄉,一入花季,當地人只要請客,一定把宴所變成花海,在入口的前面搭設花棚的通道,門上扎花牌樓,里外墻壁以及屏風簾幕全都綴滿花朵,乃至桌椅上都要簪花,層層臺階的兩邊也鋪成鮮花的彩毯,一次要用上幾千朵:
“兗州種芍藥者如種麥,以鄰以畝。花時宴客,棚于路、彩于門、衣于壁、障于屏、綴于簾、簪于席、茵于階者,畢用之,日費數千勿惜。”(明張岱《陶庵夢憶》“一尺雪”)
清秋賞菊之時,要將宴飲的場所遍飾菊花,這,也是宋人給立下的規矩。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一首題為《菊樓》的詩,內容詠道,朋友們為他接風,洗塵宴設在一座插滿菊花的高樓內,由成千上萬的黃花綠葉包裹的樓閣,就像一座菊花的寶塔——“金碧萬浮圖”。
卷簾出香的一虛堂牡丹會
在布置得那么用心的宴所里,賞花宴的過程自然也是清雅而才氣四溢的。就讓我們看看張镃的牡丹會,《齊東野語》“張功甫豪侈”一條有頗為詳細的記載:
張镃在臨安擁有一所巨大的私人園林——南湖園,園內的“一虛堂”為舉辦牡丹花宴的地方,中間的主堂寬敞高大。舉辦花宴的當天,應邀前來的客人們被引至一虛堂的主堂內就坐,卻看不到美酒佳肴,也不見歌姬舞姬的蹤影,甚至連宋人生活中時刻必備的香爐都缺席,只有主人陪著客人們品茗閑談。來客雖然納悶,自然也不好流露出來。
過得片時,張镃向下人問道:“香氣已然發好沒有?”仆侍回答:“發好啦。”聽此,張镃便吩咐“卷簾”,隨之,懸掛在堂兩側的幾面垂簾被卷起,立刻便有濃郁的香氣從簾后噴薄而出,盈滿堂上,將賓主都包圍在芳霧之中。
原來,張镃事前為這一次雅集構思了精彩周到的流程方案。這所軒堂的兩側連有附屬建筑,后者相當于“服務廳”,是餐具、酒具、酒肴集中安放的地方,也相當于“后臺”,張府的歌姬樂姬乃至女婢都在此等候上場。
利用這一結構,張镃采納彼時最為奢侈的“隔簾燒香之法”,將多只香爐排列在堂兩側的“后臺”內,由善于香事的仆人負責于爐內燒炷名香,并在后臺與正堂之間隔以垂簾。這樣,宴席之間沒有燒香仆人們的忙碌身影,不顯得紛亂,香爐以及燒香所用的炭、匙等一應雜物也不會出現在客人面前,盛宴的廳堂因此而顯得暢闊大氣。
一旦眾香爐內的煙縷勃發,再卷起隔簾,那么香氣會如云霧一般沖出“后臺”,溢滿堂上,讓來客忽然沉浸在名香的霧陣當中,心靈為之一清,這戲劇性的效果也真非尋常的燒香可相比。
簾起處,緊隨著香霧溢流,走出了成列的美婢,她們捧著精肴佳釀連同餐具,一一布置在宴席的餐桌上。接著現身的是攜帶各式樂器的奏樂姬人,在堂前的紅毯上就坐,預備演奏。然后,才是表演歌唱的歌姬們登場,一共十人,頭上戴著盛開的鮮牡丹花,首飾全部采用牡丹花的造型,多姿多彩,衣領上也繡滿各色牡丹的紋樣,領隊的第一位歌姬與其他九人不同,在頭頂插戴著一朵名種“照殿紅”的大花,形象格外突出。于是,樂姬奏起絲竹,十位美人輪流演唱,所唱均為著名文人詠贊牡丹的詩詞,在當時廣為流傳。就著她們的歌聲,主人與賓客飲下第一輪酒,順勢品嘗佳肴。
一待曲終,歌姬的十人隊退場,婢子們則把菜肴撤下,兩側的護簾也重新低垂。大家便依舊清談消遣,過一會,垂簾再一次卷起,溢出陣陣濃香,卻與上一次的香氣不同,原來仆人們特意換香而焚,讓這一場賞牡丹的聚會也變為品佳香的機緣。伴著香氣,女婢奉上新一輪的酒肴,然后又有十位歌姬一起登場,只見不僅表演者換了人,而且首飾與服裝也都煥然一新,但是仍然以牡丹為主題。
就這樣,十次卷簾出香,上十輪酒菜,歌姬們以十輪表演為賓主送酒,所唱均為當世流行的牡丹詞,曲曲翻新,絕不重復。她們的衣飾也變幻十次,每一次都換一種牡丹名品簪在頭上,并且刻意與服飾的顏色形成對比,簪白花則配紫衣、簪紫花則配鵝黃衣、簪黃花則配紅衣……
十輪酒上過之后,已是深夜,到了終場之時,這時,歌姬與樂姬大約有一百多人,在通向園門的道路兩旁列隊站立,以絲竹伴奏下的歌聲為客人們送行,更有婢女們持燭照路。夜色里,香霧繚繞,歌樂婉轉,美人們在燭光中顏影朦朧,帶著酒意的客人們一時都幻覺置身仙宮,享受了一趟仙游。
在《齊東野語》的記錄中,唯獨沒有提到宴會上喝了什么酒、吃了什么菜。想來酒菜必是極好的,只是應邀者的感覺全然被難以名狀的香氣、纖麗的身影、天音一般的歌樂占據,那是一次巔峰級別的審美體驗,而對香、色、音的紛紜印象,構成了余音裊裊的記憶。
張镃不僅是個闊氣的主人,他更像是一位藝術總監,牡丹會的策劃與實施是異常地成功。古人最重牡丹,因此牡丹專場最為氣派,輪到其他花品時,賞花會的規模要收斂許多,不過,優雅與奢侈的格調總是一樣的。
清人冷枚《十宮詞圖》之一(現藏故宮博物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相關推薦 -
俄方披露:又一條輸華天然氣管道項目啟動 評論 120征訂教輔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輔緣何變“教腐”? 評論 239超一半被中國掌握,美媒慌了:北約危 評論 180特朗普想“開疆拓土”,這也能扯上中國? 評論 97美國盯上非洲,最害怕中俄戳穿... 評論 79最新聞 Hot
-
俄方披露:又一條輸華天然氣管道項目啟動
-
阿薩德妻子被曝白血病復發,“情況非常兇險”
-
特朗普的“加拿大州長”人選定了?
-
澤連斯基指責俄軍:特意選圣誕節
-
“俄羅斯貨船因遭恐怖襲擊在地中海失事”
-
埃爾多安最新警告:放下武器,否則將被埋葬
-
距離導彈30米!差點打下第二架...
-
“他們對自己國家都沒辦法,就別說‘自由世界’了”
-
美情報官員聲稱:派兵援俄是朝鮮主動提出的
-
超一半被中國掌握,美媒慌了:北約危
-
效仿特斯拉,豐田欲在華獨資建廠?
-
“中國衛星給美國帶來一場壯觀的燈光秀”
-
又污蔑!特朗普內閣人選:就是停止資助中國
-
特朗普話音剛落,丹麥:北極國防開支得加大
-
美國盯上非洲,最害怕中俄戳穿...
-
“如果我是特朗普,就再搞‘尼克松訪華’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