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特里克·布坎南:玩新冷戰?請先向冷戰總統們學習
關鍵字: 烏克蘭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奧巴馬俄羅斯美國美國國會烏克蘭親俄政府冷戰時期的美國總統們,從杜魯門到老布什,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要在莫斯科的中東歐勢力圈內挑戰它。
在1948年和1961年的柏林危機中,在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期間,以及1968年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時,駐歐美軍一直待在軍營里。
我們將易北河視作莫斯科的紅線,他們則認為那也是我們的紅線。
雖然里根向安哥拉、尼加拉瓜和阿富汗的反共叛軍提供武器,卻只向格但斯克英勇的波蘭人送去了油印機。
冷戰時期的小心謹慎很可能要到頭了。
美國國會和民主黨內的自由派干涉主義者們,正慫恿奧巴馬總統向基輔政權提供致命性武器,以在內戰中對付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親俄民兵。
這場戰爭已經導致5000人喪生,包括士兵、民兵和平民。9月在明斯克達成的停火協議已成廢紙。民兵最近又奪取了200平方英里(觀察者網注:1平方英里約等于2.59平方千米)的土地,炮火已經落在東烏克蘭與克里米亞之間的黑海港口馬里烏波爾。
美國從來沒有在烏克蘭有什么切身利益,值得冒與俄羅斯陷入軍事沖突的風險
去年年底,國會向奧巴馬總統提交了一項法案,授權援助基輔殺傷性武器,他簽署了。現在,《紐約時報》報道稱,北約司令菲利普·布里德洛夫(觀察者網注:美國空軍上將)和國防部長哈格爾支持軍事援助烏克蘭。國務卿約翰·克里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鄧普西則聲稱對此想法保持開放態度。
8位前國家安全官員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呼吁美國提供價值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給烏克蘭,包括反坦克導彈、無人偵察機、悍馬和炮兵偵校定位雷達。委員會的主席是米歇爾·弗盧努瓦女士,如果希拉里·克林頓得以主政,她很有可能出任國防部長。
這樣的軍援肯定會導致戰爭升級,把美國擺在正中間,迫使普京動手。
迄今為止,盡管有證據顯示俄羅斯顧問和俄軍坦克在烏克蘭出現,普京仍否認他已經介入。但是,如果美國的運輸機裝著標槍反坦克導彈在基輔降落,普京將面臨多種選擇。
他可能會退讓,放棄東烏民兵,被視為只會咆哮、不為俄羅斯人出頭的混蛋。
更符合他性格的對策是,把美國的干預視作挑戰,派出裝甲和炮兵部隊,使民兵得以鞏固自己的戰果,然后警告基輔說莫斯科將進行軍事干預,而不是坐視民兵被擊潰。
或者普京可以命令俄羅斯軍隊,在美國武器送到之前,拿下馬里烏波爾,與克里米亞建立陸上聯系,然后告訴基輔,他已經準備好談判。
那樣的話,我們該怎么辦呢?在戰爭升級和人員傷亡增加的時候,派遣美國軍事顧問同烏克蘭當局并肩作戰?派美國軍艦進入黑海?
我們有沒有從頭到尾好好想過這件事?當我們推翻薩達姆、卡扎菲和穆巴拉克時,就沒有全面思考會發生什么。
美國從來沒有在克里米亞或頓巴斯有什么切身利益,值得冒與俄羅斯陷入軍事沖突的風險。我們沒有介入戰事并將俄軍逐走的軍事實力,除非我們準備擴大戰爭規模,并讓烏克蘭毀于戰火。
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克松或里根會怎么看待現在的局面?一個美國總統,僅僅為了兩個烏克蘭東南部的、莫斯科從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就開始統治的省份,居然愿意承擔與核大國俄羅斯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
正在烏克蘭發生的是一場悲劇和災難。我們是有部分責任的,慫恿“買單”政變推翻了民選的親俄羅斯政府。
但是,更大的災難迫在眉睫。如果我們卷入烏克蘭內戰,首先將面對的就是盟友幾乎可以確定的失敗,我們自己也可能無法幸免;其次,將推動莫斯科進一步疏離歐洲和西方,讓她無路可走,只能與正在崛起的中國加強聯系。
鑒于俄羅斯已發生經濟危機,而烏克蘭已經癱瘓,我們怎會相信這兩個國家不會發生更大、更廣泛的戰爭?
危言聳聽者警告說,我們要讓普京把克里米亞吐出來;我們不能讓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成為烏克蘭的“親俄飛地”,就像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那樣(觀察者網注: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在格魯吉亞境內,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在摩爾多瓦境內)。
但是,從來沒有人覺得,為了這些因蘇聯民族分裂而產生的飛地,值得與俄羅斯發生沖突。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是什么時候變成這樣的?
這不是我們的戰爭,我們不應該成為一場內戰的交戰方。為什么美國不能扮演真誠的調停人的角色,結束這場內戰呢?這不是贏取真正的和平獎的方式嗎?
(原文2月3日刊載于作者博客,觀察者網岑少宇翻譯)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67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14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72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55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4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