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歐美為何早早選擇“與病毒共存”?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近日中國國內多地優化細化疫情精準防控舉措,引來國內外輿論關注。
在眾多討論中,有點誤解需要澄清:雖然要求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乘坐公共交通、出入一些公共場所也不再查驗核酸陰性結果,但這不意味著中國將如歐美那般完全放開,而是在貫徹“動態清零”方針的基礎上要求防疫更精準。
不同模式,不同結果
回顧近三年來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防疫,會看到不同的模式產生不同的結果。最顯著的區別無疑是感染、死亡人數的懸殊。
就感染人數來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病毒與免疫部門主任奧利維耶·施瓦茨(Olivier Schwartz)剛剛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范圍內超過80%的人感染過奧密克戎,在美國,這一數據超過90%;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7.5%,因此可以推測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國。
醫務人員在做核酸采樣(資料圖/新華社)
若看因疫情死亡人數,三年來,中國有5000多人死于新冠,而美國的這一數據已超過110萬,歐洲更是超過200萬。按BBC的計算,“這相當于中國每100萬人當中有3例新冠病毒致死病例,相比之下美國每100萬人有3000宗死亡,英國則是每100萬人有2400宗?!?
在其他層面,比如經濟上,中國的表現無疑也是優于歐美。2020年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更是把歐美遠遠甩到身后。2022年雖然全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但前三個季度,中國同比增長3%,歐元區為2.1%,歐盟2.4%,美國也為2.4%。
需要指出的是,歐盟第三季度物價指數超過11%,美國達到7.7%,中國第三季度則為2.8%。另外美國前兩個季度環比為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第三季度重獲增長是因為:歐洲無法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而不得不轉向美國??渴统隹诶瓌咏洕鲩L,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現象,此前美國經濟增長一向依賴個人消費。
還有一個嚴重的后果不得不說:與病毒共存,為病毒的變異創造了條件。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幾乎所有變異病毒都是出自與病毒共存的國家,并席卷全球。這導致自然免疫和疫苗效果下降,也是全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主要原因。
顯然,無論是保護民眾生命健康、維護經濟增長還是避免病毒變異,中國的防疫模式都明顯優于歐美。
歐美何以只能“與病毒共存”
歐洲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地方,美國由于各種原因也存在大量的高危人群(如肥胖、吸毒及各種基礎?。:我园l達的歐美不效仿中國的模式?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注重價值觀的群體認為自由高于生命,注重經濟的群體認為財富高于傷亡。就筆者在法國多年的生活經驗及觀察來看,其實也不復雜:歐美沒有這個能力。
不僅是面對新冠疫情,長期以來,只要是突發事件,歐美的應對往往多是災難性的。比如今年全球氣候異常,高溫席卷北半球。結果迄今為止各國向世衛提交的數據顯示,歐洲至少有15000人死于高溫——這相當于中國在同一時期死亡4.5萬人。據法國公共衛生局的公報,6月1日至9月15日,法國本土錄得10420例超額死亡。法國公共衛生局強調,超額死亡不能僅僅歸因于高溫,新冠感染可能增加了一些人對高溫的脆弱性,而高溫也可能使一些新冠患者的病情惡化。
法國消防員正在滅火(圖/路透社)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政府除了提供資金供民眾打疫苗、給危重病人進行治療----這主要是醫療部門的工作——就幾乎什么也沒有了。盡管有的政府仍會要求感染者自我隔離一周,卻無人監督,全靠自覺。執行“動態清零”所需要的大規模的動員能力、高效的執行能力、強有力的組織能力,都是歐美無法企及的。
歐美沒有能力只是表象,背后有更復雜的制度、經濟和文化原因。
首先,歐美制度的合法性是程序,而不是結果或績效;干得好壞會影響支持度,但不會影響合法性。所以歐美政客不在乎出問題,對解決問題沒有太大的壓力和動力。這也往往導致問題剛發生時不能及時解決,其后果要么是2008年金融危機,要么是新冠疫情。
具體說來,美國次貸問題早就出現,不少專家也早早提出警告,但美國政府不在乎,直到成為系統性危機。新冠疫情在中國大規模暴發后,歐美其實已經有了可借鑒的經驗,但仍沒做多少準備。法國當時的衛生部長比贊夫人在中國出現疫情時就向總統和總理發了警報,但無人在意,他們甚至還讓比贊夫人辭職去競選巴黎市長。
和這一點相關的就是,歐美都是大政府,但不是強政府。大政府是指政黨和候選人為了勝選,不斷加碼許諾各種福利,福利也必然導致政府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權力。而“不是強政府”,指政府受資本和大眾影響甚至控制,其中資本可以提供選舉資金,民眾則是握有選票——面對疫情,資本反對封城,因為這會影響收益;民眾反對封城,因為會影響自由和生計。
可以說,歐美之所以會出現300多萬人死于新冠的悲劇,根源正是在其制度。美國政治學者福山試圖把責任推到特朗普一人身上,不承認是制度的問題??墒翘乩势丈吓_就是這個制度的產物,怎么會和制度無關呢?更何況,歐洲沒有特朗普,死亡不也是非常慘重?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外交部:若蒙方提出請求,中方會依法依規提供必要協助
2022-12-07 07:15 -
阿根廷副總統因貪腐被判6年監禁,終身不得擔任公職
2022-12-07 07:00 -
俄方稱:兩天內已三起
2022-12-06 23:10 烏克蘭之殤 -
外媒炒作這一幕,克宮:想多了
2022-12-06 22:19 -
推特刪帖壓拜登丑聞合適嗎?她轉移話題…
2022-12-06 21:03 美國政治 -
美國大導在線無語:我們說這話就太荒謬了!
2022-12-06 20:02 -
蒙古國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者試圖沖擊國家宮
2022-12-06 16:25 -
邀非洲國家領導人來美參會,拜登將“有意不提中國”
2022-12-06 16:09 中美關系 -
美國正考慮對中國鋼鐵行業加征額外關稅?外交部回應
2022-12-06 16:03 -
“如果共和黨不阻止特朗普,我考慮參選總統挑戰他”
2022-12-06 16:02 美國政治 -
朔爾茨撰文稱中國崛起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中方回應
2022-12-06 15:55 中國外交 -
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開建,中國參與設計建造
2022-12-06 15:10 天文 -
“我被暗殺的風險很大,絕對不會坐任何敞篷車招搖過市”
2022-12-06 13:30 -
朔爾茨:不要因為中國崛起就對其孤立,世界并非注定分裂
2022-12-06 10:38 德意志 -
德國這一“防務政策重大改變”,懸了
2022-12-06 10:15 德意志 -
普京視察克里米亞大橋,親自駕車駛過修復路段
2022-12-06 08:01 俄羅斯之聲 -
法國財長: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最好的回應是擁有歐洲版本
2022-12-06 07:44 歐洲亂局 -
美國新增感染38172例、死亡158例
2022-12-06 07:03 美國一夢 -
特斯拉回應上海工廠計劃減產傳聞:不實消息
2022-12-06 06:56 大公司
相關推薦 -
“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5“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447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67“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23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20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