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豪:送別2020,迎接中國航天的新一個50年
最后更新: 2021-01-03 15:49:09【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隨著遙感三十三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正式收官。
202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里程碑式的一年,更是承前啟后的一年。在21世紀20年代大幕升起之時,我們來共同回顧一下,在這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航天都完成了那些壯舉。
2020·回望
2020年初,突如其來新冠肺炎對航天活動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在這場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災難中,中國航天依然排除萬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20年6月23日,在經歷了一次發射前故障導致的推遲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后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繼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后,第三個建成投入使用的全球衛星導航體系。
從60年代末的“燈塔一號”方案,到1983年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院士提出雙星定位設想;從2000年北斗一號首星發射,到2007年北斗二號首星“壓哨”升空。直至2020年的盛夏,我們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星座,全世界的導航定位服務從此有了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力量。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 圖片來源: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起航。作為2016年1月正式批準立項的重大項目,天問一號的研制創下了中國速度,從立項到發射僅僅4年半時間。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并沒有采用美蘇兩國發射多顆先導探測器“探路”的方案,而是一步到位,力爭在第一次任務中就實現“繞落巡”——環繞火星、降落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巡視。
這是一個面臨巨大挑戰的跨越式項目,難度極高,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也是罕見的。但得益于我們在嫦娥工程與載人航天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天問一號對未知的挑戰并非“蜀道難”,而是基于科學,擁有相當勝算的。
天問一號將于2021年2月抵達火星,一切順利的話,我們將有機會看到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與地球毗鄰的這顆紅色星球上升起。
天問一號出征合影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精準送入奔月軌道。在采集了1731克月球樣本后,于12月17日安全返回四子王旗著陸場,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經歷了44年的等待后,人類制造的航天器終于再次在月球獲取樣品。
嫦娥五號是我國迄今為止研制的最復雜的航天器,包含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和返回器四大部分,重達8.2噸,并且要首次驗證月球表面起飛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但正如人民科學家葉培建同志所說,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返回沒有發生過一個問題,“沒有需要我們處理的問題”。
化驚心動魄為云淡風輕,中國航天在2020年邁上新的臺階。
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 | 圖片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2020·傳承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消息傳來,舉國沸騰。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歷史時刻,4月24日也成為了我們國家的航天日。
50年后,在又一個航天日到來前夕,孫家棟、王希季、戚發軔、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榮、張福田、陳壽椿、韓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給習近平寫了一封信,回顧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表達了對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堅定信心。
2020年4月24日,新華社刊發了習近平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東方紅一號有多厲害?她的發射質量達到173千克,超過前四個國家首星質量之和。由于長征一號火箭運載能力出眾,東方紅一號的軌道比其他國家的首星軌道都要高,至今依然運行在近地點436千米,遠地點2040千米的軌道上,每110分鐘繞地球一圈。
東方紅一號有多重要?這十一位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在隨后的歲月里,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東方紅一號研制的孫家棟同志,和主持長征一號火箭研制的王希季同志一起,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當年東方紅一號總體組的技術負責人之一戚發軔同志,成為了東方紅通信衛星和神舟飛船的總設計師;當年親手按下按鈕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的發射手胡世祥同志,后來成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副總指揮……
東方紅一號任務帶出了一代航天人,鍛煉了一代航天人。如果說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航天的第一顆種子,那么今天,這顆種子已經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結出累累碩果。
東方紅一號 | 圖片來源:《國際太空》
2020年,東方紅的傳人繼續沿著東方紅一號劃出的閃耀軌跡奮勇爭先。
2020年7月9日,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作為人造地球衛星應用最直接、最廣泛的種類,通信衛星已經進入了高通量時代。從東方紅二號衛星的雙自旋穩定平臺、覆球波束喇叭天線,到亞太6D的東方紅4號增強平臺、多波束天線,我們已經能為全球用戶提供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通量通信衛星,能與老牌航天強國的同類產品一爭高下。
亞太6D通信衛星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華中科大研制并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2021-01-03 15:30 科技前沿 -
美媒記者獨家探訪中國天眼,感嘆“核心裝備”
2021-01-03 14:12 科技前沿 -
中國航天人這次底氣十足!
2021-01-02 10:33 航空航天 -
我國學者成功研制“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
2021-01-02 09:45 科技前沿 -
在上海張江,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正崛起
2021-01-01 18:53 上海新高度 -
我國高質量國際論文數位列世界第二
2020-12-30 08:23 -
和嫦娥五號一起“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2020-12-29 07:18 航空航天 -
“響應環保號召”,小米11取消隨機附送充電器
2020-12-26 12:04 手機 -
洛馬將收購美國最大火箭引擎制造商
2020-12-22 19:48 -
長征八號首秀緣何推遲?原來是高空風搗亂
2020-12-22 15:57 航空航天 -
長征八號火箭總指揮:未來一年應該不少于20次發射
2020-12-22 15:48 航空航天 -
推動人工智能治理與國際合作 促進建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2020-12-21 09:52 中國論壇 -
新突破!中科大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隱形傳態
2020-12-20 14:14 -
沒想到吧!這就是屬于嫦娥五號的“土味朋克”
2020-12-18 21:19 -
“就算美國用新能源,還是受制于中國”
2020-12-18 16:25 美國一夢 -
用內訌形容中芯國際并不客觀,但困局該怎么破
2020-12-18 08:02 -
“可上九天攬月”!毛主席故鄉將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
2020-12-17 16:28 航空航天 -
安排上了!未來我國還將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
2020-12-17 15:30 航空航天 -
商務部:希望荷蘭在華為5G、EUV光刻機等問題上秉持公平立場
2020-12-17 07:21 華為 -
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逝世,享年98歲
2020-12-16 16:07
相關推薦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50“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04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評論 178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