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洋:不買佩里,臺灣還能買啥
關鍵字: 臺灣軍艦臺灣佩里級美國對臺軍售臺灣海軍實力【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5月13日,臺灣向美國采購的兩艘佩里級導彈護衛艦“泰勒”號與“蓋瑞”號在美國完成維修改裝之后,以“銘傳”和“逢甲”的新艦名返回臺灣左營軍港,編入海軍艦隊指揮部澎湖146艦隊,成為臺灣海軍最新一批對美軍購的成果。
對于這兩艘護衛艦,無論是臺灣島內、美國還是中國大陸,表現幾乎是一致的:冷漠。個中原因也不難理解。對臺灣而言,佩里級雖然是美國海軍剛退役的“熱艦”,但本身并不先進,絕大部分技術早在上世紀“光華計劃”建造“成功”級巡防艦的時候就已經為臺灣所了解;對美國而言,這兩艘護衛艦本身不值多少錢,出售給臺灣也沒有“扭轉海峽局勢”的作用;對中國大陸來說,隨著中國海軍在過去幾年里的“下餃子”,大陸海軍對臺灣在技術和數量上的雙重優勢業已形成,自然也不會太在意這兩艘護衛艦。
返回臺灣的佩里級“逢甲”艦,雖然媒體不甚滿意,但是民間似乎還是熱情依舊
如此說來,購買這兩艘沒什么意義的護衛艦就是臺灣的一筆糊涂買賣嗎?顯然不是。
在臺灣海軍的歷史上,美援退役艦艇實際上是作為臺軍水面艦艇力量的“主線劇情”出現的,而無論是從其他國家外購還是自行建造,實際上都更像是一閃而過的插曲。
2010年前后,臺灣海軍的水面艦艇主力包括4艘基德級驅逐艦、8艘成功級護衛艦、6艘康定級護衛艦和8艘諾克斯級護衛艦。這些艦艇一般都稱之為“二代艦”,共同構成了臺軍三大主力艦隊:124艦隊、146艦隊和168艦隊。光看這毫無意義的三位數很可能沒有什么感覺,但如果追溯到國民黨逃臺初期三個艦隊(當然168艦隊實際是90年代才成立的)的名稱“驅逐第一艦隊”“驅逐第二艦隊”“巡防第二艦隊”(巡防第一艦隊現在成了統管臺軍幾十艘導彈艇的131艦隊),就不難看出他們的地位了。
臺灣海軍的二代艦在90年代初期還算比較先進,現在就只能算是馬馬虎虎了
按照上世紀70年代美國顧問為臺軍計算的結果,臺海軍若想有效保護臺灣,就必須有24艘驅護艦組成的艦隊。因此臺灣海軍在建軍過程中,除了保證艦艇技術性能的先進外,還要時刻注意艦隊的規模。2010年前后的臺軍主力艦艇總共26艘,基本也維持了當年的計算結果。
這26艘艦艇按照來歷分,大致分成三類:自行建造的(成功級)、引進的國外現役產品(康定級)和引進的國外退役艦艇(基德級和諾克斯級)。當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幾個艦隊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臺灣海軍的水面艦艇除了少數日本投降時賠償的艦艇外,大多數都是美國直接援助的。
當然這些援助其實來得也頗為混亂,有抗戰勝利后美國幫助國民黨重建海軍送的護衛艦、有50年代美國人處理給臺灣的位于菲律賓的廢鐵、也有50年代末美國人為了平衡兩岸軍力(主要是對抗解放軍引進的4艘驅逐艦)賣給臺灣的4艘驅逐艦。
后來在上世紀70年代,為了繼續平衡解放軍的海軍力量,同時給臺軍實現換代,美國海軍將自己正在退役的大批二戰驅逐艦(經過現代化改進后實際為反潛驅逐艦)以很低的價格處理給臺軍,臺軍一口氣買了20多艘,就是臺軍所謂的“一代艦”也就是“陽字號”。這些老船在臺軍的翻新改進之下一直用到本世紀初,成為“二代艦”服役前的絕對主力。
從國民黨逃臺到“一代艦”列裝臺軍,美國援助或者出售臺軍的艦艇幾乎全部是退役艦艇,但早期的“退役”并不代表這些艦艇的性能很差。畢竟50年代援助的所謂“退役”艦艇大多數是二戰中建造的新艦,無論技術還是壽命都算不得老舊,只是趕上美國海軍裁軍才退役成為剩余物資;第一批的4艘驅逐艦雖然是二戰前的老船,但作為平衡4艘蘇聯二戰前驅逐艦的手段應該說是恰到好處。
相比當時解放軍各種七拼八湊的所謂“護衛艦”,這些退役艦艇性能均衡、艦況更好、出勤率也更高,但又不足以徹底壓倒解放軍海軍,以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成真。
臺灣第一代的“陽字號”驅逐艦正好4艘,在臺灣海軍一度也享受了與我軍“四大金剛”一樣的待遇
后來的“一代艦”雖然依舊是二戰戰艦進行局部現代化改進,而且艦況也一般,但當時的解放軍剛開始批量建造的051型驅逐艦和053H護衛艦在技術水平上也僅僅是二戰技術+戰后60年代反艦導彈的組合,并沒有領先太多,而“陽字號”勝在數量眾多,加上臺軍后來對其進行的改進,其性能與解放軍的第一代驅護艦也一直在伯仲之間。
至于臺灣的“二代艦”,實際上需要將其分開看待。
之所以會出現自行建造的成功級和購自法國的康定級,主要源于上世紀80年代美國貫徹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時期,臺灣因為對繼續獲得美援感到無望之下,在所謂“克難精神”下尋求擺脫美國艦艇的產物。
當然有讀者可能會笑:用美國圖紙造美國護衛艦,再裝上美國武器也能叫“擺脫美國”?但對于從未建造過大中型水面艦艇的臺灣來說,依靠《與臺灣關系法》獲得部分美國子系統,并利用美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改進之后自行建造,在當時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至于法國產的康定級護衛艦艦體,則與同一時期的幻影-2000戰斗機、海龍級潛艇一樣,是中歐關系異常時期臺灣“稀里糊涂”從歐洲獲得的一錘子買賣裝備,不僅因其非常的購買手段導致弊案產生,艦艇本身也無法很好地和武器系統兼容,至于升級潛力更是基本沒有。
后來的諾克斯級和基德級,則是美臺關系回潮之后,美國再次向臺灣出售的退役裝備。其中的諾克斯級是美國海軍上世紀60年代批量建造的反潛護航護衛艦,實際上是“陽字號”代表的反潛驅逐艦在美國的換代產品。
進行“武進3號”升級的陽字號驅逐艦,也算是世界各國改造二戰老艦的登峰造極之作
作為一種重在控制造價以便大量訂購的艦,與90年代中國海軍裝備的各類驅護艦相比,該級艦除了反潛作戰武器系統因為作戰需求比較高檔外,其反艦和防空武器系統都可以用平庸甚至貧弱來形容(連臺軍引進之后都想辦法把“武進三號”的防空武器套裝加強到該級艦上),其主要價值在于增強臺軍的反潛作戰能力的同時,替換老舊的陽字號艦,維持臺軍24艘驅護艦的數量規模。
- 原標題:施洋:不買佩里,臺灣還能買啥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泠
-
到期!“歐洲俄氣時代終結” 評論 562025,中國外貿要回答這四個問題 評論 14觀網網友選出20大新聞:標記共同度過的2024年 評論 412024,這十大中國“奇觀”改變未來 評論 49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 評論 71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