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用結構性投資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
關鍵字: 產能過剩供給側改革當前,中央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2015年末,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實際上,在產能過剩的背后是整個經濟供給結構的失衡,即主要以重化工-基建行業的嚴重產能過剩,同時在生態資產、人力資源、清潔能源、科技資產、基礎設施、高新產品等廣義生產要素與優質產品領域存在著長期短板、嚴重的供給短缺。
因此,要有效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一環在于用辯證的、積極的觀點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將“去產能”和“補短板”更為緊密地結合起來,通盤考慮,通過“補短板”來“用產能”,從而實現“去產能”。
如何看待過剩產能
什么是過剩產能?過剩產能又是如何形成的?事實上,過剩產能并不是鐵板一塊,需要加以分類,具體分析。
其中一類過剩產能可以稱為“標準性產能過?!?,即在環保、安全、消防、能耗等政策標準上不達標,喪失存在資格的過剩產能。多數“標準性過剩產能”產生在企業滾動式高速增長階段,設備水平低、管理粗放、環保理念不足、安全措施不夠、相關投資嚴重不足。另一方面,近年來環保標準、安全標準逐年提高,執法力度逐年加大,這類產能既無法達到國家生產標準,也不符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趨勢,因此是必然要被淘汰的落后冗余產能。
另一類過剩產能的形成并不是由于上述技術、環保安全標準的落后,而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范圍的有效需求大幅下降,因有效需求不足而產生的“相對過剩產能”。
就規模而言,這些“相對過剩產能”很龐大,主要集中在重化工-基建領域,涉及2-3億噸鋼、幾億噸水泥、幾十億噸煤炭、萬億度級別的電力,以及大量鋁、有色金屬、石化產品、幾十萬臺工程機械和運輸車輛,另外還有以存貨形式表現的過剩,如約6億平米的商品房庫存。行業人士估計,這些行業過剩產能平均在30%以上;如果經濟繼續下行,產能過剩程度也將會進一步上升。
如何看待“相對過剩產能”
目前,社會上很多人習慣上將所有過剩產能都視為是負面的、多余的,因而應該被淘汰。這種一刀切的看法十分片面。
因有效需求不足而產生的“相對過剩產能”,也就是符合技術、環保、安全標準的那部分過剩產能,就技術-經濟標準而言,是可以正常運行的“好產能”。它們是幾十年來中國千千萬萬的工人、技術人員、企業家,從無到有,一點一滴,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積累起來的生產性資產。必須看到,這些生產性資產是我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汗水結晶與財富積累。
這些產能都曾是我國工業發展的成就與財富;即使在今天,也是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如印度、印尼)求之不得的寶貴工業資產。如今,在我國這些“好”產能之所以被當作“過剩產能”、“壞產能”,只是全球經濟格局變動、市場有效需求持續下跌所致。如果出現新的市場需求,今天的“相對過剩產能”不就立刻能變成明天的寶貴生產性財富了嗎?
我們真的不需要這些相對過剩產能嗎
我國國民經濟必然需要進一步發展,但是難道對上述這類過剩產能就真的不存在潛在需求了?
經濟學習慣區分需求與需要,如果不談短期需求,而是著眼于國家長治久安、國民安居樂業的長期需要,就能發現,上述相對過剩產能都是國家長期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生產資料。
事實上,從長期看,我國有四大領域存在著嚴重的供給短缺,包括廣義生產要素、高新產品、民生資產以及國家安全資產。
1.廣義生產要素,包括生態、能源、人力、資源、科技等五大類別。
2.高新產品,包括戰略性科技產品、優質消費品等。
3.民生資產,包括公共服務能力、社會保障住房等。
4.國家安全資產,包括南海開發,南疆開發,軟實力與話語權基礎建設,“一帶一路”戰略設施所需的基礎設施,相應軍力、投射能力建設所需的巨大先進軍備裝備、技術與人員等。
上述這些關乎我國長期發展潛力與質量的廣義生產要素、民生資產和國家安全資產,我稱之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資產。從歷史國情與國際比較觀察,我國戰略性基礎資產的積累嚴重不足。對這些國家戰略性基礎資產進行投資,涉及的項目許多都是超越都江堰規模的超級國家工程,而其投資設施的主要耗材就是當前的“相對過剩產能”。當大工程一開動,就意味著將新增加對鋼、煤、電、鋁、化工、建材、工程機械、運輸車輛、建筑工人等的有效需求,直接將“過剩產能”轉化成了“有效產能”。
可見,解決相對過剩產能的問題,既要堅定不移的“去產能”,即淘汰不符合政策標準和發展需求的不達標產能;更需要規劃與部署對國家戰略性基礎資產(或簡稱國家基礎資產)的投資,通過實行結構性投資,實現有效利用相對過剩產能。“去產能”與“用產能”應當兩手抓、兩手硬,才能實現“調結構、促增長”的長期目標。
- 原標題:用結構性投資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85“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95“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7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6“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3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