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投資基礎性、戰略性資產,會搶走市場企業的飯碗嗎?
最后更新: 2021-01-19 09:00:04導讀在“大師計劃”第一集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史正富提出,中國要加強戰略性投資。基礎性戰略性資產有哪些,又應該怎么進行投資?本集節目中,我們繼續探討這一話題。
【文/ 史正富】
除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之外,我重點講一下基礎性戰略性資產積累的需求都在什么地方。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對這一類產業和資產積累的需求,只是有些國家運氣比較好,在這方面不用大費精力,老天爺幫它們留下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環境。我總覺得歐洲,比如說地中海地區的地理環境造成基本上沒有什么災害。但是中國不是這樣。中國的領土有960萬平方公里,地形是“三級跳”的。胡煥庸線切開的一大半國土的利用率很低,而且各種資源分布不平衡。
比如說,對經濟很有好處的水資源都集中在西部了,三江并流。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水庫大多數實際上是用不著的,一年號稱有6000億到7000億立方米流進印度洋。相反,我們整個北方都是缺水的,所以才有南水北調這件事。真正的南水北調不是靠著長江以南,那里調不了多少水,水資源真正充沛的地方是在西部。因此,長期有國內的人提出大西線的南水北調,然后西水東流,這樣來改變整個北方的面貌。
有了水,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問題可以解決,像是沙塵暴和土地利用率。現在有研究說,如果水是夠的,北方幾省出幾億畝的耕地是不成問題的,那就解決了中國現在可使用土地不夠的大問題,這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糧食安全的局面。長期來說,航運也可以改變。從鄭州到黃河口開10萬噸級的輪船是可以做到的,這就會給運輸結構帶來很大的便利。水可以說是中國基礎性資產中最為重要的一項。
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圖源:新華網)
第二項是土地。我們現在有18億畝耕地的紅線。我們國家用于農業的土地至少要控制在這個水平,不能再減少。但是中國人多,生存條件要改善,人均的城鎮用地應該多一點為好,大家不一定都要住在高樓大廈里面,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選擇。可如果多種多樣,容居率就要降低,城鎮化用地就要增加,和糧食紅線是有沖突的。
現在真正可使用的土地占全國國土面積的比例很低。除了東南沿海的這100多萬平方公里,其他地方利用率都很低。除了剛才我說的水的問題,提高利用率更好的辦法應該是國家進行分級的規劃,對小山坡、小叢林、河灘地、拐彎抹角和高低不平的地方適當投資,進行整理,這樣它們就可以變成很不錯的用地。我看到有些企業家能搞上萬畝的開發,這是個人行為。但國家的大戰略如果靠私營去做就會有規劃問題。
另外,我們國家現在的基本農田(畝產)標準總體是不高的,真正高標準的占比還比較少。如果能用現代科技對全國大多數基本農田進行改良,把潛能都用上,提高畝產,也可以成為解決中國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基礎。但改變農田質量的這件事,能不能讓農民自己貸款去做?不可能的,很容易就會弄出巨大的風險和新的金融投機空間來。合適的辦法應該是列入國家的統一考量中,來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投資開展。
除了水和土地之外,還有空氣。空氣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很多高科技產品必須是在清塵無染的情況下(生產)。空氣中污染越嚴重,打造制造環境的成本就越高,而且產品的質量越沒有保證。因此,改善大氣環境不僅跟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宜居程度有關,跟高級產品制造的質量和成本也有關。空氣的改善也是個重大工程。
第二種基礎性戰略資源與科學技術有關。現在基礎理論在這擺著,主要看你怎么應用。石墨烯號稱了不起,有各種各樣良好的功能,但就是做不出來。英國有科學家得了個諾貝爾獎,因為他做出來了,但是他做的只是一層一層用膠布粘起來,一到工業生產就不行了。
這個東西的核心不在于基礎理論的突破,而在于怎么把基礎理論變成一個工業實踐,因此要解決工藝流程的問題、裝備的問題、和工人的問題。這些事都是需要很長時間的。這樣一種產業,誰先搞成誰就是有突破性的。
但是哪一個企業家會去弄一個10年以后也未必搞得成,也不知道到時候的結果會是什么樣的東西?為什么不是別人來搞我來“偷”呢?
這其實是最有國家競爭的。哪個國家先搞成,肯定就會遭到打壓。你看中美或者中國和發達國家這么多年的關系是什么樣的?當你不能生產一個東西的時候,它賊貴賊貴,當你出了一個產品,比它質量差,價錢有可能差不多,它立馬降價,一降就把你打死掉了。
當年中國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國家招標一些重要裝備,會規定已經在被別的工程或者產業使用過多長時間才夠資格來投標。這意味著什么呢?能投標的都是那些先進和發達國家的產品,本國剛發明的設備在哪用過呢?豈不是永遠也不能參加投標?永遠也不會被用?很可能當時想得比較簡單,就是要保證工程的質量,但是這等于讓中國好不容易搞完相關產品的企業靠邊站了。
因此在這種很前沿、很難才能弄出個產品的行業中,自主搞創業的企業家面臨著無法預料的風險。這在中國過去是很嚴重的問題。不要說正常的商業競爭了,在非商業競爭都可能被干掉。有沒有人去搞反壟斷呢?在中國是長期沒有的。沒有得到國家用某種有效措施來幫助市場調節的這些企業是很不愿意介入這些高科技的、特別前沿的事業的。最近這幾年因為中國國家的整體戰略和政策發生了全面的轉變,創造出了一個目前看來是比較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空間和氛圍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徐俊 
-
治療精神分裂癥,首個純“國產藥”來了
2021-01-19 07:43 醫學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2021-01-15 10:39 海外華人 -
10萬畝“海水稻”畝產超400公斤,已簽約600萬畝鹽堿地改造
2021-01-15 09:48 聚焦三農 -
科技日報:固態電池尚未走出實驗室,蔚來電池仍是“半固態”
2021-01-14 08:46 新能源汽車 -
世界首臺!設計時速620千米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下線
2021-01-13 10:48 -
我國首次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效率比國際提升6000多倍
2021-01-13 10:22 科技前沿 -
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與國際數字經濟合作
2021-01-12 10:43 中國論壇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2021-01-12 09:39 科技前沿 -
華龍一號福清核電6號機組冷態性能試驗成功
2021-01-12 08:49 核電 -
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材料生產線籌建 目前由美日歐壟斷
2021-01-11 10:44 科技前沿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嬰兒
2021-01-07 11:19 醫學 -
4600公里!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08:13 科技前沿 -
“餓了么”把“餓了嗎”告了,法院這樣判…
2021-01-06 16:03 大公司 -
尋求5G芯片“供血”,榮耀與高通恢復合作
2021-01-06 15:49 華為 -
“向陽紅01”在印度洋首次成功布放洋底綜合觀測潛標
2021-01-03 16:18 科技前沿 -
華中科大研制并交付使用首臺高精度量子重力儀
2021-01-03 15:30 科技前沿 -
美媒記者獨家探訪中國天眼,感嘆“核心裝備”
2021-01-03 14:12 科技前沿 -
中國航天人這次底氣十足!
2021-01-02 10:33 航空航天 -
我國學者成功研制“按需式讀取”的可集成固態量子存儲器
2021-01-02 09:45 科技前沿 -
在上海張江,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正崛起
2021-01-01 18:53 上海新高度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