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央視特約軍事評論員,《艦船知識》前主編
-
40年前我入伍濟南艦,一路看著中國軍工自強起來
1967年,我們做了一次讓全世界都驚呆了的事情:中國的第四次核實驗直接把核彈頭和導彈放在一起。當時有些學者擔心說萬一半路掉了怎么辦? 因為這是全程的飛行試驗。最終這個導彈的落點就是核實驗的點,類似實驗現在朝鮮都不敢做,所有人都嚇懵了。[全文]
-
撒切爾夫人若在世會怎么看烏克蘭?
克里米亞“公投”后,我想起了撒切爾夫人描寫她參觀門捷列夫化學研究所時的一段心情:“活動在有樂隊伴奏的優美的俄羅斯民歌中結束……在歡樂的場面下,掩蓋著很深的政治傷痛。”那么眼下手握核武器的普京在克里米亞所做的,是不是對這種“政治傷痛”的一次“療傷”呢?[全文]
-
烏克蘭危機是對臺海危機的測試?
烏克蘭危機與臺海危機相似的地方是都牽扯到美國。臺灣問題作為中國的“核心利益”,從法理上說比克里米亞之于俄羅斯更名正言順。而且美國在西太平洋將軍事手段作為政策工具,臺海危機一旦爆發,中美雙方的回旋余地必然會比美俄雙方在處理烏克蘭危機中更小……[全文]
-
中美航母的辯證法
2014財年美國國防開支預期將下降,但“福特級”航母是不會停工的。預算協議討論中,還要減少部分軍人的福利。不妨按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假設未來在新航母上服役的軍人是勞動者,而新航母是新的生產工具,現在的生產關系不肯“讓利”,最終會反過來限制生產力的發展。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來分析中國航母的建造,會有什么結果?[全文]
-
“光棍節”證明中國戰爭潛力
美國會報告渲染了中國海軍的核威懾力。其實除了核潛艇,“雙十一”也體現了中國的戰爭潛力。“購物狂歡”后的商品配送,就像是一次信息化條件下的戰時后勤演練。而快遞小伙能不能做到像60年前的“支前民工”那樣為戰爭前赴后繼,還要看政府能給農民工些什么。[全文]
-
沒錢打不了敘利亞
美國國會結束休假復會后,首先面臨的除了敘利亞“戰與和”的糾結外,就是一場驢象兩黨的“醫保攻防戰”。這也許恰恰是奧巴馬在散步25分鐘冷靜下來后,突然告訴他的內閣軍事打擊敘利亞的計劃要通過國會批準的真正原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