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奎:128年前,大清曾躺平抗疫
最后更新: 2022-04-19 08:15:38另外,華人有葉落歸根的傳統,親人感染致死,需要運回家鄉安葬,而港英政府卻遵循歐洲的做法,試圖將尸體就地火化甚至予以解剖,這違背了華人的人倫傳統。患病之人為防客死他鄉,也想早日歸鄉,港府的封港政策由此成為眾矢之的。經過在港華人領袖的極力爭取和華人的群起激烈抗議,港督被迫同意病者可以返鄉。
據粵海關統計,1894年從香港來廣州的有近60萬人次,比1893年增加約7萬人次,如果再加上那些沒有通過海關返回的,實際返省人數超過10萬。如此龐大的人群返回廣州,廣州乃至廣東省的疫情自然又是雪上加霜。
經過4個月的努力,港督羅便臣終于宣布疫情結束,官宣感染病例2679宗,死亡2552人,感染死亡率高達95.3%,幾乎就是染者即亡。
疫情外交壓力
日本學者飯島涉在其著作《鼠疫與近代中國——衛生的“制度化”與社會變遷》(《ペストと近代中國:衛生の「制度化」と社會変容》)中考證了甲午鼠疫涉及的大清與英俄等國的外交交涉。
1894年5月25日,俄國公使喀西尼向總理衙門質詢:清政府是如何認識這次鼠疫的流行狀況,采取了怎樣措施,以及此后將要采取怎樣的措施。他擔心鼠疫既已在香港流行,就有可能傳染到其他地區。
對此,總理衙門稱已經要求兩廣總督李瀚章采取適當措施,并援引李瀚章的奏報回答說,通過“官紳合力”,采取了一切可能的辦法,鼠疫的流行已度過了最嚴重時期。總理衙門據李瀚章的報告還談到,香港雖然用所謂的“洋法”對中國人進行了治療,并以海上船只隔離患者、提供藥品、用硫黃熏蒸等方法,但結果往往加速了病人的死亡,故對“洋法”提出了批評,隔離患者不利于救治患者。
在南方的廣州,兩廣總督與港英政府及廣州領事的交涉也一直在進行,且差點釀成嚴重的外交事件。《申報》對此有零星的報道,美國學者班凱樂查閱了大量外交檔案記錄。香港疫情發生后,廣州方面先是同意配合香港的封港措施,香港巡捕官向華人宣布:“已接省垣官憲電信,謂禁止病人回省。”
鑒于大量華人強烈要求返省,香港華紳領袖劉渭川通過愛育善堂向廣東官府求情。從以后的報道看,此事最后竟獲成功。6月21日《申報》跟蹤報道稱:香港英官接粵憲來文,準將東華醫院分局患病諸人載回省垣醫理,業已紀諸報章。茲英官擬有條款,令醫院紳董遵照辦理。一凡欲將病人載回省垣調理,必須問明本人自愿前往方可。二凡病者須要醫生允準方可前往。三凡病者必須報差知悉,方能往省。四凡船只將病者載往省垣,必須將病者坐臥之處已經,遮蓋妥當。并預備食物及藥料等件,以便病者需用。
事實上,在此之前,在港華人歸省已成潮流。5月17日,婦女搭乘省港輪船比清明男子回鄉掃墓還要擁擠。
對于香港強硬的防疫舉措,不僅在香港引發了強烈的抗議,在廣州同樣引發了對外國人的仇視。從5月下旬開始,已經出現一些張貼的墻報警告人們(香港實行了不可接受的防疫措施)不要去香港,還有一些夸張的謠言(主要是謠傳香港英國人以疫情的名義謀殺華人),另外有一些墻報鼓動人們消滅居住在廣州的所有外國人。
更有甚者,煽動人們反對與港英政府“同流合污”的廣州官府。在傳出港英政府要強行拆除太平山的房屋后,廣州還出現鼓動人們燒毀租界的墻報。李瀚章致信總理衙門,譴責港英政府的不當行為引發了廣州的不穩定。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官府在大疫面前最重要的工作竟是維穩。
6月11日,在廣州的兩名美國傳教士醫生(很可能包括賴馬西醫生)因為試圖醫治鼠疫病人而被誣為毒害病人受到圍攻,在廣州的列強領事集體向李瀚章提出抗議。總督府下令立即清除這些墻報,拘捕肇事者,同時要求外籍醫生不得診治染疫華人,以免惹出是非。
在香港,港督聽信了媒體的無端揣測,認為東華醫院董事會是華人抗議活動的總后臺,他發電報要求在廣州的領事布雷南(Byron Brenan)向兩廣總督施壓。諷刺的是,大清兩廣總督的壓力不是來自于老百姓對其抗疫不力的不滿以及朝廷的責難,而是疫情外交。
中西換位
毫無疑問,1894年的廣州鼠疫是一場罕見的大劫難。疫情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無能,這種無能是一種系統性的無能,是對中國傳統社會及傳統國家制度的重大挑戰,結果表明整個政府組織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
但我們很難找到當時的社會精英在親身經歷了疫情后,特別是在通過媒體報道詳細了解到當時毗鄰的港英政府抗疫舉措后,對清政府抗疫不力的制度性反思。最讓人意外的是,民眾對廣州官府的不滿不是抗疫不力,而是與港英政府“沆瀣一氣加害”國人。
金武祥是清末著名詩人、作家,疫情期間他恰好到了廣州,也見證了廣州的苦難。在其著作《粟香五筆·鼠疫三則》中有對廣州疫情的悲情描述,但就是沒有反思。如果說他缺乏政治家的敏感,那么其他政治人物又是如何記錄的呢?
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疫情前后已經忙于布局其維新大計,但無論是其著作中,還是在隨后的維新變法新政中,都沒有明確提及如何吸取廣州鼠疫的教訓強化國家的公共衛生應對能力。
1893年,也就是疫情前一年,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在廣州的診所(東西藥局)剛好在廣州疫情的中心——西關的冼基開張,而中山先生在隨后領導的反清革命斗爭中痛斥過滿清政府的種種不堪,但恰恰就沒有清政府抗疫躺平。
即使《申報》那些具有相當現代意識主筆們,在社論中也多是從具體措施上輕描淡寫反思清政府的防疫,所謂“顧以治疫言,則中之與西分道而馳,其勢若難以驟合”,并責怪“愚夫愚婦,喜佞神鬼……動信巫覡之談”。
中國傳統上將瘟疫歸于“氣運所致”“上天以儆頑民”,除了發出“生民何辜,遭此荼毒”的感慨外,認為“疫癘由于天災之流行,其中蓋有數存焉,非可以人力挽回者也。”甚至荒唐地提出,“天時行癘,闕有定數,在數者難逃,其死焉者,不畏亦死,畏之亦死;其不死焉者,畏之不死,不畏亦未必死”,當然也不全是被動接受天命,防疫的要點在“瘟疫不入忠孝之門、積孝之家”、“正氣可以驅邪”。
這可能就是大清“躺平”思想的理論根源,人是觀念的動物,找到了現象背后的思想,也就能理解被灌輸了此類思想的老百姓為什么不僅沒有指責躺平的清政府,反而是與“積極防疫”的港英政府齟齬不斷,當然殖民政府那種居高臨下式的防疫心態也使得雙方不可能相互理解,華人更多感受到的是屈辱。
120多年過去了,盡管時空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再看看這些歷史,可能也有助于我們觀察今天西方的“躺平式”防疫,有什么樣的觀念灌輸,有什么樣的百姓,就有什么樣的防疫,防疫模式不可能脫離社會大環境的局限。
中山先生就讀的博濟醫院院長,美國長老會傳教醫生約翰·克爾(John Kerr)對廣州官方的抗疫這樣評價:“在大城市廣州,……沒有衛生委員會,政府沒有采取衛生或預防措施,沒有患者隔離,沒有污穢或垃圾的清理,沒有(干凈)水供應,沒有排水系統,…中國的醫學和中國人的迷信占一切,漫無限制”。
《德臣西報 》(The China Mail)刊出評論感嘆:“他們依然迷信,依然拒絕歐洲文明和科學,依然無知和充滿偏見。而這些特征在剛過去的鼠疫危機中暴露無遺。通過暴力與陰謀,華人居民努力顛覆政府處理鼠疫危機的安排。”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言論了。
根據班凱樂對美國國家檔案館公共衛生署所存檔案的考證,克爾的評價并非孤例,在外國傳教士和美國領事館官員的著述中能發現很多類似的評論或者抱怨。顯然,這些評論和指責充滿西方人的傲慢和偏見,缺乏同情的理解,但不得不承認,尖銳的評論也反映了彼時的市政與公共衛生實際,畢竟那時的中國還完全沒有現代公共衛生的理念,再加上晚晴政府的腐朽,要應付如此烈性的鼠疫,確實是不太現實。
W.J. Simpson醫生1903年所撰香港疫情分析報告,報告提及西方長期廣為傳播的疫情中國起源謠言,認為此說證據薄弱
但克爾們絕對低估了組織起來后中國人的潛能,僅僅在10多年后,在廣東臺山人伍連德博士的領導下,中國在抗擊1910年東北鼠疫過程中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伍連德先生也為世界鼠疫防治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克爾博士更不會料到,120多年后,新冠疫情使得中美換位,美國成為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美國政治領導人的迷信和無知與120多年前的大清官僚不過是百步與五十步之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標簽 抗疫-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直播間:蘇聯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時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現!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
做學問?抱大腿?胡適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適立場不正,但學問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檔案:蘇聯要求引渡731部隊負責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戰犯筆供 -
河南發現世界最古老造幣廠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黨史百問匯總
2021-07-06 10:25 建黨百年 -
李光耀觀中國:“中國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個對外交往故事 -
沒有列寧主義,五四運動的歸宿就是街頭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間正道·中共建黨100周年 -
朝鮮發掘9座高句麗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強國”
2021-06-30 10:17 朝鮮現狀
相關推薦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