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縱橫:美國這幾年太多動蕩,根本原因是培養了過多文科生?
最后更新: 2022-09-15 07:35:09【導讀】 俄裔美國學者、康涅狄格大學教授彼得·圖爾欽認為,美國因人口增長和學歷增加形成“精英過剩”,而這些“過剩精英”成為社會不安因子。本文原載作者評論網站Noahpinion,原題為The Elite Overproduction Hypothesis: Did America produce too many frustrated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2000s and 2010s?,由文化縱橫新媒體編譯,僅代表作者觀點。
【編譯/文化縱橫】
精英生產過剩假說:美國在過去20年間是否培養了太多失意的大學生?
有一項數據令人大開眼界:自2010年以來,美國的文科生比例大幅下降。
美國東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本杰明·施密特指出,美國主修計算機的學生幾乎與文科生全部加起來一樣多:
轉變的原因顯而易見:美國大學生希望能夠找到高薪或者有保障的工作,囊括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STEM領域,醫療領域,酒店等以工作為中心的專業領域,生源一直在上升。
回顧千禧年至10年代初文科熱,以及美國過去8年的社會動蕩,我想到了俄裔美國學者、康涅狄格大學教授彼得·圖爾欽(Peter Turchin)的精英生產過剩理論。他認為美國培養了太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們對自己在美國社會的地位抱有過高期望,但現實經濟和社會無法滿足這些期望,導致他們轉向左翼政治和“破壞性”的社會行動。如下是圖爾欽理論簡短概述:
“精英過剩被認作是美國政治局勢緊張的根本原因。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千禧一代要么失業,要么就業不足,要么沒有達到他們期望的高地位。早在疫情爆發之前,特別美國培養出的博士就已過剩,特別是在就業前景黯淡的人文和社科領域。”
圖爾欽的這一論斷頗為生疑:他只關注了勞動力供應,而忽視了勞動力需求。但這個理論至少可以解釋美國最近的一些動蕩,特別是左翼政治的復蘇。
本文發表原文截圖
文科職業的消失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2006年的美國畢業,手持英語或歷史學位,你能做的事有很多:去法學院繼續進修成為一名律師,從而擁有高薪、有聲望、穩定的工作;你可以去媒體或出版業,滿足去東海岸定居的愿望和內心的幾分浪漫色彩;如果你想要的只是智力上的刺激和聲望,你可以嘗試做學術;如果安穩是你的首要目標,你可以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或者為政府工作。
雖然不及理科生,但文科生的職業道路在當時仍算豐富,起碼能讓一些年輕人沒有太多顧慮的選擇文科。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如上列出的每一條道路都變得有些困難。
首先從法律行業講起,這是文科生最為主要的一個去處。從1970年左右開始,美國人均律師數激增,但到世紀之交,它已趨于平穩:
正如《大西洋月刊》前高級編輯喬丹·魏斯曼(Jordan Weissmann)所述,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法律行業就業停滯不前,“計費工時”的下降更導致了收入縮減。上法學院的年輕人供過于求,在遭受了市場打擊后,幾年后法學院的入學率也隨之出現崩潰:
出版業的衰落,不止于康泰納仕等巨頭裁員的軼事。自千禧年起它一直處于衰退狀態,在大蕭條期間更遭受了驟降:
盡管傳統出版業的衰落有一部分歸咎于互聯網的發展,但數字出版的增長量并不能填補傳統新聞、書籍和雜志下降的缺口:
至于學術界,文科終身教授的招聘一直開口很小,但金融危機后它進入了深度下降:
而大學通過雇傭低薪兼職人員來取代部分終身教職節省資金的做法,也無形壓榨了雇傭人員的休息時間,以便更內卷地獲得終身教職。
至于公務員的工作,也在大蕭條期間結束繁榮:
同樣的事情也適用于K-12行業,不僅在大蕭條后發展停滯,行業本身也不舒適:
過去20年里,文科畢業生的傳統職業道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文科報考出現了巨大的繁榮。
精英生產過剩理論認為,這種情況催生了一個易爆的社會環境,并最終在2010年代后期引發了動蕩。
- 原標題:“我們美國這幾年太多動蕩,根本原因是培養了過多文科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楊珈媛 
-
“狼群”出征海外,國產片金字招牌還靈嗎?
2022-09-14 16:02 中國電影 -
這種變化,與其說是中國的悲哀,不如說是日本的不幸
2022-09-11 09:00 -
云南省體育局原局長洪正華被雙開:打探、竊取檢舉控告材料
2022-09-09 10:17 廉政風暴 -
《壯志凌云2》老瓶裝老酒,“主旋律”影視的成功密碼是什么?
2022-09-02 18:51 -
夠炫夠“中國”,觀眾卻糾結了……
2022-08-31 16:57 觀察者頭條 -
《速激10》遭拍攝地居民抵制:街頭賽車會殺人!
2022-08-27 17:04 -
曾因“風水”被男生換下的她們,現在“殺”瘋了
2022-08-25 19:10 觀察者頭條 -
從游戲Regiments談烏克蘭戰爭
2022-08-24 18:57 -
7天內總觀看量逾5億
2022-08-23 18:41 -
被投訴“色情暴力”,美國一學區下架審查《圣經》
2022-08-18 11:10 美國一夢 -
韓國離文化強國,只差一點點
2022-08-18 07:55 -
《慶余年》導演新作、中年頂流加盟…竟然就5分?
2022-08-17 18:12 中國電視劇 -
日本建筑里的“盛唐遺存”,值得我們膜拜嗎?
2022-08-16 07:47 -
“港樂”新唱,點亮兩地家國情懷
2022-08-08 11:35 -
酸黃瓜甩到天花板上變藝術品,標價4萬多元…
2022-07-30 10:31 -
夏日祭事件,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2022-07-30 08:30 -
游戲過家家:和冬曉一起打電動
2022-07-27 18:26 -
《人生若如初見》上線6集后下架,可惜嗎?
2022-07-27 07:59 -
日本對風俗業的曖昧,背后藏著什么?
2022-07-25 07:55 -
“狂生歸來”還是“江郎才盡”?聊聊周杰倫與華語樂壇
2022-07-22 18:30
相關推薦 -
直接安排10萬億元! 評論 141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評論 126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評論 121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評論 138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評論 138最新聞 Hot
-
看完這部紀錄片,網友吵起來了
-
“特朗普回歸,這個領域又讓中國贏一局”
-
“特朗普贏了,他們要回家了”
-
“從中國懷里拉走”?
-
美國農民@特朗普:又我挨中國揍?
-
法國外長到訪前,以色列在“法國領地”扣押兩名法國憲兵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鮑威爾:若特朗普...
-
德高官焦慮:若特朗普從烏克蘭抽身,中國就贏了
-
“特朗普真男人”“快速停火就是自殺”,他倆同時發聲
-
普京:有些人嘴上承認“一中”,身體卻不老實
-
民主黨拋棄了工人階級?白宮回應桑德斯
-
印度政府智庫:這個中國“圈子”,咱還是得加入
-
“特朗普2.0”將至,日本很揪心
-
他押注特朗普勝,將贏下近5000萬美元,竟有訣竅?
-
“助我勝選”,特朗普任命她為首位女性白宮幕僚長
-
遭外資創紀錄拋售近110億美元,印度股市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