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太空終將成為戰場?
最后更新: 2023-12-17 11:17:31不得不說,這其實并不是很現代化的思路,沒有利用系統的力量,而是靠先進的武器平臺企圖獨立完成任務。這帶來的必然問題就是要花費巨資來研制主力作戰平臺,具體到攔截問題上,那自然就是要花費巨資努力提高大氣層外攔截器的性能,不斷推陳出新,敵方新導彈出現了,美軍就要開發新的攔截彈,提高各方面性能以趕上它的變化。
相比之下另一種思路是,攔截彈本身不做大幅度升級,為了對付敵方導彈不斷提高的隱身性能和新型誘餌、乃至導彈上本身的攔截彈,這方面的任務交給“系統的力量”去完成。
也就是利用天上的衛星,地上的雷達,海上的雷達,空中的預警機,利用一套高性能網絡將其構成一個巨大的系統,從而達到遠比攔截器本身的紅外、光電傳感器強得多的目標精確跟蹤、識別能力,進而由地面上規模龐大的超級計算機進行分析,最后形成控制指令發送給攔截器,這樣攔截器上就沒有必要用過于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和性能過于強大的傳感器,節省下來的重量和成本用來提高攔截器的機動性,從而可以用一個相對便宜得多的攔截器實現比EKV更強的攔截能力。
當然這樣做的缺點也是存在的,其中最麻煩的一點就是必須部署大量的高性能遠程傳感器,同時指揮控制網絡也必須非常復雜,高效、地面的指揮控制中心規模也必須十分龐大。
地面上的GBI攔截彈
其實這種極其復雜而又高效的網絡系統,美國人不是沒能力搞,巨型計算機集群美國人當然也沒問題,但對于他們部署NMD系統來說,最大的限制反而是難以在靠近敵軍的位置部署大量高性能遠程傳感器。
由于美國的霸權主義政策,他們的“國防安全第一線”是一直推到對手家門口的,但“距離的暴政”就意味著跨越重重大洋前出到對手門口的,只能是少數的節點,無法將這些節點聯合起來構成一個規模巨大,互相重疊的傳感器集群。
比如說這次試驗中,重要的海基X波段雷達,目前美國也只有一個,宙斯盾艦倒是不少,但這次美國人測試用的是陸上宙斯盾系統,目前也沒部署多少個,AN\TPY-2雷達,部署數量也是個位數。
至于空軍的預警機,原本這個東西是可以非常有用的,但因為E-3預警機的雷達過于落后,目前完全不具備反導的能力。至于目前正在采購的E-7,或者海軍的E-2D,它們的雷達也沒有先進到足以參與反導作戰任務當中來的程度。
當然,美國人并不是沒有想過擁抱這種“傳感器云”策略,他們目前仍在積極開發的“遠程識別雷達”等先進的陸基雷達都具備組成“傳感器云”的一些基本要素,但問題是美國的“存量優勢”在這個時候就成了“存量包袱”。他們現有的大量落后傳感器系統(也只是相對落后,相對于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雷達,依然十分先進)并不具備參與這種新概念當中的能力,但為了維持這些系統的運行,從而維持美國繼續耀武揚威的能力,又必須為它們投入巨資,并對它們不斷進行修修補補的升級,結果就沒有足夠資金一步到位把它們全部替換為全新架構的新裝備。
我們之前介紹美國國土防空系統雷達升級的時候,也說過他們有將其完全替換成新型雷達的設想,只不過五角大樓和國會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推進如此耗資巨大的設想,最后落實下來依然只能是小修小補。
這和太平洋西岸部署先進雷達、先進預警機、先進衛星系統的速度沒法比,結果就是太平洋西岸這邊已經構建起了一套具備很多美國人當年在設想中提出的先進要素的“傳感器云”系統,然后利用這套系統,使得他們具備了許多美國人當年曾經設想但最終未能落實的先進能力,而美國人現在只能看著對手的進步長吁短嘆。
也正是由于這種現狀,美國只能繼續堅持這種盡可能增強主戰平臺性能的策略,追求“決戰兵器”,而繼續以巨資來開發“下一代決戰兵器”。但這種策略的投資回報率往往非常低,因為現在相關領域并未發生革命性技術突破,在這種前提下不斷開發“下一代決戰兵器”,帶來的只能是越來越明顯的邊際效應遞減效果,也就是7400萬美元一發的NGI導彈相比GBI導彈其實也只是稍有提高,以至于只能部署21枚(前一代GBI導彈部署了44枚)。在太平洋西岸的進攻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的前提下,如此少量的攔截彈實際上并沒有太大意義,依然只能用來避免被朝鮮“核訛詐”。
即使如此,隨著朝鮮導彈技術的每次稍稍進步,美國又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去開發下一代攔截彈,但能部署的數量卻更少。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最后反導系統的存在價值就越來越低了,美國的戰略困境也就更大了。
相比之下,由于總體架構更加先進,東方的反導系統卻因為架構更加先進,方便升級,雖然在傳感器網絡和指揮控制中心升級方面也要花費巨資,但攔截彈只需在現有空天攔截彈基礎上做一些相對較小的升級,就可以應付印度、日本、韓國乃至美國的導彈系統的技術進步,而且由于攔截彈本身的價格并沒有飛躍性提高,因此部署數量可以穩步提升,防御能力也可以穩步提升。雖然一樣無法在全面核攤牌的時候發揮太大作用,但在攔截常規導彈或者少量核冒險的時候,完全可以與美國人價格高得飛出天際的導彈具備至少同等的能力。
而且這種“傳感器云”概念也不僅僅可以用來反導,在常規戰爭中應對空中目標,包括隱身目標的時候也同樣具備巨大的價值,因此成本回報率遠遠高于美國人的各種KV。
應該說,過去二十年來中美在搞軍事力量建設的時候嘴上都在說“系統的力量”,“系統的系統”、“一加一大于二”,但最后怎么變成了如今這個樣子?除了后發優勢外,或許在總結美國人的問題時,“這都是體制問題啊”,這句話大概還真是沒有錯。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堵開源 
-
美軍稱在紅海擊落14架胡塞武裝無人機
2023-12-17 07:39 -
“福特”號第三次延長部署,“圣誕節前回家”夢碎
2023-12-16 20:33 -
四川一男子拒服兵役,受7項處罰
2023-12-16 13:55 -
退役基洛級潛艇入住湛江,將成為國防教育場景
2023-12-16 09:07 -
巴以沖突第70天,近1.88萬巴勒斯坦人喪生,以軍發布第449份訃告
2023-12-15 18:59 -
改口風了?拜登說援助烏克蘭“只能盡最大努力”
2023-12-15 06:52 俄烏沖突一周年 -
中俄兩軍組織實施第7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2023-12-14 18:53 中俄關系 -
美陸戰隊新型兩棲裝甲車翻車,1人死亡多人受傷
2023-12-14 17:30 -
國防部:臺灣海峽水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
2023-12-14 16:56 中美關系 -
日英意簽署共同研發新一代戰機協議
2023-12-14 16:38 -
俄媒稱俄軍占領馬林卡城區,烏軍人員社交媒體貼文證實
2023-12-13 20:38 -
以軍一上校旅長在加沙遭遇伏擊陣亡
2023-12-13 16:30 巴以恩仇錄 -
以軍一中校營長陣亡,哈馬斯聲稱負責
2023-12-13 16:05 巴以恩仇錄 -
美國首次使用GBI“二級模式”搭載EKV進行攔截測試
2023-12-13 11:20 -
以軍實施作戰空投補給,為2006年黎以沖突以來首次
2023-12-12 17:52 -
美國會要放假,不談援烏了
2023-12-12 13:50 俄烏沖突一周年 -
“美國想和中國互相通報導彈發射,就像中俄那樣”
2023-12-11 16:16 中美關系 -
臺軍決定放棄105輪式炮車項目
2023-12-11 14:21 臺灣軍事 -
駐韓美軍一架F16戰機在黃海墜毀
2023-12-11 10:05 -
以色列當局稱以軍425人陣亡,以媒:有5000人受傷
2023-12-10 16:10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27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177“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4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35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