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鄉記:老年人協會、福利院都管理得不錯
——讓你一次看個夠,社科學者的經年下鄉報告之二
關鍵字: 文科博士過年為什么不敢回家華中科技大學農村治理研究中心農村問題老年人協會
王磊光在文章中提出,農村里有兩類處于最困難境地的家庭,往往被公眾忽視,其中一類就是孤寡老人。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衰敗,沒有任何經濟來源,日子過得異常艱難。他承認的確有部分人吃上了低保,在他的家鄉,低保的額度是每年八百。但他也聲明,絕大部分這樣的老人,仍在低保的福利之外。因為他們處在農村的最底層,沒有人替他們說話。低保名額通常被身強體壯者拿走。甚至,有些村干部為了堵住所謂“刁民”的嘴,不讓他們到鎮上或縣里反映村里的問題,就把這些人變成低保戶,有的甚至全家吃上低保。“有錢人吃低保”,早已成為農村公認的一樁怪事。過年的時候,大家也不再像傳統社會那樣,家家戶戶給這些孤寡老人送點東西。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認識到現有的問題是好的,但全面否定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以偏概全,未免會讓人寒心。至少在華中科技大學農村治理中心的楊春滋觀察看來,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村的五保老人們,過了一個歡樂和祥的年。該鎮集中供養農村里的五保老人,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在日常福利院的管理中,他們也不斷創新,鼓勵老人們互幫互助。這樣的模式或許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面臨許多困難,也因此希望更多的人能“實干興邦”,為幫助農村孤寡老人付出實際行動。
“老有所養”
——記福利院老人們的團年飯
楊春滋
2015年2月12日,是傳統的小年夜。在遠離縣城54公里的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鎮的福利院里,門前掛起了燈籠,院內放起了鞭炮,老人們穿著整潔的衣服,圍坐在圓桌旁。老人們同前來慰問的鎮干部聚集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團年飯。肉丸子、魚糕、豆腐、水餃等18個過年菜肴,水果、瓜子、餅干、飲料擺滿了桌面。祝福聲、歡笑聲此起彼伏。這就是王家畈鎮集中供養的86個農村五保老人的團年飯。
這是新遷后的第12個團年飯。2003年,王家畈鎮政府根據五保老人集中供養不斷增多的實際,向上級申請,將原鄉鎮合并后的一個閑置的鄉政府辦公大樓改造成為福利院,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五保老人陸續住進福利院。
五保老人都感到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干凈整潔的雙人間、衛生營養的伙食、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與榮院長、胡院長和部分老人們的交流中, 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多方努力的結果。
自力更生,經費保障實現自給有余
榮院長當過二十多年的鄉鎮企業負責人,企業改制后來到福利院擔任院長。他記得自己2006年剛來當院長時,由于經費來源有限,運轉十分困難。近幾年,國家、省、市三級的撥款不斷增加,從2006年每人每年1300元增加到今年9月4000元,整個福利院經費已經很充足,將近40萬元。
但福利院為了讓老人們能有更好的生活,組織工作人員和部分身體較好的老人一起勞動,增加福利院的經營收入。福利院自己有10畝的土地,每年大家一起種瓜、種菜、養豬,改善自身伙食。去年,共飼養牲豬80多頭,部分自己改善伙食,部分在市場上出售。這樣一來,福利院80%的蔬菜、肉類可以自給自足,還可獲得可觀的經營收入,去年就有19萬的經營收入。
這些收入30%用于房屋設備等基礎設施的維修,剩余70%基本上都用在改善老人的日常伙食上。現在幾乎能做到天天有肉吃,頓頓不重樣。74歲的阮大爺說,他2003年剛來時,那時一個星期才有一頓肉吃。現在幾乎每天都是兩菜一湯,每逢節假日還有加餐。一方面是上級經費投入的增加。去年10月,老人開始享受每月385元的生活補貼;另一方面是自主開源,這讓整個福利院運行的基礎有了保障,今年賬戶上還有5萬余元的盈余,可以進一步的給老人們提供更舒適的生活。
管理創新,個個都是服務員
居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們,精神和身體狀況差異很大,而工作人員很少,包括院長在內只有7人,其中服務員2人,炊事員2人,保安1人。該院有4個完全癱瘓在床的老人,需要全職照料一切生活起居;還有17個行走困難,需要送飯等特殊服務;還有17個精神病人,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和狀態,所以日常的管理面臨著不小的困難。實際上,沒有脫產的管理人員,沒有嚴格的分工,人人都是服務員、炊事員。面對這樣復雜的情況,榮院長他們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老人的積極性,創新了很多有效的管理辦法,使老人們互幫互助,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提高管理效率。
1.獎勵機制。每個星期進行一次最清潔的房間衛生檢查,連續3次房間衛生達到標準,獲得最清潔稱號的老人房間,可以在房間內給他們安裝電視機,方便老人們收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這樣一來,老人們自己注意清潔,積極打掃,使房間的衛生狀況大為改善,節約了部分勞動力。很多老人之前是木匠、獸醫,有一技之長,福利院鼓勵他們利用自己的專長服務福利院的建設,設置技術獎對他們進行獎勵。類似的獎勵還有很多種,這都極大了激發了老人們的自主意識和歸屬感,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2.平均機制。因為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新農保的政策,每月有60至90元的老年補助。但這部分人有的身體較好,可以積極參加養豬、種菜等日常生產勞動,這樣的老人大概有30人。對這些勞動積極的人,福利院給他們發放一天10至20元不等的工資,這樣每月還可以獲得200元左右的收入。這樣,幾乎所有的老人每月都可以有一定的收入,起到了平均和穩定的作用,讓老人們能更加和諧的相處。
3.互助機制。發動熱心的老人和工作人員一起照顧行動不便和生病的其他老人,或者是同屋的老人們互相關心和幫助,來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和不適感。老人們之間一起聊天、參加文體活動,達到互幫互助的目的。
4.信任機制。有一部分老人在來到福利院時還有一部分小額存款,也有很多人在福利院期間也還有一定的收入,但他們沒有理財的能力,也有部分人不識字,他們放心的把錢交給胡院長管理。胡院長擔任過村里婦聯主任,老人都很信任她,有公信力。她說,現在手頭管理的有20至30個人左右的錢,每個人交給她的錢和從她這兒取走的錢,她都會進行記錄,如果數額超過了100元,她就會給老人們在銀行開設一個戶頭。胡院長很懂得跟老人交心,老人們遇到困難也都會跟她講,對她十分信任和依賴。
5.尊重機制。福利院的管理也非常靈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老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合理的特殊要求。阮大爺是獸醫,又還會理發,也還會拉二胡,也可以幫助喪葬,但是阮大爺希望自己能單獨居住,因為他的很多工具不便他人碰摸,工作人員在床位允許的情況下,滿足了他這一個人需求。阮大爺說,他在福利院已經住了12年了,來這兒以后沒有任何思想壓力,再也不用有天氣變化、住房倒塌、養豬喂雞等憂慮,而且自己以前的吹拉彈唱等愛好也得以發揮,經常還能表演個節目,和大家一起娛樂,覺得很幸福。還有很多老人也經常需要外出走親訪友等,工作人員都給予了極大的自由,但也細心的制作了信息卡,以免走失等意外情況。
資源緊張仍存困難
雖然現在經費充足,日常管理也運行順暢,但是榮院長說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資源緊張,福利院床鋪位130套間,但是還是較少,有一部分想入住的老人無法住進來。此外,現在很多出門務工的子女也想把獨居的空巢老人送來代養,因為他們確實都看到了福利院集中養老的舒適生活。但設施、人手有限讓這無法達到。政府現在也在考慮擴建的事情,榮院長也很矛盾,他希望能讓更多的老人能享受到這種福利,但是根據他近10年的工作經驗,他覺得目前這樣的一個規模是正好的,如果再大一些,在服務上可能會受影響,特別是在伙食的提供上困難最大。
二是工作人員的招聘。現在的福利院采取的是政府購買他們服務的模式,而購買的價格較低,他的工資也只有每月1500元,這要求工作人員要有很大的奉獻精神才行。人手有限,也就沒有分工,他們7個人都是年過五旬,幾乎要干一切工作,從打掃、做飯、看病等;他們也沒有周末和節假日,每天都待在這里,每晚還要輪流值班,春節團年也是七個人輪流回家一下,他們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了福利院里。這樣一份工作在招聘時吸引力不那么大,都是年紀稍長的人在從事,年輕人幾乎沒有人愿意。
三是專業護工是空白。12年間,只聽說過城里有專業護工,上級部門也沒有要求,我們自身也沒有對工作人員進行過培訓。榮、胡院長二位說,再過十年,就像這樣規模的山區福利院,肯定要有專業護工,就像前幾年山區幼兒園都沒有幼師,現在如果沒有幼師資質,政府就不給發證。
自2006年國家頒布新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后,王家畈鎮按照要求,以老人的實際生活狀況為依據,分為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兩種形式,來保證農村五保老人的養老生活。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老人,在把所剩的生產資料交給村集體所有后,居住到福利院養老,享受每月385元的生活補貼;而房屋生產稍好一些的老人則分散供養,依靠已有的生產資料,自己在家養老,享受每月270元的生活補貼。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集中供養農村五保老人的模式,確實讓農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保障。但農村福利院的性質、工作人員的性質和待遇等問題都在影響著這種模式的未來。是繼續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提高服務的購買標準還是把工作人員納入事業單位體系中?是只供養五保老人還是擴大規模也代養社會老人?這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團年飯結束,夜已深,安頓好老人,工作人員們還在繼續忙碌著……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