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節 | 人工智能治理:中美聯合國握手,哪里求同,哪里存異?
最后更新: 2024-07-04 16:02:48科工力量:AI治理背后仍然是數字主權的問題?
熊節:是的,數字主權這個課題比較新,多數相關的論文也都是在2019年之后發表的。我是做全球南方研究的,以個人經驗來看,許多南方國家對此還沒有重視,甚至沒什么概念。
首先,讓我們來探討一個總體的概念:數字主權究竟是什么?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對數字主權的兩種從根本上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數字空間是一個全新領域,一片新的“處女地”,在這里,權利、義務和法律都與現實完全不同,人們可以完全自由地活動,這主要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觀點,因為最強大的幾家科技巨頭都在美國;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數字空間是國家物理疆域的自然延伸,國家主權的概念也從領土、領空、領海延伸到數字空間,這也是中國政府的立場。
前CIA職員愛德華·斯諾登曾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了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曝出了震驚世界的棱鏡門。全世界都意識到了當數字主權不在自己手中,竟會帶來如此巨大的麻煩。新華社
從我的觀察來看,特朗普擔任總統后,由于美國的一些行為,其他國家才開始紛紛意識到在數字空間建立主權的重要性。
主張數字主權的目的有幾個:首先是保障國家安全,這涉及到剛才的“AI武器化”的話題。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如果無法控制數字空間,一個國家的政權和主權安全將十分脆弱,利用社交媒體影響選舉的例子已經很多,在AI技術的加持下,影響輿論的工具變得極大豐富。
第二個目的是數字經濟的主導權。今天,數字經濟已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在不遠的將來,數字經濟參與GDP的比重可能高達60%。問題在于,這塊經濟“蛋糕”是由誰來掌控?——是國家?本國企業?還是那些超級跨國企業(主要是美國企業)?
第三個目的是保護本國的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公民的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應當由本國法律保護?還是放到Google服務器上,接受美國法律的保護?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構建面對AI的攻防體系,實際上是實踐數字主權和國家安全目標的一個方面、一種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數字主權是一個整體概念,需要技術和政策層面共同來實現,它要求在多個方面實現獨立自主。
第一是對數據的自主權——能否將國家產生的數據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是基礎建設的自主權,主要指的是新的數字基礎設施——硬件、軟件、云服務以及網絡設施等。例如,歐洲目前面臨這一問題,盡管GDPR原則上要求數據自主,但由于軟件和硬件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這一規定實際上意義不大,數據還是被美國科技巨頭拿走了。政府要求大企業將數據留在國內,但實際執行程度取決于政府與跨國企業的博弈和相互依賴程度。
第三是科技的自主權。在中國,除了當前受到廣泛關注的芯片領域外,還有許多其他科技領域正在被“卡脖子”。如果科技不能自主,基礎建設的自主性也會受到限制。
第四是治理的自主權,在前三項的基礎上,國家是否有能力提出并實施自己的數字空間治理理論、體系和方案?當前,美國學者強烈反對以中國為代表的互聯網治理制度,他們聲稱,互聯網應該是一個開放自由的領域,這種所謂自由和開放實際上意味著對處于強勢地位的美國企業和美國技術敞開大門。
除了中國外,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互聯網領域,尤其是軟件層面,都是受到美國大企業控制的。因此,AI治理問題,背后是一個關于數字世界治理能力的系統問題。
7月1日,聯合國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新華社
關于數字主權問題,當前可以明顯地看到幾個不同的立場。美國對此持強烈反對態度,從政府到學術界和企業界均是如此。世界經濟論壇曾發布一份白皮書,積極主張跨境數據的自由流動,他們建議其他國家不應限制數據的流動,甚至包括涉及犯罪的數據——他們聲稱:如果政府需要,可以和掌握數據的大企業協調來獲得這些數據。——當然,在特朗普過去幾年不遺余力地強調“美國第一”和單邊制裁的教育下,這種觀點在許多人看來已經頗為荒謬。但這代表了美國政府、企業界、學術界的共識,他們非常反對數字主權的概念。
歐洲方面的立場是重視數字主權,并積極推動相關事務,這大約是從斯諾登事件,尤其是當默克爾得知自己的電話被監聽后開始的。歐盟的GDPR在2018年5月生效,被視為“史上最嚴”的數據保護立法,企業在發生數據泄露事故的情況下可能會面臨高達年收入4%的罰款,但歐盟很快發現,光罰款不解決問題,于是歐盟又在2020年9月成立云基礎設施組織“蓋亞X(Gaia-X)”,作為是歐盟實現數字主權的核心工具之一,它被視為歐盟打破美國公司在云基礎設施領域壟斷地位的重要舉措。
維基解密曾在2015年宣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竊聽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及其最親密顧問的電話長達多年,并對德國前任總理的下屬進行了秘密監視。新華社
中國在全球南方中比較特殊。根據我的研究,中國至少從2006年就開始非常強調數字主權。中國明確主張將網絡空間視為現實空間的延伸,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從那時起,中國在這方面一直有著清晰的認識,并穩步推進。從效果上看,中國在科技自主和治理制度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盡管在科技前沿還有一些卡脖子的領域、參與國際治理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但總體而言,中國在數字主權方面是相當有力的。
科工力量:您提到對于歐盟這樣的經濟體來說,數字主權的獨立自主都成問題,對于廣大南方國家就更困難了,這怎么辦?
熊節:是的,這個觀察很重要。
全球南方國家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在主觀意識上,包括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體量較大的國家,廣大南方國家中的大多數還沒有意識到數字主權的重要性,沒有形成對數字主權系統性整體性的認知,策略上也顯得不夠成熟。
今年2月,第二屆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國際論壇在斯洛文尼亞舉行央視
今年2月,印尼官員在聯合國框架下的全球人工智能倫理論壇上提出,在制定全球人工智能(AI)治理時要考慮到“全球南方”,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70周年,這一系列簡潔、清晰、明確的國際關系指引正是在印尼誕生的,未來或許可以討論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引入到數字空間。
最近,中國領導人在一次講話中提到,歡迎更多全球南方國家加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的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包括之前的數字絲綢之路倡議,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提議。
個人認為,在推廣中國的數字治理能力和經驗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明確提出數字主權作為一個課題,如果我們不主動構建這一框架,可能會被別人利用。中國正在幫助全球許多國家建設基礎設施,包括華為、中興等企業也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正在走出去,并且已經遭遇了所謂“危害國家安全”的莫須有的抹黑。我們應該主動考慮拋出和構建這個話題,而不是等待被迫回應。
科工力量:中國的立場向來是反對霸權、反對壟斷。ChatGPT推出后,OpenAI+英偉達芯片+CUDA生態似乎成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唯一解。而華為(昇騰芯片、盤古大模型)、訊飛(大模型)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這個問題上的自我定位是“為世界提供多一種選擇”,對于南方國家來說,“多一種選擇”有意義嗎?
熊節:我認為今天的世界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存在一種迷思,也關乎Open AI的大語言模型GPT在歷史上的地位問題。我們需要糾正一個觀點,過去兩年,人們可能過度夸大了GPT的作用,錯誤地認為它即將實現通用人工智能,但事實并非如此,GPT并不是真正的“通用大模型”解決方案,它只是專門針對人類語言進行特化的一個垂類模型,由于它能夠與人類進行對話,使人們更容易將其聯想到真正的“智能”,但它仍然不是通用的,只是專注于語言處理的大模型。
大語言模型手機應用pixabay
我們需要認識到,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是多樣的。大語言模型本質上是一種語言處理的AI工具,計算機是通過人類語言接收信息來“理解”世界的,換句話說,這些信息對機器來說是“二手”的。今年以來,市場上“具身智能”概念很熱,中國在具身智能上也有產業鏈優勢。具身智能并不限于人形機器人,而是泛指具有實體,并通過多種傳感器收集物理世界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統。許多AI的工業應用,實際上都可以視為具身智能。這些系統獲取的數據是直接的,即計算機通過各種傳感器直接與物理世界交互,而非通過人類語言再轉換為機器語言。
如果我們將視野從純粹的虛擬世界擴展到虛擬+實體,我們會發現,不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是多元的,GPT只是眾多發展方向中的一種,而且中國在一些領域可能已經領先于美國,例如一些電商平臺帶來的低價,其中一大部分降本空間就來自所謂的“黑燈工廠”和“黑燈物流”,由于生產和物流過程中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人工干預,因此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自動化運轉,這是人工智能已經給我們很多人帶來的紅利。
單極和壟斷導向的是效率低下,在經濟學中,市場競爭被認為是推動效率和創新的關鍵因素,因此“第二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全球南方國家而言,如果沒有中國,他們或許別無選擇,也無需考慮。但現在,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擺在眼前的不但有美國的方案,有中國的方案,還會有歐洲的方案,不久前中法兩國剛剛達成的《中法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不要忘記,無線通信行業從3G到4G,從4G到5G的發展過程中,就是中歐聯手,形成了世界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外交部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數字空間時,中國的目標不是取代美國成為單極,而是希望各國能夠實現獨立自主的發展,同時又能實現互聯互通和共享繁榮。我們必須承認,單極體系的構建相對簡單,而一個多極化、多元化的架構無疑更具挑戰性,目前,我們可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也不一定能很快找到答案。因為構建這樣一個架構的過程,既是技術層面的,也是治理層面的。它需要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共同探討,在民主的政治框架下形成共識。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角色定位首先是美國數字霸權的挑戰者,我們首先是作為“第二選擇”的提供者,以及新理念、新經濟的踐行者和示范者,這不僅包括技術創新,還包括產品開發和治理經驗的分享。我們的目標是為全人類的數字空間提供公共價值,而不僅僅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史岱君 
-
黃愷、鄭永年等 | 萬字圓桌實錄:中國不能錯過人工智能時代
2024-07-04 15:38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世界99%的算力用于模型訓練,只有不到1%用于安全優先”
2024-07-04 12:1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這場大會,為AI發展提供了“中國藍本”!
2024-07-04 11:1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專稿|AI時代,中國占到了意想不到的先手
2024-07-04 08:2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神十八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活動
2024-07-03 23:13 航空航天 -
聚焦金融科技前沿,交通銀行再度成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戰略合作伙伴
2024-07-02 16:2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
天兵科技就火箭墜落致歉,針對周邊受損房屋勘查、鑒定與賠付
2024-07-02 15:45 航空航天 -
中國科協發布2024重大科學問題難題
2024-07-02 11:54 科技前沿 -
華為這些國內頭部企業,對產業鏈貢獻不夠好?
2024-07-02 08:30 -
嫦娥六號總師:這點成為美中不足
2024-07-01 10:23 航空航天 -
天龍三號火箭試車發生事故:學費必須交得值
2024-06-30 22:35 航空航天 -
長七改火箭成功發射中星3A衛星
2024-06-29 20:55 航空航天 -
今天,中國的大模型底座能力到底怎么樣?
2024-06-28 15:17 人工智能 -
專稿|任正非說的“鹽堿地”,中國光伏的希望田野
2024-06-28 09:50 -
OpenAI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服務,周鴻祎發聲
2024-06-26 13:53 人工智能 -
首次!我國科學家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2024-06-25 18:20 科技前沿 -
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
2024-06-25 14:50 航空航天 -
專稿|不顧一切的脫鉤:美國國會為何瞄準這家中國企業
2024-06-25 09:54 -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公布
2024-06-24 17:46 -
“NASA和波音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但仍發射了火箭”
2024-06-24 16:23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