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看看今天中國的成績單,別再污名化4萬億了
最后更新: 2021-02-02 09:37:38(采訪/觀察者網 張廣凱)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3%,首次突破100萬億人民幣,也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2020年全年GDP則萎縮3.5%,創1946年以來新低,拜登繼續提出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中國經濟超預期復蘇的秘密在哪里?中美政府在應對經濟危機時發揮了怎樣的不同作用?觀察者網就此采訪了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
觀察者網: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0年經濟數據,全年GDP增長2.3%,四季度增速是6.5%。您如何評價這份成績單?
姚洋:從這個數據來看,我們疫情之后的經濟恢復是相當不錯的。全年能達到2.3%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是首屈一指的。我們能達到這樣一個成績,可能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我們在防疫中采用了以短痛換取長期平安的做法。別的國家始終不愿意搞嚴格的隔離措施,問題越拖越大,而我們在武漢實施了強有力的封城,其它地方也做了不同程度的社區封鎖。所以,在短短的兩三個月時間里,我們就把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到了夏天的時候,全國基本上就放開了。
第二方面,是政府的財政措施比較到位。我們去年發行的政府債務超過8萬億,其中絕大部分是用到了民生和地方政府投資領域,效果立竿見影。這是我們跟國外的一個重要區別。國外采取了激進的貨幣政策來支撐財政政策,把利率壓低,方便政府去借錢,但政府借來錢主要是用于保證老百姓的生活,用于投資的比較少。
這也導致了第三方面,就是中國和其它國家的不對稱復蘇。發達國家主要是在保消費,中國則是從供給出發,所以我們的供給側恢復快,出口就增加了。出口對去年經濟恢復的貢獻率是很大的。
1月14日,江蘇連云港港拍攝的集裝箱碼頭。我國2020年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圖:新華社)
觀察者網:在服務業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四季度能達到6.5%的增速,是否說明制造業的景氣度甚至比疫情前更好了?
姚洋:的確,這是特殊的國際形勢造成的。發達國家的措施主要是保消費,盡量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不下降,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等國家的消費增長還是很好的。中國給這些國家生產了大量消費品,所以制造業恢復就比較快。
但是,我認為這種情形是不太可能長期持續的,等到其它國家消費的增速進入平臺期,而且它們的生產也逐漸恢復之后,中國的出口增速恐怕還會掉下來。
中國國內是供給面先恢復,需求面恢復比較慢,最近幾個月我們的消費才開始轉正,內需對制造業的支持還有待觀察。
觀察者網:您剛才也提到了中國的經濟恢復跟投資關系很大,去年初中央和地方政府發債確實也比較多。但是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只同比增長了2.9%,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是0.9%,并沒出現年初預期的高增速,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姚洋:這個2.9%只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我們還沒有看到資本形成的數據,如果看資本形成,增速可能還是會快一些的。即使我們按照投資來算,過去幾年投資對我們GDP的貢獻率大概是45%左右,那么2.9%的增速,對GDP就是大概1.3%的拉動。我們全年GDP才增長了2.3%,這么看,投資對去年經濟復蘇的貢獻還是很大。
為什么我們看到政府發債那么多,但是投資增長并沒有那么大?因為政府有很多債務其實是借新債還舊債。我們知道,過去地方政府背負了不少商業性債務,壓力比較大。現在政府發的城投債里,可能有60%都是在還舊債,沒有變成投資。
觀察者網:您覺得這種投資增速下行的情況,會是長期的結構性變化嗎?2021年會不會出現報復性反彈?
姚洋:去年2.9%的增速,還是慢了一些,肯定會回升,但是也不太可能再像過去那樣超過10%了,長期來看能達到5%-6%就已經相當不錯。當然,未來幾年中國應該會進入一個新的景氣周期,我們可能會看到投資增速稍微快一些。
觀察者網:那么未來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有多大?
姚洋:投資一定還是很重要的。長期來看,人均GDP的增長速度取決于兩部分,一是技術進步率,二是人均資本增長率。現在,我們的技術進步率恐怕每年也就2%-3%。如果按照中央規劃,到2035年我們的人均GDP再翻一番,那么年均增長率就要達到4.7%左右。所以除了技術進步之外,每年還有2%的GDP增長要通過投資,通過人均資本量的增長來實現。
怎么實現這2%呢?剛剛我們也提到,現在資本形成對中國GDP的貢獻大概是45%,差不多一半。這樣的話,我們每年的人均資本增長速度就必須得在4%以上。當然,這只是對人均資本增速的一個粗略估算,怎么換算成投資增長率,還要更復雜一點。
觀察者網:美國采取了跟中國不同的經濟恢復政策。最近,拜登提出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主要內容是對民眾的現金和福利補貼。這種從居民消費而不是投資層面切入的刺激手段,是應對危機的好辦法嗎?
姚洋:美國大概也只能這么做了。因為現在的美國想去搞投資,難度太大了,它的大規模建設時期已經結束了。現在美國要去修一條鐵路,5年規劃,5年建設,都已經算是神速了。
美國沒有一個執政者會去做大型的投資,因為就算做了,他在任期內也享受不到成果。無論是奧巴馬,還是特朗普,過去十幾年來,美國政府都意識到要搞基建。特朗普也提出過一個1.5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可是他實際干了什么?就花錢修了個墻,其它啥也沒干,因為他干不了。
在美國現在這種體制下面,想搞以前那種大的公共工程非常困難,時代已經變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什么可以大修高速公路?因為全社會都是欣欣向榮,都覺得我們還要往前沖,所以大家會為了公共利益放棄一些個人的小利益,為了把路修成,我可以讓渡一些權利。現在呢?政府要動私人的土地,他就要跟你打官司。各個州也協調不起來,別說修路了,抗疫這么大的事,都團結不起來。說好聽點是一個成熟社會,說難聽點就是走到頭了。所以它的財政政策,就只剩下給大家發錢這點功能。
觀察者網:美國的1.9萬億刺激計劃,也讓人聯想到中國當年的4萬億?現在看來,4萬億對中國經濟的功勞還是很大的?
姚洋:所以我一直在說,不能把4萬億污名化。我們當時搞經濟刺激,是完全正確的。2009年,全世界經濟都是負增長,中國2009年出口一度下降了20%多,因為國外的需求都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2009年的GDP增長速度還是很不錯,為什么?因為我們搞了投資,我們的內部需求恢復得很好。
有些人批評4萬億,主要是說4萬億弄出來很多債務。其實4萬億本身不是多大的債務,只不過它給地方上開了個口子。地方政府開始大量舉債,很多都是無抵押的債務,比如城投債,還有一些衍生出來的非正規債務,如PPP,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明股實債,都變成了政府的債務。這是我們管理上確實存在的問題。
地方政府亂舉債是有問題,但你不能怪罪到4萬億。沒有4萬億,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中國對美國迎頭趕上,就是發生在過去10年里面。08年中國的GDP總量不到美國的30%,去年我們已經達到美國的70%,10多年的時間我們翻了一番多,這個成就還是要肯定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張廣凱 
-
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信披《自查表》
2021-02-02 09:26 上市公司 -
華夏幸福債委會召開:王文學致歉,平安等債權人表態
2021-02-01 23:57 中國房市 -
特斯拉向國網南昌致歉
2021-02-01 10:34 上市公司 -
1月制造業PMI為51.3%,連續11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2021-01-31 09:29 中國經濟 -
海航集團: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2021-01-29 18:09 中國房市 -
無懼破發潮,中駿商管赴港IPO
2021-01-29 18:00 中國房市 -
90家單位申請籌建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2021-01-29 17:05 上市公司 -
央行就SLF利率謠言報警后,A股和債市尾盤雙雙回升
2021-01-29 15:03 中國經濟 -
證監會:把黨的領導優勢和資本市場發展規律有機結合
2021-01-28 22:17 中國經濟 -
上海超級工廠產能將達45萬輛,特斯拉首次全年盈利
2021-01-28 19:30 上市公司 -
AI巨頭寒武紀發布業績快報 2020年扣非凈利潤虧損擴大40%
2021-01-28 16:20 上市公司 -
蘋果單季營收1114億美元!外媒頻提“中國”
2021-01-28 13:42 上市公司 -
不超過20億參投FF,忙于擴張的華發將成為第三家跨界汽車的房企?
2021-01-27 19:19 中國房市 -
杭州樓市放大招:落戶未滿5年限購1房
2021-01-27 19:18 中國房市 -
29省份GDP出爐:廣東超11萬億,江蘇破10萬億
2021-01-27 07:44 中國經濟 -
樓市“暖冬”之下,北上深輪番調控降溫
2021-01-26 16:31 中國房市 -
IBM中國研究院將關閉?回應:調整研發布局
2021-01-26 14:17 大公司 -
答疑世界黃金協會,《中國黃金:從跟隨到超越》英文版出版
2021-01-26 13:23 黃金游戲 -
披露業績致股價大漲,中興通訊再遭控股股東大額減持
2021-01-26 11:10 上市公司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被特朗普看上,是他們的榮幸”,主持人憋不住了…
-
“拿起這本書我就跑了,因為我是垮掉的一代”
-
真要吞并加拿大?“那可是堅定的藍州”
-
“特朗普想救,但共和黨內訌了”
-
“他用ChatGPT策劃了爆炸”
-
美媒納悶:芯片限制下,中國AI怎么還能取得這么大進展?
-
15萬人撤離,多位好萊塢明星豪宅被毀
-
“特朗普班子靠譜,政策將對日本有利”
-
特朗普要求北約加錢,歐洲又被搞分裂了
-
“就等著美國入侵嗎?”歐盟被問懵了
-
加能源部長提醒特朗普:你想從中國買,還買不到呢!
-
又一位科學家從美歸國
-
朔爾茨警告特朗普
-
巴拿馬運河CEO:不會區別對待中國人和美國人
-
丹麥外相獻殷勤:美國說中俄,有點道理
-
墨總統反擊特朗普:要么就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