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軍、連平、屈宏斌、徐高:中國經濟需要重磅政策,給市場和老百姓交個底
最后更新: 2023-01-02 11:45:572023:謹慎樂觀,中國增長估計在5%以上
觀察者網:對2023年的中國經濟,有什么展望和期待?
徐高:2023年,我國經濟增速應該明顯高于2022年,且內需明顯復蘇。2021到2022年,整體來看我國是內需偏弱而外需穩健。進入2023年,我國經濟將會從過去兩年的“內冷外熱”轉變成“內熱外冷”。
首先,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后,短期內雖然會對經濟活動造成沖擊,但預計到2023年春暖花開之時,疫情的影響就會大幅下降。再加上國家把提振消費放在了比較重要的位置,這樣一來,我國消費在2023年應該會明顯復蘇。
而在地產方面,政策也越過了大拐點,有望帶動地產行業逐步恢復正常。2022年11月,國家已經出臺了地產融資的“三支箭政策”,分別從信貸、發債、股權這三方面向房企提供資金支持。2022年12月的政治局會議和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也比較積極。因此,我們相信地產行業還會出臺進一步的放松政策,從而逐步放松我國經濟發展在地產方面受到的制約。
但2023年我國面臨的外需形勢會更加嚴峻。全球經濟增長需求面的火車頭仍是發達經濟體,雖然我國對東盟國家、“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增長比較快,但仍然不足以彌補發達國家在2023年走入衰退會給我國帶來的外需壓力。
2023年新春,游客在豫園燈會拍照。殷立勤 攝
屈宏斌:我對2023年中國經濟持謹慎樂觀態度。2022年經濟比較差,否極泰來,政策信號已經向積極的方向調整,那么只要政策用得好,2023年我們還是可以促進經濟好轉的。
另外,經濟恢復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濟很快恢復了,但可能傷疤還在。
2023年,中國應該更多支持實體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因為它們在疫情中受沖擊最大;中低收入家庭和消費者主體同樣是受到沖擊最大的群體。因此,如果我們的財政政策能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扶持,會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恢復。
過去我們的財政政策主要是投基建搞大項目,基建也需要發展,但是要注意平衡。我認為2023年,我們要更多地將有限的資源向中小微市場主體和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連平:2023年國家政策的基調已經定了,那么經濟趨于恢復,經濟增速達到潛在增長水平上下,我覺得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我有這個信心,也就是2023年中國GDP增幅能夠達到5%以上。至于是5.5%還是更高,要看其他方面的工作執行情況以及政策效應。
第二,中國經濟目前最為困難的領域之一是房地產,2023年房地產政策預計會有更多的松動,來促進房屋銷售回升。2022年房地產融資十六條出臺,給予房地產的信貸支持力度已經不小。但是房地產企業現金流的三分之一來自于銷售回款。目前最關鍵的還是要通過消費刺激政策來促進房地產行業活躍起來。
2023:中國經濟需要重磅政策
觀察者網:對2023年的中國經濟有什么樣的建議或者提醒?
張軍:現在經濟學家對2023年經濟的看法主要基于兩點:一是防疫政策要改變,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在解決了,我一直說,這是一階條件。接下來的幾個月,很多地方在等待迎來感染的高峰。高峰過了之后,就會像現在的北京一樣,開始逐步地進入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節奏。
第二點是,對政府來講,要應對明年的“百廢待興”,要重振經濟增長,需要巨大投入,但錢從哪兒來,財政怎么破局?這是明年宏觀政策的核心。
現在各級政府都困難,市場主體更困難,2022年非生產性的消耗太多了,財政吃緊對經濟會有很大制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我期待新一屆政府多算大賬,目標怎么確定?預算上準備要支出多少,估計能收入多少,缺口有多大,如何彌補缺口。給市場和老百姓交個底,這樣能夠給市場注入信心。
此外,政策上,2023年我們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不能過于強調連續性了,要打破一些常規,要有重磅政策。比如赤字率必須要突破3%這道防線。防風險是重要的,但是,現在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就是經濟不增長的風險。現在常規的和穩健的支出與債務融資規模的政策可能起不了什么太大作用,要有一些非常規的政策和手段準備,給中國經濟打強心針。
屈宏斌:鑒于2022年是我們極其困難的一年,我建議中央財政應該發1-2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重點支持受疫情沖擊比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家庭,這樣可以將實體經濟的支持和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民生問題落到實處。
另外一個政策的主要著力點應該是提振市場信心,怎么做?我認為,還是要夯實對公民財產保護權的法律基礎。執行“兩個不動搖”也要有實際動作,比如要幫助民營企業恢復投資信心,可能要對前一陣子對平臺經濟的嚴厲監管政策有所調整。
三年疫情防控,對全國統一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徐高:在短期增長方面,2022年12月的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做出了很有針對性的部署。這些部署如果能切實落地,將會明顯帶動2023年我國的經濟發展。
但在更長期,我覺得各界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與西方國家發展模式的不同,充分發揮我國的優勢,而不要因為誤讀中國而“自廢武功”。比如說,地產加基建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經營城市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地方政府通過賣地收入,變現了基建項目的社會效益。這樣一來,盡管基建項目在微觀項目層面存在投資回報率較低、難以覆蓋融資成本的問題,但在政府層面,政府將基建項目的社會效益的變現收入加進來,就能夠實現基建投資成本和收益的匹配。因此,我國能夠繞開基建投資微觀項目層面回報率低的障礙,構建起基建投資的商業可持續模式。
這種模式的建立,是我國基礎設施發展速度遠超別國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國成為“基建狂魔”的基石。而這種模式,也只有在土地公有制的我國才能建立。在過去三十年,這一模式在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寶”。不能夠認識到這一模式的合理性及重要性,而一味對地產和基建加以打壓,是我國近些年內需收縮壓力上升的主要原因。
因此,讀懂中國,而不是將西方的經驗和結論當成金科玉律盲目照搬,才能保證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才能保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夠不斷實現。
連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2023年經濟工作的首位,其中擴內需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短期促消費要多個政策發力來推動,比如對中小微企業予以財政支持,抑制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政策要放開;另外發放消費券,我認為要更加精準幫扶中低收入人群。
此外,我還想強調,促消費也是長期戰略,促進消費發展的思路一定要拓寬,需要全方位多層次的促消費政策。比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就可以擴大消費需求的基數和增量;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居民不消費的后顧之憂;挖掘農村蘊含的巨大消費潛力;以及實施鼓勵生育政策,促成新的消費增長點。
總之,盡管眼前我們面臨疫情等其他因素沖擊不小,但是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的未來可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盧拉能拯救巴西經濟嗎?
2023-01-02 09:07 -
全年營收6369億,華為:制裁常態化下已逐步轉危為安
2022-12-31 11:58 觀網財經-科創 -
國家藥監局批準布洛芬混懸液等12個新冠對癥治療藥物上市(附清單)
2022-12-30 18:30 抗疫進行時 -
滴滴出行、美團打車、貨拉拉等15家平臺公司被提醒式約談
2022-12-30 17:58 觀網財經-消費 -
A股紅盤收官:滬指全年下跌15%,創業板指跌近30%
2022-12-30 16:28 觀網財經-金融 -
控制145賬戶操縱股票賺1.4億,福建一股民被罰沒5.7億
2022-12-30 11:28 股市 -
蘇泊爾等申請對國美電器破產清算?國美:470萬債權尚未確認
2022-12-30 09:54 大公司 -
阿里管理層變陣:集團CEO張勇兼任阿里云總裁
2022-12-29 15:4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臺積電罕見為3nm舉行量產典禮,但想說服客戶下單并不容易
2022-12-29 15:42 觀網財經-科創 -
高盛下個月將裁員,涉4000個崗位
2022-12-29 14:57 -
寧德時代被起訴:濫用專利權惡意維權,不正當競爭
2022-12-29 13:39 -
扛不住了?傳蘋果有意砍iPhone供應鏈價格
2022-12-29 13:36 觀網財經-科創 -
13部門: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一次收費不得超過5000元
2022-12-29 12:10 中西教育 -
2023世界經濟或陷深度衰退, 中國怎么辦?
2022-12-29 08:31 -
武契奇控訴:他們想把塞族人趕出科索沃
2022-12-28 22:17 歐洲亂局 -
印度要拯救全球鋼鐵行業?需求量僅中國13%
2022-12-28 16:17 觀網財經-海外 -
極端寒潮導致電價最高飆漲6500%,美國民眾錢包將遭“重擊”
2022-12-28 14:49 觀網財經-海外 -
海南將于12月30日發放兩輪旅游消費券
2022-12-28 14:01 觀網財經-消費 -
中銀航空租賃:訂購40架波音737 MAX 8新飛機
2022-12-28 11:30 觀網財經-科創 -
維護流動性,央行連續三天開展2000億級逆回購
2022-12-28 11:05 觀網財經-宏觀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