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 張軍:很多行業,不能數字化轉型就要掉隊
最后更新: 2023-03-08 09:23:16數字經濟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推動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2021年,我們國家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9.8%。
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什么?會對中國未來10-20年經濟轉型有什么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會對勞動力市場結構和宏觀經濟的調控帶來哪些影響?
在數實融合的大趨勢下,我國的數字化轉型接下來將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針對具有天然壟斷傾向的數字經濟,該如何實施監管?
圍繞上述問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做客觀察者網“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訪談,帶來深度解讀。
“經濟學家建言2023中國經濟”系列,是觀察者網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聯合推出的重磅訪談節目,邀請十余位著名經濟學家,從房地產、數字經濟、穩投資、促消費等諸多領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國經濟,敬請關注。
【訪談/觀察者網 王慧 整理/房佶宜 審核/周小婷、朱敏潔】
觀察者網:首先想請您從經濟學家的角度跟我們的觀眾讀者講講,數字經濟的本質是什么?
張軍:現在數字經濟無處不在,幾乎存在于我們生活和經濟的每一個場景中,所以大家可能不太會去思考,數字經濟到底是什么。
但從源頭上來說,我們有了數據、對數據的處理方式、算法和人工智能之后,數字經濟是技術驅動所造成的現象。數字技術的發展對整個經濟形態進行了碾壓式的改變。
可以很形象地將數字經濟想象成各種各樣平臺的加總。我之前說過,通過一個國家APP的數量就大概可以捕捉其數字經濟發展的態勢。
有時候我也在想,如今數字經濟已經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未來數字經濟會怎樣?當討論ChatGPT的時候,一定會顛覆我們對很多數字技術發展的現有認識,我覺得這個世界現在已經變得不可想象了。
觀察者網:數字經濟會對中國未來10-20年經濟轉型有什么影響?
張軍:大家現在都在談轉型,但今天談論的轉型的含義,可能跟20年前是不一樣的。
20年前談轉型,是指很多傳統經濟部門向現代部門轉變。最典型的傳統經濟部門比如農業、傳統制造業,現代部門是就指現代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等。
而今天談轉型,必須增加一個維度,即數字化轉型。用數字技術改造一個行業,甚至整個流程都要再造,業態、經營模式等等都要改變。
舉個最形象的例子,20年前我們要乘出租,要么打電話約車,要么在馬路上伸手攔車。這在當時已經很現代化了,它也會進行調度,通過電話來合理匹配供給和需求。而現在通過手機APP就可以叫到車,借助一個平臺更迅速地匹配了供給和需求,并且去掉了“調度”環節,這其實是“去中心化”模式。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個潮流,不論是現代的服務業還是制造業,如果沒有數實融合和數字化技術驅動,就會掉隊。
觀察者網:過去這些年,數字經濟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大的數字平臺例如微信、電商等,如何更好地在推動多樣化就業方面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
張軍:2021年我在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當時主辦方安排我跟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舉行了一場對話。當時我們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數字化時代,什么是失業,什么是就業?
現在就業和失業的定義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跟原來完全不一樣了。
假如我是開專車的,在接到統計就業、失業問題的電話時,我好像也不太能把自己定義成專車司機,因為我可能還有別的工作。所以,如果對方問我現在的單位和就業崗位到底是什么,確實很難定義。這個例子說明,數字技術讓就業的含義變得更加豐富,就業不再是指從事單一崗位,一個人可能同時有幾個崗位,甚至這些崗位之間毫無關聯。
反之,如果詢問某人是否處于失業狀態時,我們很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我在過去一個禮拜沒有就業”,但這并不等于“我沒有就業機會”。
數字化技術的驅動實際上帶來了整個勞動力市場結構的巨大改變。現在很多發達國家也是如此,可能它的經濟不太好,GDP增長率可能在下降,但失業率卻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甚至是創歷史新低。例如,美國、歐洲和日本就是這樣。
在傳統認知框架中,大家很難理解這兩個現象。因為通常大家會認為,經濟不好就創造不了那么多就業崗位,失業率一定會上升。但如果用數字經濟的理念去看待它,這恐怕就是一個常態了。
未來的宏觀政策,特別是將來政府部門在管理宏觀經濟時,需要運用數字經濟理念,因為那些傳統的管理方式是基于勞動力市場失業、就業的嚴格統計口徑來做出的,但現在的狀況下顯然已經不成立了。
比如騰訊等數字平臺在創造就業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們可以讓勞動力市場擁有充分的彈性,讓就業變得非常豐富,讓不同的場景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一天內可以變換多個場景,這在過去傳統經濟部門中是無法想象的。
那天,斯蒂格利茨教授也說道,將來在經濟框架下再去統計失業率,可能意義不是那么大了。關鍵問題在于人們在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當中如何選擇,而不是要么就業、要么失業,這種所謂的二元對立選擇模式已經不成立了。確實可能會出現一個人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一段時間,然后再重新進入的情況,人們變得相對自由,技術上也沒有障礙,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我國2014-2021年數字化產業收入、增加值規模及增速
觀察者網:最近和數字經濟相關的ChatGPT非常火。這個人工智能AI機器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多人都擔憂自己要失業了。我注意到,您之前在和皮凱蒂的對話、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科爾斯的對話中,都提到了技術的發展讓資本跟勞動之間的替代關系越來越明顯。結合今天的主題數字經濟,您覺得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會對勞動力市場結構和宏觀經濟的調控帶來哪些影響?
張軍:我和皮凱蒂當時討論這個話題的背景是,他通過研究發現,在過去幾百年里,資本主義國家財富分配的總體趨勢是差距不斷擴大,資本拿得多,勞動拿得少。如果要從理論上去解釋這個趨勢,其實沒那么簡單,因為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即資本跟勞動的關系。
理論上,如果資本跟勞動是互補關系,那么當技術發展使得資本增加時,勞動也會增加。但如果二者不是互補關系,而是轉變成替代關系,那么當技術發展不斷偏向資本,資本越來越多,勞動或者說就業就會越來越少。這種轉變會導致一個社會在收入和財富層面變得更加對立。這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馬克思在19世紀看到的場景——經濟快速增長,工人們工作時間很長,工資卻非常低。
但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并不見得會讓馬克思看到的場景再現,因為就像剛剛我們提到的,現在就業的含義比過去更加豐富。
設想一下,如果資本跟勞動會不斷走向替代關系,未來隨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很多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來替代人工。很多人會擔心,這樣我們不就失業了?但是,我們的想象力可以再豐富一點,可能我們的確喪失了一些可以被機器取代的就業,但是社會上會繼續產生新的我們暫時無法想象的機會。
我認為技術的發展一定不是簡單的線性發展。如果是線性發展,大量的人都會失業,而它可能是非線性軌道,等到勞動被替代到了一定階段以后,社會中會出現大量過去不存在的需求,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新的機會。
但反過來說,即使我們被替代了,也不一定是壞事。今天對比過去的50年、100年,實際上人類的很多機會都被機器替代了,但人類并沒有很痛苦,反而越來越happy了,生活的水準、質量和人的價值都在持續提升。所以,總體來說,科技能幫助人類尋找到想要追求的更理想的目標。
浙江永康一工廠使用智能化生產技術提升效率。圖自視覺中國
這其實也符合馬克思曾經的暢想,希望人類社會能夠實現“按需分配”,即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也極大豐富,人類好像并不需要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付出巨大勞動,因為勞動已經由機器完成了。馬克思就把這個場景定義為共產主義。
觀察者網:現在很多人覺得ChatGPT對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危機,您覺得需要有這種危機感嗎?
張軍:其實,我并不擔心。ChatGPT是一個大模型,它必須“有中生有”,“有”就跟我們所有人都有關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IP。將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蠻有趣的,如果有了這種技術,怎樣確保每個人的原創IP不受技術侵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它不見得會對知識、思想的產生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反而會讓知識和原創思想變得更加有價值。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房佶宜 
-
鄂湘贛三省代表團協同提出建議:建設長江中游經濟區
2023-03-08 09:17 2023兩會 -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對立法法修正草案進行統一審議
2023-03-08 09:17 2023兩會 -
廣東河源發生4.5級地震,贛深高鐵部分列車停運
2023-03-08 08:50 地震 -
委員建議:在師資缺口期,可通過教學服務市場購買
2023-03-08 08:38 中西教育 -
《愛上海的理由》第30集 江辰軒、陶辰菲:新老上海人的共同家園
2023-03-08 08:11 上海觀察 -
付愷:觀鳥十余年,見證上海生態環境的變遷
2023-03-08 08:06 老外講故事 -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2023-03-08 07:24 2023兩會 -
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2023-03-08 07:24 2023兩會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摘要)
2023-03-08 07:24 2023兩會 -
今日兩會議程:人代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等
2023-03-08 07:24 2023兩會 -
全國政協委員田沁鑫:做藝先做人 文藝工作者要為人民而藝術
2023-03-07 22:09 上海觀察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2023-03-07 22:08 2023兩會 -
最高檢發布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主要辦案數據
2023-03-07 22:02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局之年怎么干
2023-03-07 21:52 上海觀察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王長發去世,享年100歲
2023-03-07 21:36 國家公祭日 -
丁薛祥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
2023-03-07 21:22 2023兩會 -
趙樂際分別參加香港代表團、澳門代表團審議
2023-03-07 21:22 2023兩會 -
蔡奇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
2023-03-07 21:22 2023兩會 -
最高法工作報告解讀:讓人格尊嚴免遭網暴侵害
2023-03-07 20:19 2023兩會 -
“新興市場教父”在上海的資金無法轉至境外?真相是...
2023-03-07 19:20 觀網財經-金融
相關推薦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71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00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63“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評論 214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評論 169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