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5期:印度發展面臨的挑戰
分享到:導讀今年以來,印度屢屢在邊境挑釁。國際關系專家普遍認為,這一方面是印度借中美博弈之機,企圖從美國“騙取”好處,同時轉移國內矛盾;另一方面,背后也有印度與中國差距越來越大,心態失衡的因素。
心態失衡的印度,究竟能不能崛起?歷史遺留問題,是否能得到解決?2019年底,張維為教授在時隔11年后再次訪問了印度,帶來了第一線的觀察。
本文為《這就是中國》第45期的文字版,系網絡首發。
【中印之間到底有哪些異同點?印度會趕上中國嗎?
1月14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45期節目中,節目主講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教授與大家一起探討印度問題,觀察者網整理節目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去年11月,我和勇鵬老師還有幾位學者訪問了印度,和印度的智庫、媒體、政府官員進行交流。我們抵達新德里那天,正好趕上了嚴重的霧霾,平均空氣質量指數在500上下,新德里的學校全面停課。
圖片來自印度快報
第二天我打開電視看到報道,印度議會召集空氣污染問題的專題會議,要求29位議員和相關官員參加,但居然有25位不出席。由于到不了法定出席人數,會議只能取消。他們給出的不出席會議的理由各種各樣,有的說是已經安排了活動,有的說是生病了,有的說跟自己領域沒有任何關系。
但印度的新聞評論員認為主要是黨派之爭,因為這個會議是反對黨發動的,要借機“審判”執政黨。所以印度“霧霾治理”的困境,實際上集中反映了印度民主制度的困境。把一切問題都政治化,政客互相指責,導致許多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我們這次出訪是在中國大使館的幫助下,廣泛接觸了印度的智庫和官員,約見印度的媒體,舉行記者會。我自己去過印度很多次,知道印度的媒體總體上是西方話語主導的,有時候喜歡問中國什么時候進行政治改革。
看到印度都敢問這樣的問題,我們這次采用了《這就是中國》的風格,先做一個關于中國崛起和中國模式的講座、演講,然后在談中國崛起的同時,點出西方政治模式的困境和深層次的問題。比方說西方民主發源地希臘的破產,議會民主的發源地英國經歷了脫歐危機,美國特朗普上臺等等,我們想明確地指出西方模式一路走衰的事實。當然我們給印度面子,沒有直接批評印度的政治制度,但我想他們感受到了我們這些觀點帶來的震撼。果真這一路下來,沒有碰到任何印度記者質疑中國的政治制度,而是不少印度人對中國成功的經驗表示了濃厚和強烈的興趣。
中印關系自然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一位印度媒體人說,中國好像總是在印度周邊的國家制造一些麻煩。我說不是這樣的,我們和所有南亞國家都發展友好合作的關系。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就實際上走訪過印度和印度所有的鄰國,從巴基斯坦到孟加拉國,從尼泊爾到斯里蘭卡、不丹,我有個感覺——幾乎所有印度的鄰國都對印度有不少疑慮和抱怨。所以我說希望你們印度自己能夠反思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人家有這么多的疑慮和抱怨?
在我們訪印期間正好趕上了印度外長蘇杰生在新德里發表了一個蠻有影響的演說,這個演說涉及的內容很廣。他提出一個觀點,說印度要反思自己的問題。他說雖然印度與自己過去相比,這些年成就不小,但與中國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甚至越來越大。
他這番話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但他同時又提出印度要像美國那樣搞“印度優先”,包括印度不應該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等,我覺得這些是不明智的。
我自己上一次訪問印度是2008年,也就是11年前,應該說印度這期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比方說德里有了新的飛機場,街上的出租車換了車型,更加像樣一點了,新的建筑也比過去多了一些。但總體上印度貧困的面貌沒有太大的改變,特別是老城區大片的棚戶區幾乎沒有改觀。擁擠不堪的骯臟街道,暗天無日、延綿不斷的各種各樣的窩棚等等。
在世界大國中,中印比較還是蠻有意義的,因為中印兩國都是人口大國,起點也比較相近,中國有14億人口,印度是13億。新中國成立于1949年,印度獨立于1947年,都選擇計劃經濟,后來又都經濟體制改革。
總體上印度在70年前的起點略微高于中國,因為中國在1949年之前連續經歷了百年的戰亂,而印度則相對穩定,1947年印巴分治是該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沖突,造成數十萬人的死亡和很多混亂。
40年代末的時候,印度人均收入是高于中國的,預期壽命、識字率等指標和中國比較接近。后來兩國選擇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最后兩國發展結果也大不相同。今天的中國遠遠領先印度,這種差距可以概括為“2、5、10和不可比”。2是中國的糧食產量是印度的2倍;5是中國的貿易總額是印度的5.2倍,中國的經濟規模接近印度的5倍,確切地講是印度的4.78倍;10是中國的人均壽命比印度高10歲左右;不可比就是兩國的基礎設施,特別是高速公路、高鐵不可比,婦女的地位也不可比,奧運會獲獎牌的人數不可比等等。總之這方面中國情況比印度要好很多很多倍。
印度從1947年獨立以來走過的路,大概可以這樣概括,政治方面實行了西方民主制度;經濟方面,從1947年到1990年,印度實行一種官僚控制的計劃經濟,我稱之為公平優先于效率的政策。但印度始終沒有放棄過私營經濟,所以印度今天仍然有很多老字號的私營企業,有些已經做得很大。總體來看,在這段時間里,印度經濟增長速度比較緩慢。印度從1991年開始經濟改革,鼓勵私營企業的發展,大力吸引外資,這之后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相對快了不少,在軟件、信息、服務外包、制藥等領域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有不少方面值得中國學習。但這些產業創造的就業遠遠不如制造業,所以印度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是失業問題。
當年英國首相丘吉爾不相信在印度這么落后的地方能搞民主制度,但今天這個制度在印度已經基本穩定下來了。不少印度學者說,如果印度沒有現在這樣的民主制度,印度國家統一都無法維持,這個制度使不同的民族、宗教、地區、社團等等,在政治上或多或少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能對自己的利益做某種表達,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是印度政治制度取得的成功。
但這種成功又是不全面的,它最大的弱點在于雖然各方表述了自己的利益,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卻不能有效地整合,包括利益的整合、觀點的整合,結果成了無休止的“黨爭”,影響了印度的經濟發展。
印度政治制度問題還在于它無法真正地解決印度的種姓制度問題。印度教信奉自然崇拜、萬物有靈和輪回轉世,除了眾所周知的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一個龐大的“賤民”階層,這幾種大種姓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出成百上千個亞種姓。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雪瑩
-
加州伯克利等團隊:美感染數被嚴重低估,或高20倍
2020-09-10 07:33 美國一夢 -
耿爽當場駁斥:美方在安理會傳播政治病毒
2020-09-10 06:50 中美關系 -
“美國成為南海軍事化最大推手和損害南海和平最危險因素”
2020-09-10 06:25 南海局勢 -
美國新增32919例,累計死亡超19萬例
2020-09-10 06:09 新冠疫情與世界大變局 -
俄羅斯加緊換裝洲際彈道導彈,增強核威懾潛力
2020-09-09 22:48 俄羅斯之聲 -
駐英使館:有反華分子惡意攻擊劉曉明大使推特賬號,手段卑劣
2020-09-09 22:06 網絡戰線 -
不只是棉花,特朗普政府還盯上了新疆番茄
2020-09-09 21:33 中美關系 -
沙特將啟動首個全國性社區女足聯賽
2020-09-09 21:10 -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牦牛,被印媒“腦補”成間諜
2020-09-09 20:46 印度驚奇 -
特朗普要失望了,僅4%在華美企愿遷回美國
2020-09-09 18:54 中美關系 -
高下立判:中國在表彰抗疫英雄,而特朗普在…
2020-09-09 18:5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美媒:特朗普被挪威議員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2020-09-09 18:02 特朗普 -
外交部:澳方突擊搜查我4名記者,迄今未給合理解釋
2020-09-09 16:26 中國外交 -
特魯多對手提“加拿大優先”:若當選,將對華更強硬
2020-09-09 16:17 -
抹黑新疆,英國130名議員又來找茬
2020-09-09 16:13 不列顛 -
不顧地方官員勸說,特朗普堅持不戴口罩集會
2020-09-09 15:27 美國大選2020 -
金正恩:朝鮮不得不考慮修改年底斗爭任務及方向
2020-09-09 14:55 朝鮮現狀 -
澳八校聯盟:留學生不來,近萬名精英研究員將外流
2020-09-09 13:18 海外華人 -
特朗普周三將宣布削減駐伊美軍
2020-09-09 12:00 伊拉克局勢 -
確診數全球第二,印度再陷“漏報死亡”疑云
2020-09-09 11:43 新冠肺炎抗疫戰
相關推薦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25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28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77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2這一領域,普京指示要確保同中國合作 評論 121最新聞 Hot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
《經濟學人》“勉強”承認:中國量子發展模式“也許”更好
-
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
“美國農民買中國貨,原因很簡單”
-
美國首席大法官:那誰試圖恐嚇法官
-
“波蘭外長,你被CIA收買了?”
-
他宣布辭職,炮轟內塔尼亞胡政府
-
更多細節:美國公民、退伍老兵、案發時揮舞ISIS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