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195期:從抗美援朝勝利到國防工業的飛躍發展
最后更新: 2023-07-30 10:26:20【圓桌討論】
主持人:剛才兩位嘉賓給出了演講,在圓桌討論的部分,我們還有一位新嘉賓,他是來自于觀察者網的主編施洋。
從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來談中國軍工力量的發展,兩位老師剛才都給出了演講,杜老師特別強調了在裝備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的勇氣、智慧的重要性,特別是我剛才也提出了抗美援朝勝利的鋼鐵意志,其實這樣的勇氣、智慧、意志一直在滋養我們整個軍工力量的發展。開場第一個問題我想先問杜老師,在場有很多觀眾也對軍事感興趣,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我們國家的海軍、空軍、陸軍,還有火箭軍,在整個世界上的軍事實力排名狀況大概是怎樣的?
杜文龍:具體排名得算數,那個很精確,如果簡單分上中下,我個人認為我們屬于上游。因為現在武器裝備的指標很高,首先是體系化,如果按照目前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的分類,我們的軍種很齊全,沒有短版,沒有缺項,關鍵是每一類武器裝備都體系化,比如說陸戰,我們在閱兵時看到,坦克、步戰車、遠程火炮,包括直升機,是一個大的體系。
海軍不用說了,這些年造艦速度很快,中國海軍一年下水的排水量相當于一個法國海軍,所以這個量的確是非常驚人。再加上航空母艦有了,大驅有了,護衛艦有了,其他的輔助艦艇也都有了,之前我們的平均噸位相對靠后,現在平均噸位上來了,關鍵是輔助艦艇、保障艦艇數量、噸位的明顯增加。
空軍的殲-20,現在號稱是全球重型戰機最大梯隊,再加上其他輔助機種,像運輸機、加油機,這些都有了?;鸺姴挥谜f了,現在“東風快遞”(導彈),有人說“微風”打1000公里,“中等風”打3000公里,還有“狂風”打8000公里。所以從這個能力來看,叫核常一體、遠中近、高中低都有。從這個體系來看,我們躍入國際一流沒有任何問題。
東風41
主持人:就像剛才杜老師說的,我們的軍力發展是成體系地發展,這個體系化的力量非同尋常。前段時間航展上,大家也在關注新聞說中東有一些國家,希望體系性地買走一些作戰裝備。施洋平時關注軍事也很多,我剛才跟他聊天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對海軍特別感興趣,你的判斷是怎樣?
施洋:現在中國海軍已經發展到了,就像杜老師所說的,在全世界可能已經是一流的水平了,一方面快速造艦非常令人興奮。與此同時,裝備增長伴隨著中國海軍的大型化、遠洋化,就像055萬噸大型驅逐艦這樣一個裝備的出現,已經讓中國在海軍造艦這個領域從原來的跟隨國際先進水平,到現在已經是在引領國際戰艦發展趨勢了。很多國家是看到中國有了055大型驅逐艦,也想要制造類似這樣的大型戰艦。
主持人:對,但是我記得杜老師以前說過,這樣的大型戰艦是對綜合國力的考驗,不是你想造就能造。張老師上過055大型驅逐艦,回來之后就很興奮。
張維為:我和施洋都去過。確實很精彩,實際上背后是中國強大的綜合實力,包括完整的產業鏈和造船能力。
055大型驅逐艦南昌艦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主持人:您剛剛說綜合實力,我們說造船不光是造軍艦,它也是一個體系概念,大家知道現在造LNG船,我們是世界最好的造家,我們還開始造國產豪華郵輪,前段時間“魔都”號大家都知道,已經在上海下水了。能夠造航母,能夠造LNG船,能夠造大型郵輪,這就真的是把所有的海洋造船工業,包括綜合國力皇冠上的明珠全部都摘全了,這就是剛才杜老師說的一種體系上的概念。
不過說到海軍,我要問一個問題,網上也有很多人在討論,最近日本這些年軍備發展很厲害,日本以往的海軍是比較強的,現在日本海軍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水準?
杜文龍:日本自衛隊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冷戰期間屬于“打醬油”,美國把臟活、苦活、累活都給它,一般像掃雷都交給日本做,反潛難度也很高。所以那會兒它的輔助艦艇,包括針對蘇聯艦隊的掃雷能力和反潛能力很強大。
這些年它變了很多,像之前的“八八艦隊”、“九九艦隊”、“十十艦隊”發展很快,現在必須要關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一個重要變化——從防向攻轉變。因為最近它向美國買了很多遠程武器,它的綜合艦艇發展很快,像它的四艘金剛,兩條愛宕號驅逐艦、兩條摩耶級驅逐艦,另外還有四艘驅逐艦是計劃建造或建造中。
所以從整個數量來看,在亞洲地區排名很靠前,但是跟我們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關鍵艦載武器裝備正在呈現進攻色彩,像這次向美國一下買了400枚戰斧導彈,如果加載它的垂直發射系統,陸射目標打擊能力很強,再加上目前它的作戰艦艇水下能力發展很快,而且日本潛艇的發展打埋伏有掩護,比如每一條艇服役時間一般不超過十年就退役了。
主持人:其實還遠遠沒到退役的時候。
杜文龍:它封存了,而馬上新的艇又服役了,所以總量看起來好像不多。
主持人:可用的很多。
杜文龍:對,一旦啟封,馬上就可以形成龐大的水下作戰能力。另外,它在造準核潛艇,像現在剛剛服役的這幾條艇,“白鯨”號是3000多噸排水量,隨時可以把目前的動力系統換成核堆,形成這種能力,所以水下的航行時間、自持能力,包括總體的雷彈數量都非常高,所以下一步感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進攻能力,包括踩破“和平憲法”的能力將會大幅提升。
日本最近搞了個反擊能力,雖然叫反擊,但實際上就是打擊對方基地,打擊對方重要目標,那就是發動戰爭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畢竟與美國的軍事聯盟關系,包括現在艦艇通用化、多用途的發展趨勢,之后在進攻方面一定會有非常大的進展。這個進展就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獠牙在當代的一個體現,所以要高度關注日本自衛隊能力的轉型。
日本“摩耶”號驅逐艦資料圖 圖源“海軍新聞”網站
主持人:我們剛才開篇的討論讓大家對當下我們國家的軍力發展、周邊情況做了一個了解,今天我們從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出發,來關注我們軍工力量的發展,其實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我們都有外部壓力,也有內部動力,所以想聽一下張老師解讀,當我們把眼光追溯到70多年前,那時候我們的外部壓力是什么?
張維為:從朝鮮戰爭開始,我們面臨著美國的威脅,后來中蘇關系交惡,我們同時面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威脅,所以壓力是非常大的。改革開放之后,做了一個重大調整:我們把和平發展定為基調了,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小平同志主政的時候,因為國力較弱,外匯儲備只有20多億美元,他說“我們先要有個強大的經濟基礎,然后國防才可能真正強大”。江澤民同志的軍事和國防思想強調加快國防建設,確實從那個時候開始,1999年以后,我們加大了投入,發展高新武器,要有“殺手锏”,就是我前面講的我們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之后,現在厚積薄發。
杜文龍:當時(1953年)我們外邊是“黑云壓城”,里邊是“一窮二白”,什么都沒有,所有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從戰場繳獲而來,唯獨能造出洋火,就是火柴,當時很多人說,咱們這個武器裝備,軍隊除了人是中國的,其他好像都是國外的。所以當時整個工業基礎很不理想,需要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
但外部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想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無論是周邊軍事威懾行動,包括核武器還有其他戰略武器裝備,對我們的威脅都很大。但壓力越大,動力越足,我們有這個韌性。所以從當時的引進武器裝備,到仿制武器裝備,形成5字開頭系列,再到創新發展,空軍殲-5、殲-6、殲-7,基本上是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的仿制版本,但是到了殲-10完全不一樣了,到了殲-20誰也不認識了,它完全是中國創新、中國創造。這種外部壓力對中國所產生的這種動力,我覺得很強勁,而且在技術創新方面很有中國特色,很有中國想法。
很多人講打航母,怎么打?蘇聯海軍元帥戈爾什科夫說“打航母就是超音速飽和攻擊”,之前蘇聯的海軍艦艇像刺猬一樣,像基洛夫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幾百枚導彈,武庫艦。但中國人把彈道式反艦導彈研究得很深很透,美國沒有搞成,俄羅斯沒有搞成,但我們搞成了,而且是用衛星包括其他輔助元器件制導找目標,最后以垂直的方式用幾十馬赫打目標,誰也防不住。所以當時美國搞出宙斯盾艦,冷戰期間美國艦艇在海上想活著,得同時能夠防御對方18枚導彈的攻擊,現在我們打可不是18枚,180枚都有。所以在壓力和動力之間我們處理得特別好,最終讓壓力轉化成了動力。
主持人:您剛剛說到壓力和動力,除了這幾個力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就是實力,因為軍事裝備的發展和我們科技實力的發展是完全相關的,科技實力沒有走到這步,你想要研發這個,也研發不出來,對不對?
施洋:以前我們說,“腳踩美帝,拳打蘇修”,就是美蘇這樣大的威脅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一以貫之的,就是祖國沒有完全統一,臺灣問題仍然存在,從上世紀50年代國民黨妄圖反攻大陸,到了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臺獨”勢力上升,再加上美國長期以來干涉臺灣局勢,對臺軍售等等一些原因,不斷提升臺灣的軍事力量,這就對我們的裝備發展提出了需求,美國人賣了什么武器給你,你必須要研制出比它更先進的武器去壓倒它,才能確保在維護祖國統一的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伴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發展,最近這幾十年中國制造的上升,我們在軍事領域里可選的余地越來越大,比如說像電子設備,以前全國就只有軍工體系的幾個廠所院校在研制這些東西,很多時候一個元器件是要靠學校里面的小實驗室一個一個地做出來。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要研制一個相控陣雷達,但雷達上有一千個單元,問南京的一個雷達廠所,他們說這一千個單元我們一年大概能生產15個單元,但是到了今天,我們的中國制造,中國電子設備、移動互聯網的軟件、硬件、通信器件到處都有。
主持人:施洋剛剛說的這個案例,我也問一下杜老師,我們整個軍工生產的產業鏈是不是完備性確實比以前好很多?
杜文龍:像之前我們軍工生產材料、結構、技術、工藝都成問題。
主持人:樣樣都是坎兒。
杜文龍:對,現在我們發現很多難關好像都輕易被突破了,這些年我們生產工藝變化的也特別快,很多先進制造都沒有問題,包括現在流行的增材制造、3D打印。關鍵是武器裝備的結構和基礎如果到了一定狀態,創新發展就很重要,所以總得感覺我們不是在簡單地走誰的路,也不是簡單地往前沖,沒有盲目的沖動。實際上我們武器裝備的發展,包括軍工體系的進步有兩個特點,就是中國的裝備從來不是最先進的,但它一定是打勝仗最多的,中國的武器從來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合適的,這兩點我們把握得非常完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呂義正 
-
一周軍評:為什么朝鮮能走出自己的技術發展道路
2023-07-30 08:26 -
中俄海軍編隊通過宗谷海峽進入太平洋
2023-07-29 16:07 中俄關系 -
日本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國防部回應
2023-07-29 11:10 中日關系 -
中俄海軍艦艇在太平洋海域聯合巡邏
2023-07-28 15:12 中俄軍演 -
“烏軍投入預備隊進行謹慎反攻”
2023-07-28 11:21 俄烏沖突一周年 -
美軍面向西太組建新偵察機部隊
2023-07-27 13:55 -
什么朝鮮新型武器紹伊古戴上眼鏡駐足細看?
2023-07-27 13:20 -
美第二老航母完成部署前演習,將接替“福特”號
2023-07-26 18:09 -
美陸戰隊成立首個“戰斧”發射連,配備無人發射車
2023-07-26 16:17 -
韓消息人士稱朝鮮將于27日零時閱兵
2023-07-26 16:16 朝鮮現狀 -
西方知道烏軍武器不足 但希望烏用“足智多謀”彌補
2023-07-25 16:34 俄烏沖突一周年 -
印度送給越南一艘 32年艦齡護衛艦
2023-07-24 22:32 -
爆炸受損5年后,德國軍艦終于等到配件
2023-07-24 16:48 -
漢光軍演期間 我軍艦抵達臺宜蘭外海
2023-07-24 10:22 -
韓國武器出口猛增,會成為所謂的“民主國家兵工廠”嗎?
2023-07-24 08:45 三八線之南 -
俄稱擊退烏軍進攻 烏稱打擊俄軍目標
2023-07-24 07:19 烏克蘭之殤 -
中俄海上聯合演習圓滿結束
2023-07-24 06:53 中俄軍演 -
花了超2500萬英鎊,修了9個月,英國這艘航母終于出塢
2023-07-23 19:00 -
一周軍評:兩場兵推,揭示“臺獨”不愿面對的現實
2023-07-23 09:30 一周軍事觀察 -
中泰空軍聯合訓練圓滿結束
2023-07-22 19:11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德國特朗普”仍有幻想:挨美國打,先別還手…
-
巴勒斯坦學者:關于加沙的聲音少了,但我們不是簡單的傷亡數字
-
特斯拉歷史首跌,比亞迪緊追
-
馬斯克捐贈1億美元股票,“慈善英雄”還是合法避稅?
-
“兩起事件嫌犯在同一基地服役過,在同一年被派往阿富汗”
-
對峙5小時后離開,韓國公調處暫停執行尹錫悅逮捕令
-
要么續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
又來!美議員質問: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臺海沖突可咋辦?
-
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
澳大利亞從娃娃抓起:學好數理化,對付中國咱不怕
-
韓國憲法法院:6日將就尹錫悅彈劾案開會
-
敘新當局外長、防長、情報主管首次出訪,去了沙特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
拜登給前共和黨眾議員切尼授勛,還打算提前赦免她
-
確定恐襲!FBI還改口:嫌犯單獨行動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