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00期:中華文明就像一顆恒星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38:17問答環節
觀眾:張教授好,王教授好,何婕老師好,我是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本科班的張家駒。剛才聊到了文物就特別有感受,因為我們這學期也在北京做了一個類似博物館之行的活動。我們走進博物館之后發現,盡管有很多精美展品,盡管有很多展板上寫的故事,但是我們會感覺很多展品放到一起之后,反而會有一個堆疊的重復感,看完一圈之后沒什么印象,所以想問兩位老師,面對現在新時代,可能更少有人真正走進博物館去感受文物,怎么能讓文物“活”起來,或者說怎么能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我們每個人心中呢?謝謝老師。
王巍:我剛才講了,民眾看不懂,其實是說得不夠。每一個文物都有它當時的背景,比如說是什么時代的,那個時代是怎么樣?它為什么是這樣造型?幾千年是怎么變化?我覺得把它變成故事來講。
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為什么?原來太不“活”了。任重道遠,我們現在正在努力。
張維為:展示是一門很高的藝術,除了剛才王教授講的各種方便的功能體驗等等,包括AR(增強現實)技術的使用等,用數字技術手機就可以看。看完之后,往往并不是減少去博物館,而是去博物館的人數增加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高級感,西方很多人會做這個東西,他們展覽文化的歷史比我們長,有時候東西不要很多,但是光、色彩等要運用得好,要有品位。
主持人:我也提供一個觀點,看考古,看博物館這個東西跟讀書很像。有時候你剛開始進入閱讀世界,會覺得有點難,這本書怎么都讀不懂。但是當你把閱讀變成日用而不覺的習慣之后,你的讀書能力會大大增強,什么書都能讀。考古其實也一樣,剛開始進入考古世界你會覺得有點陌生,當你看了許許多多的博物館之后,自己腦子里有一個圖譜,我在這里看到的這個物件的形制、器型好像很像我在某個地方看到的別的東西。
王巍:對,我們考古人因為養成了習慣,腦子里有一個形象思維。發掘的時候,說實話很枯燥,有幾個人這一輩子能碰到三星堆?多數都是遺跡,廢棄的房址或墓葬。但在我們腦子里,是當時人們曾在這生活的痕跡,比如一個房址當中有灶,幾家幾個人在那生活,然后有一塊比較平整的地,那是睡覺的地方,腦子里會有這個形象。
比如大家看到的是地基,但我們腦子里是有柱子、有人,現在數字化的手段提供了這個便利,我們只用話語描述就比較蒼白。現在這一點正在進步之中。
而且剛才張教授講的,氛圍很重要。現在年輕人談戀愛去看電影,我覺得到博物館也不錯。
在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利用電腦現場查看新發現的象牙雕,并進行記錄。新華社編輯 沈伯韓 攝
觀眾:兩位老師好,主持人好,我叫朱莉,畢業于外交學院,我先前在看許倬云先生的《萬古江河》的時候,有一個點很受啟發。他說隨著歷史的進展,中華文化無論是它的內容,還是它的占有空間,都在不斷發生變化。經過不斷地交流、融合,我們改變了自己,同時也影響了別人。正是這樣的一種互動,使得中華文化能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豐盈。所以我的問題是,在現代社會背景下,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如何能夠在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和吸取別的文化的優點之間取得一個平衡?謝謝。
張維為:實際上現在我們正式進行的對話,特別是知識界或政府發起的也有一些,比方說亞洲文明對話、中法文明對話等等,效果都是不錯的。因為國與國之間,特別是有悠久文明傳統的國家來進行對話,能夠加深互相的了解和友誼。
中華文明確實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它一直善于從別人身上發現優點,同時又不失去自我。而且,中國文化還有一個很了不起的東西,就是它最終可能把外國東西化成中國的東西,就是前面王老師提到的,一些樂器,如二胡,最早是從中亞來的,結果變成中國的主要民族樂器。上海石庫門建筑是最經典的案例,它把西方建筑和江南民居結合起來。
中國人真有這個本事,借鑒別人的東西,但不失去自我。給他時間,他可以創造中很多中外合璧的東西,他的基因在這里,中國自己的文化真的是有一種強大的優勢。
王巍:在概括中華文明特性時,探源工程也提到了“延綿不斷,兼收并蓄,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特點,首先你要開放,善于吸收,同時又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發展,使它成為我們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文明的這種歷史經驗,認識這五大特性,對當今和今后都可以提供借鑒。
此外,與其它文明更好地對話,我覺得總書記作出了榜樣。10年前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我有一個感受,我2012年帶隊在烏茲別克斯坦發掘,2015年又帶隊前往洪都拉斯,所到之處人家一聽說中國,都非常和善,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包括我們在歐美發達國家,考古和文化遺產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沖破意識形態壁壘的領域。我在好幾個地方看到我們的文物展,人山人海,沒有任何意識形態的排斥。
舉個例子,秦始皇兵馬俑展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當時的愛德華·希斯首相要出席。大英博物館前所未有的24小時不閉館,人山人海。首相看得很仔細,問了我很多問題,可見中華文化走出去,都應該要很好地發揚。
主持人:所以總書記要求“文物會說話”,這個“話”不僅說給中國人自己聽,讓大家有文化自信、歷史自信,還很重要的是也要講給世界聽,讓大家了解我們這個國家、民族。
王巍:總書記說了“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2016年9月27日,西北大學與烏茲別克斯坦國家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共同發布絲路考古研究進展。圖自西北大學新聞網
主持人:除了考古工作者,其實還有一支隊伍文物修復人員,他們也在很多世界其它地方幫助修復當地的一些文物古跡,像吳哥窟,包括您說的烏茲別克斯坦。
王巍:我印象很深,2016年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發掘期間,總書記去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接見在烏的中國工作人員一共200多人。總書記指示,單獨接見考古隊員,我們這十幾個人就從大隊里出來,全場鼓掌。
張維為:我們也借這個節目向中國所有的考古工作者表示致敬。我知道考古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非常艱辛的。
王巍:但是大家有一個支撐,就是通過哪怕一點點的發現,為描繪中華文明的藍圖、世界文明的藍圖,增加哪怕一個色彩一個筆道。這是支撐考古人的一個重要信念。
主持人:但肯定不僅僅是增加一點色彩、一點筆道,而是幫助構建整個精彩的中國的文化故事、文明故事、國家故事。我們上海廣播電視臺不久之后要推出的一部紀錄片叫《何以中國》,講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
非常感謝兩位嘉賓的闡述,謝謝我們現場觀眾的對話。我們用這樣的一期節目來致敬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同時,我們每個人按照總書記說的,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我們一起努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昔日頂流基金經理蔡嵩松行賄、受賄案已當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難再成蘋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觀網財經-科創 -
ST陽光:控股股東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擬罰款2.32億元
2024-05-07 20:57 -
華為蘋果同日對決,背后還有中韓面板之爭
2024-05-07 17:23 觀網財經-科創 -
歷史性一幕!iPhone在華市場份額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觀網財經-科創 -
45億加碼“五五購物節”,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燒身了
2024-05-06 18:47 觀網財經-金融 -
舒適賽道紅利釋放,紅豆股份品牌轉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億人次出游,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
2024-05-06 12:16 觀察者頭條 -
巴菲特股東大會要點來了!回應減持蘋果、巨額現金儲備等
2024-05-05 08:28 -
武廣高鐵、滬杭客專等4條高鐵線漲價,漲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鐵世紀 -
深圳將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區域住房限購?深圳住建局回應
2024-05-04 10:27 觀網財經-房產 -
20張營業執照只有3家實存?央媒:問題在下頭,根子在上頭
2024-05-03 11:21 基層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
2024-05-03 09:39 觀網財經-房產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最新進展
2024-05-03 09:30 國企備忘錄 -
31省份“一季報”:蘇魯浙增速超6%,山西總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觀經濟 -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納指兩連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觀網財經-海外 -
南京公積金新政:包括宣城、馬鞍山在內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認互貸
2024-05-01 19:50 觀網財經-房產 -
美國當前經濟數據中,也許藏著高官接連訪華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