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寶:關于無人車車震這樣一個嚴重問題,我們問了問專家
關鍵字: 車震無人車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無人車車震無人駕駛車震阿爾法狗下圍棋這么厲害,嚇著不少人了是吧。不過在很長一段未來,智能狗主要還是為人類服務的。比如無人駕駛技術,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助力,正在加速發展。無人駕駛開發公司正在國內浮出水面。之前觀網做了相關報道之后,網友反響踴躍,提出了不少問題。我們的網友還是比較老實的,主要考慮諸如無人車事故責任分配問題之類。
有些人就比較歪了,比如一位加拿大人提出無人車會增加車震行為。
加拿大的Barrie Kirk最近說,他預測一旦計算機能自主駕駛,汽車內將會有更多的性行為。他認為此類的事情會導致人類無法快速響應計算機將駕駛交還給人類的命令。司機被認為會過高估計計算機在執行自主駕駛時的表現,然后將注意力從路面轉移到其它地方。
小寶認為,這個問題看似有點娛樂,但卻是未來生活方式的一面鏡子,就像未來人們會在無人車里開會、打牌一樣。而生活方式變遷才是無人車消費能否普及的真諦。
前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描述了完全無人駕駛時代的車內愿景:“我們每天的出行時間,變成了有用的時間,大家想一下我坐到車里面,椅子調到我舒適的狀態。可以拿出我的筆記本,作為一個移動辦公的空間,可以看我沒有看完的電影。邊上可能有咖啡機、車載影院,它是家和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這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夢想。”
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院長余凱先生則說過(大意):他們公司推出了兩套智能產品,一套針對智能家居,一套針對智能駕駛。他認為車與家的服務是當下人工智能產品的兩個方向。
車與家的舒適,正好是中產階級最重要的個人生活空間。至于無人車震這樣前衛的話題,純潔的小寶也不太懂。所以我們去問了問無人駕駛技術的專家。
我向吳甘沙詢問這個問題,吞吞吐吐剛問出來,沒想到人家立刻說道:“車震是未來無人車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
我想問的更有條理一些,就說:“對于這樣的行為,不同公司可能有不同應對路徑,有的強調安全,做限制,有的會鼓勵。”
吳甘沙反問:“為什么要限制?在這個私密空間里你可以休息,當然可以做別的事情。真要做這樣的事情,即使不在車里,在優衣庫也可以做嘛。(試衣間又躺槍了……)在臨時旅館可以,在車里當然更可以。”
我服了。真的創客,敢于直面凌亂的車座,敢于正視淋漓的未來。但是在旁邊一直圍觀的大風哥提出了更專業的問題——
大風哥:無人駕駛車內是否有攝像頭觀察乘客?
還記得電影《偷窺》里這伙計嘛,高富帥,在自己的大樓里裝滿偷窺攝像頭。
(未來很多艷照門事件就會和無人車相關了吧)
吳甘沙:應該還是會有的。在有駕駛員的自動駕駛車上還沒法做到百分百自動駕駛,那么人車關系是有規定的。比如特斯拉的無人駕駛系統要求駕駛員必須把手放在方向盤上,保證他可以在兩秒鐘內重新獲得控制。未來攝像頭可以起到觀察駕駛員能否快速“接手”的作用,而防止疲勞駕駛的攝像頭早就存在了。
嗯,不愧是專家。那個加拿大人說“此類的事情會導致人類無法快速響應計算機將駕駛交還給人類的命令”,針對的就是這類人機不能分離的自動駕駛系統。
吳甘沙接著說:或者是無人車環境里有大量傳感器,能夠觀察和預測你的行動、需求。就是說無人車里會有一個上下文敏感,充分感知乘客的環境。
我問:那么隱私要求怎么辦?
吳甘沙說:用戶可以要求關掉攝像頭,也就是拒絕被采集數據。說實話,黑客帝國的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越來越透明的社會。數據采集很重要。由此會產生用戶對數據的權利,包括是否收回數據、分享數據——相信給予一定報酬,現在的90后可能很愿意分享自己的隱私和數據呢。
唔,涉及到權利和報酬,他說的其實是個數據商業模式的問題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鐘曉雯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