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診2024中國經濟】 張燕生:脫鉤還是合作?中國經濟突圍面臨一場拔河賽
最后更新: 2024-05-09 05:10:03【編者按】2023年,中國經濟在“疫情后遺癥”、全球經濟低迷和地緣政治變局等不利因素下,仍實現5.2%的年增長,實屬不易。
在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大需求中,消費和投資兩大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超過111.4%; 外需表現最差,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1.4%,這也是繼2018年外貿貢獻為負之后時隔5年再現。
與此同時,2023年第三季度,我國外商直接投資(FDI)出現118億美元凈流出,這是1998年有該統計數據以來第一次出現FDI凈流出。
上述問題是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必然現象,還是地緣政治下脫鉤、去風險的產物?本期【問診2024中國經濟】,觀察者網對話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燕生,聚焦地緣政治之下的中國經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如何突圍?
【對話/ 觀察者網 高艷平】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觀察者網:2023年是疫情結束后的第一年,中國進出口表現不佳。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在疫情前就已經在逐步放緩,地緣政治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其實很有限。在您看來,脫鉤、去風險等地緣政治因素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
張燕生: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基于規則的全球化就陷入困境,這意味著過去四十年全球經濟貿易增長的黃金時代結束了。這些年大國競爭和地緣政治博弈出現了一系列新概念,其中,西方講的新全球化,本質上是去中國化。事實上,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三場百年一遇的沖擊。
第一場沖擊是百年一遇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沖擊。疫情造成全球人員往來和供應鏈中斷,對全球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全球貿易投資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這種隔膜并沒有隨疫情而消失。
比如,我去年下半年到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做多次調查研究和訪問,發現這些國家的國際旅游都恢復了正常,但來華的人卻很少。境外朋友們反映,疫情形成了難以想象的信息鴻溝和不信任,加之簽證難獲得,信息難獲取,航班難保證等問題,加深了隔膜。
甚至有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老板來華后問道,晚上出去安全嗎?同時,疫情時西方形成的各種限制來華的規定被變本加厲地沿襲下來。我們似乎很難回到疫情前了。
第二個沖擊是百年一遇的地緣政治的沖擊,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沖擊。其中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中美戰略競爭尚處于初始階段。美國從1894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到1945,美國稱霸前學習了50年,戰后又鞏固了霸權七十多年。現在美國擔心霸權轉移。如果對目前中美競爭進行評估,會發現美國暫時占先。未來如何增強中國應對復雜國際環境的綜合能力,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二是當前中美技術能力競爭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博弈階段。美國和西方擔心,這次工業革命中國會占先,甚至不惜采取戰爭行為阻遏中國數字技術發展。未來中國需要從優勢出發,不和美國最強的領域正面對撞,而是在中國最強的領域與之比拼,進而縮小差距贏得數字技術革命機遇。
三是中美博弈發生在東西方大國之間。美國軟硬兼施,試圖迫使更多國家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加入美國主導的供應鏈。那么,如何構建最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孤立少數推動脫鉤的極端分子,團結大多數,是中國必須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第三個沖擊是百年一遇的全球氣候變化的大國較量。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協議的實施,將對我國鋼鐵、鋁、水泥、化肥和電力等高碳企業、出口企業帶來重大挑戰。美國同樣采取新產業政策和貿易保護措施,將全球氣變和能源轉型變為美國創造新就業機會、新投資和產業發展機會的重大機遇。
因此,在這三場沖擊下,中國的外貿、外資、外經,外包、外智等對外開放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重大轉型和變化。其情景很像1978年,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過去45年改革開放是在經濟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中美經貿合作的國際環境中前行的,而未來將可能面對全球經貿活動被地緣政治化、數字技術革命的競爭類戰爭行為,中美競爭很可能在兩個平行體系的新國際環境下繼續前行。
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就必須全面推動反脫鉤戰略,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深化市場化改革為抓手,大力推動高增值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綠色貿易和雙向投資向前發展,實施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轉型中國家三個方面均衡開放戰略,與世界經濟掛鉤不脫鉤;就必須全面推動反遏制戰略,把少數極端分子與廣大希望深化合作的企業和民眾區分開來,推動全方位國際合作;就必須推動反熱戰冷戰沖突戰略,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
支持合作共贏占多數,中國做外資工作尚有空間
觀察者網:具體到202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數據,出口增長0.6%;進口下降0.3%,進出口表現低迷,是否也和這三大沖擊有密切關系?
張燕生:這三大沖擊是中長期的。短期來說,2022年和2023年的外貿主要是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新冠疫情的后遺癥;二是外需萎縮,內需不足;三是地緣政治的沖擊。
正是因為這三個因素的影響,2023年的全球貿易增長顯著低于2022年,預計也將低于2024年。2022年全球的貿易增長率為2.7%,2023年全球貿易僅增長0.8%,WTO預測2024年的全球貿易增長率為3.3%。中國的形勢與全球的外貿形勢是一樣的。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講,我們可以看到,與安全相關的供應鏈美國強行推動脫鉤,與安全不相關的供應鏈美國強行推動產業、訂單外遷,要和中國在第三方市場競爭。
歐洲強調要去風險,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實現產業多元化,我們要弄清楚歐洲究竟是要“去中國化”還是多元化,這兩者之間也有很大促進合作的空間。
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只有極少數歐洲企業選擇與中國脫鉤,斬斷與中國過去長期形成的經貿合作聯系;更多的歐洲企業選擇正常的多元化策略,堅持跟中國企業保持傳統經濟貿易和商業聯系。因此,這在外交、安全、政治、經貿等方面,給中歐合作而不是脫鉤留下了空間。
我們在調查研究中也發現,日韓企業與歐美企業不同,對日韓企業而言,美國長臂管轄的合規紅線非常不清晰,而且在不斷改變和調整。歐美企業敢踏紅線的邊緣,把經濟損失降到最低。而日本企業不敢。韓國企業則會積極游說,最大限度地爭取豁免。這就為我們做工作留下了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內閣辦公室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民眾對中國的不友好感從去年的81.8%上升到了86.7%;韓國年輕人對中國的興趣和好感度也下降了不少。我們的宣傳部門和外交部門要搞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對外講明中國的合作共贏的立場,營造良好的外部形象,這對增進戰略經貿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地緣政治正在陷入一場“拔河賽”,一端是極端分子,希望搞“脫鉤”、“去風險”;另一端則是倡導合作,最終走向共贏,中國始終是支持合作共贏的一方。我們在2023年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二者之間留給我們做工作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考慮政治正確,在地緣政治的壓力下,歐美、日韓企業想像往常那樣與中國合規做生意是非常難的,他們選邊站的壓力非常大。比如說蘋果的產業鏈不想離開中國去印度。但是由于在政治上承擔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所以他們就不得不去那么做。
在這種情況下,2023年的世界經濟和貿易比2022年更艱難;但是經濟會更有韌性。2024年,預計將是大分化的一年。2024年,受到政治周期年(全球有47個國家舉行大選)的影響,美國經濟會大幅度下滑;共和黨一定會要求2024年美國財政預算案實行緊縮,因此財政緊縮會對2024年美國經濟造成向下的壓力。如果說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為2.5%,那么,2024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是1.5%左右。
2024年的中國經濟會怎樣?國際社會、國際機構大多數都認為中國經濟會逐年走低。這取決于中國宏觀政策能否加力,是否出臺更多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措施,經濟和非經濟政策能否有效實施統籌協調和一致性評估,使經濟發展重回合理區間?這需要精準施策,統籌施策。
IMF預測到202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都會低于長期均衡水平。在這種情況下,2024年的中國外貿,一是要有中長期過苦日子練內功的準備;二是把握今年一些國家經濟形勢好轉帶來的機遇逆勢而上;三是積極應對“新三樣”可能面對的貿易摩擦;四是千方百計穩住美國市場、歐洲市場、日本市場和韓國市場;五是外交、安全、宣傳、經濟貿易等各部門要聯手促進外貿形勢好轉。
我到國外做調研時,境外企業歸根結底就一句話,一切取決于中國經濟的前景。中國經濟好,誰也離不開中國。因此,對我們而言,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關鍵。
2023年8月31日,韓國濟州島,自上海出發的“藍夢之星”號郵輪靠港停泊,下船的中國游客正在前往客運站。
全球化在倒退,中國怎么辦?
觀察者網:一種說法認為,在疫情之前,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已經大比例下滑了,進出口出現疲態,所以目前的進出口低迷,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過程,您怎么看?
張燕生:這是兩件不同的事。一是外貿依存度下降是大國地位決定的。我國外貿依存度2006年為64%,2021年為34%,我預計未來10年后可能下降到24%。這意味著我國內需支撐的GDP增速將長期高于進出口貿易,可能處于高于美國低于日本的水平。二是貿易保護主義降低了全球貿易增長率。
去年《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把對華芯片制裁法案提升到了與俄烏沖突同等的關注高度,題目為這是一場戰爭行為,美國想把中國的芯片和微電子、特定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技術一鍋端掉,并認為這是決定中國國運和美國存亡之戰。
中間品貿易反映的是各國供應鏈分工和合作程度的貿易方式。中間產品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從2019-2022年平均占比51%,降到了2023年上半年的48.5%。也就是說,受益于全球化的中間產品貿易已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而且亞洲在美國零部件貿易的份額,也從2022年上半年的43%降到了2023年同期的38%。而中國的中間品貿易逆勢而上,把中間品賣到墨西哥、越南、印度和中東歐等地,然后在那里完成加工、組裝,最終把成品賣到歐美。
然而,中國與美國、日本的中間品貿易份額在下降,顯示脫鉤已經在悄悄進行。如2018至2022年,美中間品貿易進口中國的比重從18.5%降至14.1%,2023年上半年再降至11.4%;日本中間品貿易進口中國的比重則從26.5%降至24%。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中國對德中間品出口比重則從11.1%升到15.9%,對英從10.3%增加到15.1%,大陸對臺從12.2%升至14%,對巴西從22.2%增至26.4%,對澳大利亞從29.5%增至33.1%。未來,是越來越多國家參與美日中間品貿易與中國的脫鉤行列,還是與中國擴大中間品貿易,將是一個重要風向標。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昔日頂流基金經理蔡嵩松行賄、受賄案已當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難再成蘋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觀網財經-科創 -
ST陽光:控股股東涉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擬罰款2.32億元
2024-05-07 20:57 -
華為蘋果同日對決,背后還有中韓面板之爭
2024-05-07 17:23 觀網財經-科創 -
歷史性一幕!iPhone在華市場份額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觀網財經-科創 -
45億加碼“五五購物節”,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國?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燒身了
2024-05-06 18:47 觀網財經-金融 -
舒適賽道紅利釋放,紅豆股份品牌轉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億人次出游,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
2024-05-06 12:16 觀察者頭條 -
巴菲特股東大會要點來了!回應減持蘋果、巨額現金儲備等
2024-05-05 08:28 -
武廣高鐵、滬杭客專等4條高鐵線漲價,漲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鐵世紀 -
深圳將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區域住房限購?深圳住建局回應
2024-05-04 10:27 觀網財經-房產 -
20張營業執照只有3家實存?央媒:問題在下頭,根子在上頭
2024-05-03 11:21 基層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
2024-05-03 09:39 觀網財經-房產 -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最新進展
2024-05-03 09:30 國企備忘錄 -
31省份“一季報”:蘇魯浙增速超6%,山西總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觀經濟 -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納指兩連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觀網財經-海外 -
南京公積金新政:包括宣城、馬鞍山在內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認互貸
2024-05-01 19:50 觀網財經-房產 -
美國當前經濟數據中,也許藏著高官接連訪華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關推薦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評論 16為避免海外“相殘”,這些中企正在行動起來 評論 35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評論 117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評論 141“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評論 210最新聞 Hot
-
怕特朗普再次阻撓?WTO想“提前任命”這個重要職位
-
德國提前大選時間定了,“朔爾茨失去了德國人民的信任”
-
以新防長放話:喘息?沒門
-
特朗普又要退?“大家都看向中國”
-
涉華問題,歐洲三大芯片商罕見集體發聲
-
“忠誠、對華強硬”…又一批重要人選曝光
-
沙特王儲罕見發聲:這是種族滅絕
-
“共和黨拿下眾院,特朗普將擁有超級執政權力”
-
“反華急先鋒”將成美國國務卿?
-
他不清算了?
-
美國押注這條鐵路挑戰中國地位,但…
-
澳最新民調出爐,“人們看破了‘中國威脅’的迷霧”
-
日本政府回應這一幕:吃了感冒藥
-
評論運動員外貌,美國解說員被無限期停職
-
“俄羅斯與伊朗這一步,值得驕傲”
-
“特朗普還沒上任,美國在這里已落了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