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振清:蔡英文會被臺灣政治摩天輪甩出去嗎
關鍵字: 蔡英文蔡英文就職臺灣經濟臺灣貧富分化武統論兩岸關系5月20日,蔡英文宣誓就職。當看到前馬英九離去的背影時,很多人也許會記起8年前,也是在同樣的日子,同樣的地點,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以壓倒性勝利從民進黨手中重新奪回政權,一時風光無限。如今風水輪流轉,“總統府”又迎來了民進黨人,送走了國民黨人。
今年初民進黨從“大選”中勝出后,筆者就曾在觀察者網撰文《民進黨執政與臺灣的新政治周期》,指出“從2008年到2016年,臺灣的經濟社會結構的變遷引發民意的重大變動,并通過直接選舉機制體現為政黨輪替的實現與政治周期的循環。這一幕恍若一個巨大的政治摩天輪,在不停的運轉中改變很多人的命運。”如今,蔡英文率領民進黨的中生代精英,依靠這個摩天巨輪般的政治周期攀上了臺灣的政治頂峰。
現代社會政治明星光環常常是不穩定的,其命運取決于民意起伏。今日臺灣民意的變動,往往是經濟快速波動和社會多重分化在特定政治事件或政策議題上的反映。當經濟波動不斷減幅直到失去動能、且社會分化日益固化的時候,一種不良的政治周期就可能浮現:黨派精英們想方設法要“公平分配蛋糕”,但受財政收支能力下降、貧富差距擴大以及認同分化的多重制約,公共政策左右為難,往往“順了姑情逆了嫂意”,難以滿足的大眾就會改變政黨偏好,拋棄一個政治明星,捧起另一個政治明星。這是一種缺乏經濟持續增長和整體福利擴張下的自我政治消耗,如果遇到認同矛盾則損耗愈重,沒有贏家,都是輸家。
基本上,這就是八年來馬英九和國民黨的執政命運。現在蔡英文一腳踏進這個周期,身處臺灣政治摩天輪的周期循環結構之中,她能擺脫馬英九的命運模式嗎?
內憂外患中,蔡英文能否擺脫馬英九的命運模式?
蔡英文的執政根基:一座亞太經濟整合中的孤島
擁有“亞洲四小龍”之一閃亮經濟地位的臺灣曾讓各國精英油然而生敬意,源自日本的“發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的高帽被奉送給臺灣及其東亞鄰居。在自由市場和計劃經濟之外,人們在這個地區仿佛發現了人類經濟發展的第三條道路——一種兼具政府干預與市場動力的混合經濟模式。
然而最近十多年來,臺灣的外貿榮景逐日黯淡,產業競爭力下滑,經濟增長乏力,它在世界經濟中日益邊緣化,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李登輝和陳水扁的戰略失誤。今天,臺灣已經成為亞太經濟整合中的政治經濟孤島,除了資訊產品由于WTO信息技術協定(ITA)享有免關稅保障之外,難以為重要產品進入各國市場爭取到優惠關稅待遇,產品競爭力以及原有的產業優勢不斷流失。
外貿的萎縮對以出口為命脈的臺灣經濟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因為自2010年以后臺灣的低端出口產品面對東盟國家時已無優勢,高端產品例如面板、電子零配件、芯片等機電產品面臨韓國的激烈競爭,甚至有逐步失去大陸市場之虞。同時,大陸科技產業也有自身的發展需求,臺商聞之色變的“紅色供應鏈”開始崛起。如此,作為臺灣經濟頂梁柱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競爭力優勢即將不保。同時,在臺商和外商投資信心不足的時候,在消費能力受就業不穩、薪資停滯的時候,在生物科技、醫療、文創等產業不足以支撐起臺灣經濟大廈的時候,在臺企無法突破代工生產模式的時候,臺灣從經濟短暫波動走向持續下滑的可怕前景并非不可能。2015年臺灣GDP已經保不住1%的增長率,預估2016年也難有起色。
這就是2016年民進黨執政的經濟基礎,是蔡英文今后無法擺脫的經濟夢魘。在這樣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狀況下,近年來,臺灣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斷下滑,已從最高峰的1990年的25%掉到目前15%左右。這意味著政府的財政能力不斷下降,刺激和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將隨之下降,同時民生福利幾無提升之機。臺灣財政的經濟發展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已從1993年的31%的最高峰攔腰落到2014年15%的低谷;民生福利支出的占比則從九十年代初的不足10%逐漸爬升到2011年的近20%,但此后四年來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說明臺灣官方除了維持既有福利現狀以外,已無余力再根據社會結構的變化增添福利項目或者擴張福利基礎。而蔡英文競選主張中的20萬戶社會住宅建設、青年創業、邊緣群體照顧、都市更新加速、北中南部均衡發展等無一不需要大量的財政資金支持。如此狀況,巧婦焉能做無米之炊?
因此,蔡英文當選后,一邊在絞盡腦汁琢磨兩岸政策說辭,一邊在想方設法準備出手刺激經濟動能。假如臺灣經濟狀況繼續低迷下去,政治摩天輪的轉動只會加快,不會暫停,而馬英九的今天將會是她的明天。
對蔡英文來說最現實的選擇,就是既要設法穩定兩岸經貿關系現狀,也要爭取臺灣工商界的投資信心和配合。這兩方面是她從選前到就任初期投入精力極大的工作。因為有經濟實務經驗的人都會看出,她近年來所主張的“內需經濟”、“以創新為動能的經濟發展模式”等理念,落到實處無非都市更新、醫療照護、精致農業、民宿服務、物聯網、新能源等具體的產業,要么產值弱小,要么緩不濟急,不足以扛起突破臺灣經濟困境的重任。近來,她在多個縣市闡述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發展策略,提出將在臺灣北中南部同時打造五大產業創新體系,涵蓋綠色能源、防務產業、生物醫藥、亞洲硅谷、智能機械等,希望讓各種產業政策同時發揮作用,堆大“柴火”驅散景氣寒流。但其致命缺陷在于無視外貿的萎縮和大陸市場的流失,因為沒有市場的創新是沒有產業生命力的,而臺灣內部狹小的市場不足以支持蔡刺激經濟動能的產業計劃。此外,她十分渴望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經濟伙伴協議”(TPP),但由于TPP在勞工、環保、政府采購等方面標準極高,臺灣能否順利加入還有很多變數,而且即便加入也很難短短幾年就能幫助臺灣經濟脫困。
所以,目光只能回到兩岸——今后兩岸經貿關系仍然是臺灣發展的最重要動力源。根據我們的實證研究,十多年來,臺灣對大陸的投資占對外投資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0%以上,對臺灣GDP增長的貢獻率最大的是臺灣對大陸的投資,其次是對大陸的出口。可見兩岸經貿攸關臺灣經濟命脈。
圖1:1996-2014臺灣對大陸投資占對外投資百分比(%)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如此,經濟問題再度回到政治層面:如果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不能得到大陸的信任,如果繼續擱置兩岸服貿、貨貿,那么臺灣所占有的大陸市場份額遲早落入其國際競爭對手的手中。更何況,由于她迄今不承認“九二共識”,臺商和外商普遍投資信心不足,大都停足觀望兩岸局勢,有的甚至準備撤資臺灣,這對今后臺灣經濟發展都是雪上加霜的事。
近來,蔡英文力推“新南向政策”,試圖將臺商的投資和貿易引向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印度等地,希望能夠開創一個脫離中國大陸的經貿空間。不過,這種官辦經貿政策有逆自由市場潮流而動的問題,能否推動得了尚存疑問——十多年前李登輝“南向政策”的失敗就是前例,即便碰到推進的機會也緩不濟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