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文化與經濟資本三重結盟,城市改造為何還是失敗了
在城市活力與城市壓力并存的當下,政治資本、文化資本與經濟資本三者結盟下的深圳南頭古城的改造,植入了一種基于全球化的中產階級的審美與生活標準。它在重塑城市空間格局的同時,也造成了對原住民生活網絡與自發秩序的干預,終致產生了一系列的新的社會問題,并增加了城市治理成本。[全文]
-
報告:北京高凈值人士密度全國最高,每1萬人中就有78名
根據4月8日建設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統計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為147萬億元人民幣,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6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穩居全球第二。[全文]
-
唱反調?馬來柔佛州長:歡迎外國人購買“森林城市”
馬來西亞柔佛州州長奧斯曼?沙比安當天稱,歡迎外國公民購買位于馬來西亞南方柔佛州,由中國開發商開發的“森林城市”項目。并稱“這是一個能為馬來西亞人提供就業崗位”的項目,這番發言與日前馬來總理馬哈蒂爾所說的“不允許外國人購買”相悖。[全文]
-
六成韓國中產退休后可能成為困難群眾?
中產階層的衰落并不是韓國獨有的問題,社會兩極化也不是韓國特有的現象。自20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席卷全球以來,中產階層衰落和社會兩極化便一直處于進行時中。也正因如此,使得這些問題獲得解決的前景更加撲朔迷離。[全文]
-
吃不好睡不夠:超6成白領自稱"過勞肥" 支持列入"工傷"
“每天從早忙到晚,累得夠嗆,本以為會變瘦,結果體重反而一路飆升?!边@是在某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白領王晶的吐槽,不過,這是許多白領職場生活的一個縮影。日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中智外企服務分公司發布了一組白領健康數據。在隨機調查的數千名白領中,超過六成的白領認為自己“過勞肥”。對此健康專家表示,“過勞”確實會“肥”,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運動量少、飲食不規律以及壓力過大。[全文]
-
人民日報:“中產教育鄙視鏈”上無贏家
近日,網上流傳一個“中產鄙視鏈”,比如旅游,出國的鄙視去港澳臺的,去港澳臺的鄙視在國內旅游的;上學,坐豪車的“鄙視”坐好車的,四個輪的“鄙視”兩個輪的等。對此,人民日報6月1日發表題為《“鄙視鏈”上無贏家》的文章指出,“拼爹”的孩子們,就算比拼贏了,你是靠自己贏的嗎?輸了,要心里清楚“拼爹”不是本事,“拼自己”才是真功夫。[全文]
-
年收入10到50萬的中產為何“最焦慮”?
各類報告顯示,中國中產階級有著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卻又活在不安與焦慮之中。 而中產階級的焦慮來自于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以及財富增值等多個方面。蘇寧金融研究院的專家認為,中產階級是社會中最焦慮的一群人,而焦慮是經濟發展的必經階段,不必對這種焦慮過分恐慌。[全文]
-
年薪10-50萬新銳中產:最愛刷手機 六成要還貸
智聯招聘最近發布了一個2017最新版本,并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新銳中產”。根據這份《2017年中國新銳中產調查報告》,“新銳中產”是指年薪10萬-50萬元的人群。報告認為,當前的新銳中產是一個矛盾鮮明的群體,即“對現狀的清晰認識+對未來的無限迷惘”。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給中產帶來一些欣慰,但不安與焦慮才是中產光鮮外表下最戳心的痛點。[全文]
-
人民日報公號:階級固化不能成立 王寶強就是例子
微信公號“人民日報政文”(ID:rmrbzhw)4月12日發表題為《“階級固化”的論調不能成立》的文章指出,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階級固化”的國家。這是由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造就的獨特現象。[全文]
-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聽聽他們的故事
北京青年報今日(24日)刊發5篇關于“北上廣”的青年話題文章。文章講述了年輕人對北上廣去與留觀點分析。[全文]
-
美智庫:全球中產激增 中印貢獻或超7成
據界面新聞報道,近日,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發布有關中產階級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約有32億人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平。而這一數字比此前所估算的多出約5億人。下一波新增的10億中產階級人口中,將有88%出現在亞洲。這其中,中國新增中產階級可能達到3.5億人,印度可能達到3.8億人。[全文]
-
社科院:2016年城鄉收入增速放緩 中等收入群體比重37.4%
12月21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1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以下稱《藍皮書》)?!端{皮書》指出,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低于6.7%的經濟增速。[全文]
-
北上廣年入30萬家庭壓力大 七成不認為自己是中產
北上廣新社會階層家庭年收入20萬到30萬,看起來生活光鮮,但64.7%的受訪者認為其家庭不屬于“中產階層”。[全文]
-
城市中產的“后院”政治能走多遠
當下中國城市中社會不平等和空間不平等相互強化。中產階層占據了城市中較為有利的空間和地段,低收入群體在城市更新和再開發中則被迫不斷遠離城市中心。人們形象地用“內環講英語、中環講普通話、外環講上海話”來描述不同階層在上海這所特大城市中的位置演變。[全文]
-
“中產階級”這個網紅
最近中產階級很焦慮。今年的熱帖,只要從“中產階級”入手,就能雷霆萬鈞席卷網絡。比如談匯率問題,起個“中產階級會被洗劫一空?”的標題,不需要給結論和判斷,閱讀量就會紛至沓來,想想頭皮都會變麻?!澳耆?2萬屬高收入”只是新近一例而已。[全文]
-
年收入12萬要被加稅?財政部:謠言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減輕中等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揮收入調節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然而,卻隨后引發了“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等觀點,對此,財政部專家進行回應。[全文]
-
社科院:北京中間階層占55% 年收入25萬
調查結論顯示,北京的中間階層規模比例大約是55%,上海大約是51%,廣州大約是42.5%。北京的中間階層收入最高,年收入為256016元。其次是上海中間階層的年收入219770元,廣州的中間階層年收入最低,為170037元。[全文]
-
美國“中產”去哪兒了?
美國中產階級正在受到富有階層和貧困階層兩者的擠壓,不安全感正逐漸籠罩著他們。面對當下美國的現實,作者提出眼下對1.2億美國中產家庭來說最嚴肅的問題:誰真正理解我們?誰能給我們指出一條可行的出路,幫我們擺脫實際收入增長停滯的窘境,幫我們擺脫影響幾代人的不安全感?[全文]
-
內地家庭月入4.5萬才自認中產
在中國,到底有多少錢才能算中產?一個月領個1萬元稅前薪水早已經被網友們驚呼“中產的拖了后腿”了,最新一份關于東北亞地區(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韓國)的中產階級調查則顯示,中國大陸自認為是中產的家庭月收入在45202元(合6858美元),這一數字在四個地區中排名第二,超越了臺灣和韓國。[全文]
-
外媒:中共不怕中產 中產支撐中共
外媒解讀習近平“首個全面”:中產階層是社會穩定重要力量。中共不怕中產階級,中產階級支撐中共的正當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