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宇:去美國學習人文科學?我有話要說
最后更新: 2024-07-02 07:36:41讀書越多,為什么讀書越少?
其實我很不喜歡那個教方法論的老師,因為他幾乎集合了美國學者的一切刻板印象,自以為是,愛講沒人笑的笑話,而且對待其他國家的人非常傲慢。最典型的是,他多次跟我們聲稱沒有必要研究其他國家的政治,我們系的什么拉美研究歐洲研究都不需要,只要研究那些普世的理論就可以了——顯然,他自己研究的是美國政治。當然,他這種態度是很多研究美國政治的學者共有的。
因此,當2016年我們系研究美國政治的老師們集體翻車的時候,很多其他領域的老師在震驚之余,其實也有幸災樂禍的感覺:你們連這么簡單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還有資格嫌棄我們?這不活該嗎?
所以,整體來說,對于那個方法論課程的老師,一個看不起國別研究卻連美國政治都看不懂的美國學者,我沒有什么好感。
不過呢,復雜的地方在于,當他批改我的論文時,他確實是認真的。我論文中的邏輯問題,缺少的論據,甚至于我的用詞包含了怎樣的假設,我的研究問題預設了什么立場,他都看得非常清楚。他是懂得如何科學研究問題的,并且也幫助了我在這方面有所提升。
但是在2016年大選之前,我聽過他以及其他美國政治老師如何評論特朗普,如何預測大選。就和當時美國的大多數精英一樣,他們對于美國正在發生什么一無所知,對于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想什么毫無概念,因此即便特朗普很可能贏得大選的證據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知道怎么串聯起來,而是選擇了無視那些證據。
仔細想想,這樣一個精通科學方法論的學者,卻完全不懂得如何將這種方法論運用到研究美國政治上,就這樣在自己的本行上翻了車,這既可笑,又可悲。
正如我反復強調的,這不是他個人的原因,是美國政治學界的系統性問題。一個能夠說出“我們只需要關注普遍規律就夠了”的學者,他從一開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美國在發生什么。所以他們即便在2016年之后修正了自己的看法,也并沒有修正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
但是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全世界社科學者的一個普遍問題,他們的眼界非常狹隘,并且往往將這種狹隘包裝成專業,甚至以此為榮。
很多我接觸的學者,他們是真的整天埋頭在文獻里,頂多再看點推送來的主流媒體報道,就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全部認知渠道了。有的學者非常自豪,說他要讀多少多少論文,一點娛樂也不需要,就是全身心投入學術……我是有點懷疑這樣產出的學術到底有多高的質量的。當然,學界就是一個需要卷的地方,你確實需要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于看論文發論文。但是作為社科學者,作為將復雜的人類社會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只看論文和主流媒體是完全沒法讓你理解你的研究對象的。
比如,你就是每天看一萬篇計量論文,你把你的政治學量化方法磨煉到天下第一,但是理解不了特朗普背后的社會基礎,看不到美國社會發生的變化,那么你的計量模型和對數據的解讀還按老一套的來,那必然會出問題。有些老資格的學者,最后跟孔乙己一樣,講起茴字有幾個寫法頭頭是道,但是對這之外的事物就毫無理解。一把年紀了還是困在自己的圈子里,這樣的人我見得太多了。
當然,這不能全怪他們,這就是體系使然。別說他們了,我都覺得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封閉了,可能過幾年我也要變成自己如今嘲笑的對象了,批判總是比建設容易的。前些日子趙鼎新教授的訪談刷屏了,雖然我并不是完全贊同他的研究思路,但是他對學界的看法跟我一直以來吐槽的也沒什么區別,只是有些話他能說我就不能說。但不管誰說都是一樣的,中外學界的現狀如此,有著更深的原因。
無論如何,如果這個學術體系本身就是僵化的,不能反映社會變化,那么你越擅長于這個體系,越陷入其中,你對現實的理解反而越少——所謂書讀得越多,書讀得越少,這就是社科相對論。
有些論文讀起來,真不如去網上沖浪。網絡社區當然不代表世界,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但那些社科研究也不過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你越是明白其中的片面和偏向,你越能夠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你不能把網上的東西當做全部,但也不能當不存在。
當然啦,社科學界對于網絡社區也是有研究的,比如流行的“文本分析(content analysis)”方法,就是去用量化方式來統計網絡社區上的關鍵字等信息,并對網絡輿論和信息傳播進行分析。老實說,我覺得這種高高在上的所謂中立客觀,仍然不如親身去所謂的“網絡糞坑”里高強度沖浪,去真正理解那些被扣上“民粹”“暴民”帽子的人在網上說什么,為什么這么說,背后是什么樣的心理狀態——人,才是一切的關鍵。
當然,除了網絡社區,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會為你提供論文之外的信息。電影啊文學啊這些就不多說了。2017年初有一款名叫《林中之夜(Night in the Woods)》的游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游戲看似可愛的畫風之下,講述的是一個憂傷而驚悚的故事,反映了美國銹帶的很多社會現狀。因為制作者也正是匹茲堡的居民,所以游戲里面所表達的那種哀傷與衰敗的氛圍和一種無奈卻積極的情緒,和我在匹茲堡及其周邊地區親身感受到的東西,是完全一致的。而其中一名游戲制作者在幾年后自殺身亡,這件悲劇本身也是美國近期一些社會思潮的反映。
所以為什么我會對中美關系有著悲觀的預期,同時對于中國的發展有著樂觀的預期,因為得益于我的多專業背景和信息獲取能力,我看到的東西比絕大多數人多。我能看到,當前我們和平與發展的代價是什么,中國上下從民眾到政府在背后付出了什么并且將要付出什么。我同樣也能看到過去幾十年很多人所熟悉的印象中的世界,并不是歷史的常態,甚至也從來不是我們當前這個世界的現狀。
確實,我反復強調過,單純地以小見大是不可取的,因為你并不能獲得事物的全貌。但是,如果你將諸多以小見大的碎片拼接和聯系起來,相互比對,你總能獲得更多的東西,并且逐漸逼近事物的全貌。信息的廣度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整日沉浸于自己圈子里的大多數人,特別是社科學者來說,更是如此。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岳冠東 
-
事關AI,聯大通過中國提出的決議
2024-07-02 07:13 中國外交 -
美最高法院:特朗普無權因私人行為而免于起訴
2024-07-01 23:12 美國政治 -
以色列在加沙試點逐漸取代哈馬斯,被哈馬斯武力挫敗
2024-07-01 23:04 巴以恩仇錄 -
波蘭最新表態:不會向烏克蘭派兵
2024-07-01 22:43 烏克蘭之殤 -
匈牙利“接棒”:歐洲人民要和平發展,精英只帶來戰爭
2024-07-01 22:05 歐洲亂局 -
中菲將加強執法合作,共同打擊跨國犯罪
2024-07-01 21:39 南海局勢 -
德國選擇黨叫好:勒龐是我們的榜樣
2024-07-01 20:59 德意志 -
上合峰會在即,“白俄將正式加入”
2024-07-01 20:49 上合組織 -
“寧愿死也不參軍!”他們砸車點火,抗議征兵
2024-07-01 20:41 巴以恩仇錄 -
中國駐美使領館領區調整
2024-07-01 20:35 中美關系 -
兩名中企人員在菲遭綁架,“家屬支付300萬贖金仍遭撕票”
2024-07-01 20:33 -
接掌歐盟前一天,匈總理宣布組建歐洲議會新黨團
2024-07-01 19:44 歐洲亂局 -
“美國還有十年時間阻止中國成為第一,可是...”
2024-07-01 17:18 中美關系 -
美民主黨金主:都怪這對夫婦,倆騙子趕緊走人!
2024-07-01 16:36 美國大選 -
新加坡前外長:美國想按自身形象改變中國,完全不現實
2024-07-01 16:02 -
“牢牢掌握戰略資源”,中方這項新規引國際關注
2024-07-01 16:00 能源戰略 -
中國將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
2024-07-01 15:44 -
NASA稱中國未邀請其參與研究月壤,外交部:美國政府允許嗎?
2024-07-01 15:41 航空航天 -
“誰該負責?拜登親人與團隊互相指責”
2024-07-01 15:10 -
巴黎、里昂爆發大規模抗議
2024-07-01 14:25 法國見聞
相關推薦 -
“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424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64“他,殺死了美國司法” 評論 217五角大樓“緊張”:一旦他下這種命令,該如何應對? 評論 197這個對華“鷹派”,即將回鍋? 評論 172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