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宇:入戲不要太深,像欣賞比賽一樣圍觀美國大選就行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周德宇】
今年的美國大選終于要在喧囂和混亂中走向尾聲了,我感覺自己就好像在看一出長達數(shù)月的體育賽事:
兩方對壘,贏家只有一個;圍觀的人很多,真正下場的人很少;激烈和緊張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而無論局勢多么艱難,劣勢一方仍然有一線生機,勝負的懸念會保留到最后一刻,也就是即將來臨的大選日……
唯一的區(qū)別是,在美國大選中,比賽時長是固定的,必須要在選舉日展開最后的決戰(zhàn)來一決勝負(當然,還有分不出勝負要靠場外裁判解決的可能性)。
網(wǎng)友們評論著選情和策略,就跟評論著場上局勢忍不住替選手指導打法一樣;網(wǎng)友們討論著黨派和政客,就好像討論著自己關注的隊伍和選手為他們加油助威一樣;網(wǎng)友們解讀大選前的突發(fā)事件和各方應對,就好像解說一場激烈的對抗分析選手們的決策……
有人可能會說了,選舉總統(tǒng)這么重大的事情,被很多人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選,是決定美國甚至世界命運的選舉,怎么就被我說成像電子競技一樣的兒戲呢?
但是選舉政治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競技,只不過規(guī)則更加多變,獲勝者的獎勵更加豐厚,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罷了。
而且對于絕大部分美國人來說,除了最后投票的一瞬間獲得的所謂守護民主的滿足感(很多人最后還投不上或者不會去投票),他們在整個選舉過程中獲得的最大效用,可不就是欣賞一場比賽嘛。
美國人在16年前選上了奧巴馬,相信他能夠帶來改變,結(jié)果是給特朗普的上臺鋪平了道路。美國人又在8年前選上了特朗普,想著他這樣的政治新人大力出奇跡,然而幾年后特朗普搞得天怒人怨又被趕下了臺。到最后,美國人在4年前把拜登選了上來,想著他能夠撥亂反正。這次倒好,拜登干得還不如特朗普,連競選連任的機會都沒有了,反而是特朗普又被請了回來……你說美國人這些年不是選了個寂寞嗎?
馬斯克力挺特朗普 視頻截圖
選舉能改變的事情很多,但是也很少。
畢竟,旅途的意義不是終點,而是走過的路。重點不是他們手中影響力近乎于零的選票,而是在整個大選中持續(xù)的參與,讓他們擁有對國家政治的掌控感和歸屬感。
很多中國人入戲太深,要么是覺得特朗普才是正義的化身能夠鏟除邪惡的建制派,要么是覺得哈里斯才代表著民主自由能夠消滅極端分子,要么是覺得誰誰上臺就可以對中國和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這都是對美國政治毫無理解的表現(xiàn)。
如果你對美國政治理解得夠多,你就只會有一種正確觀察美國大選的態(tài)度,那就是看戲。
你抱著嚴肅的態(tài)度去觀察美國政治,那你只能看到無趣的反動和庸俗。但如果你抱著看戲的態(tài)度,你會發(fā)現(xiàn)處處是樂趣。
政治生活要是都這么有意思,還用得著擔心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嗎?要是社會上的矛盾和爭執(zhí),可以被一場競技來解決,那不是人類社會的偉大發(fā)明嗎?如果我們把這么優(yōu)秀的制度引進來,每隔四年就從肖戰(zhàn)和蔡徐坤中間選擇一位大統(tǒng)領來教我們?nèi)绾未骺谡郑欢〞欣谏鐣椭C與世界和平……
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分享圍觀這么一場宏大競技的樂趣。
所以我就在這里稍微科普一些有關這次大選的常識,并且?guī)е蠹襾矸治鲆幌庐斍暗木謩荩峁┮恍┙庾x和預測選舉結(jié)果的思路。
決賽日期——11月5日
首先是大選的圍觀日期。美國法律規(guī)定,大選日應當是“11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后的第一個星期二”,那么今年的大選日就是11月5日。按照慣例,北京時間11月6日的早上(美國時間11月5日的晚上),選舉的計票結(jié)果就會陸續(xù)出來。如果局勢明朗,11月6日的下午(美國時間11月6日凌晨),我們就會看到一方發(fā)表勝選演說另一方發(fā)表敗選演說,結(jié)果就塵埃落定了。
但是2020年的大選就沒有按照慣例走,大量的郵寄選票和提前投票不光帶來了額外的計票時間,也帶來了大量的對于選舉公平的爭議。所以2020年大選的選舉計票結(jié)果是過了將近一周才大致確定,而敗選的特朗普則是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承認失敗,仍然認定他才是2020年真正的贏家。
考慮到2024年大選的選情膠著,雙方差距不大,我們很可能還是要等到各州投票全部統(tǒng)計完才能知道結(jié)果。再加上雙方可能對于大選程序有各種各樣的質(zhì)疑和爭執(zhí),落后的一方未必會乖乖認輸,可能還要再圍觀很長一段時間的賽后撕逼環(huán)節(jié),才能得知最終的勝利方。今年的12月11日是選舉結(jié)果正式得到認證的日期,而12月17日則是各州選舉人正式投票的日期。往年這些程序都不過是走過場,但如果今年的劇情和2020年類似,這些日期就也將具有重要意義。
對陣雙方——民主黨與共和黨
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對陣雙方,當然是曼聯(lián)和曼城……啊不對,紅色方與藍色方,也就是共和黨與民主黨。自古紅藍出CP,在美國大選里也不例外。共和黨的代表顏色是紅色,而民主黨的代表顏色是藍色。
所以,當你看到“紅州”或者“藍州”,“變紅”或者“變藍”,以及任何與大選相關的圖表和地圖上的紅色與藍色時,你就知道這些顏色代表什么了。
當然,共和黨是紅色,民主黨是藍色,也完全是歷史的偶然。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兩黨是沒有代表色的,當各家媒體報導選舉結(jié)果的時候,都各自有一套標識策略。比如當年里根贏得大選的時候,有的媒體會把里根贏下的州標成紅色,有的媒體反而會把里根贏下的州標成藍色。實際上,冷戰(zhàn)時期,紅色是不受兩黨歡迎的,畢竟會讓人想起蘇聯(lián)和共產(chǎn)主義。
但是到了2000年大選的時候,各家媒體為了避免混亂,第一次決定統(tǒng)一標識策略,把執(zhí)政黨標識成藍色,在野黨標識成紅色,于是民主黨就成了藍色,而共和黨成了紅色。而媒體的統(tǒng)一報道,讓這一顏色印象深入人心。于是在后來的選舉中,即便共和黨成了執(zhí)政黨,它們也仍然保留著紅色的代表色,而民主黨下了臺也保留著相應的藍色代表色……
所謂的紅藍之爭,其實歷史也沒我們想象的那么長。不過不管怎么說,這套顏色思路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是不會有啥大的變動了。
我們接下來看對陣雙方的選手。
2024年美國大選民主、共和兩黨正副總統(tǒng)候選人。 作者供圖,下同
相信不用我多做介紹,大家都認識紅色方的總統(tǒng)候選人特朗普和藍色方的總統(tǒng)候選人哈里斯。特朗普正如我們熟悉的那樣,一個老白男,一個富二代,一個政壇的異數(shù),一個從上到下都充滿了爭議和節(jié)目效果的人。而哈里斯,在各方面都被視為特朗普的反面,一個少數(shù)族裔年輕女性(年輕是相對而言,哈里斯也是60的人了),一個在政壇耕耘了多年的傳統(tǒng)政客。
不過哈里斯的“傳統(tǒng)”也是相對于特朗普而言的,在民主黨內(nèi)部,哈里斯也曾經(jīng)被視為激進派。而哈里斯今年能夠得到總統(tǒng)候選人的位子,也是源自拜登退選的意外,而非正常安排。無論是按照黨內(nèi)資歷排位還是按照黨員初選選舉,哈里斯都不太可能成為候選人。所以某種程度上講,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哈里斯,都并非各自黨派的“傳統(tǒng)”代表。但正如特朗普這些年重塑了共和黨基本盤一樣,時間一長,“非傳統(tǒng)”也遲早會變成“傳統(tǒng)”。
我們再說到特朗普和哈里斯的副總統(tǒng)候選人,萬斯和沃爾茲。萬斯這個人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詳細分析過,他一直被視為特朗普的接班人,未來的政治新星。而沃爾茲則是哈里斯為了大選臨時找來救火的,本身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和資歷。
無論如何,副總統(tǒng)在美國政治里是個非常尷尬的角色,他們的主要職能和人生使命就是當總統(tǒng)掛了的時候頂上去,加上一個參議院議長的職務(只能在平票時投票,一般不參與討論)。除此之外,副總統(tǒng)在政治決策中能起什么作用,就沒有固定說法了。
所以大部分時候,選擇誰來當副總統(tǒng),主要是為了給總統(tǒng)加buff,幫助總統(tǒng)吸引更多的選民,并整合黨內(nèi)其它政治勢力的支持。所以哈里斯為了補充自己的女性少數(shù)族裔身份,會選擇沃爾茲這樣一個“老白男”,來爭取更多老人和白人選民的支持。而特朗普由于這次完全掌控了共和黨,不再需要爭取建制派的支持,也就打破慣例,選擇了和自己類似的萬斯作為副手。但是萬斯作為一名年輕精英,也可以稍微彌補一些特朗普年老和不夠精英的特質(zhì)。
當然,副總統(tǒng)總歸也是權(quán)力中心的一員,只要有野心,總會有發(fā)揮的空間,即便不是哈里斯這樣直接取代總統(tǒng)上位,也可以像拜登那樣積攢政治資本,日后圖謀總統(tǒng)大位。不過這就不是我們現(xiàn)在需要關心的事情了,對于眼下的總統(tǒng)大選來說,副總統(tǒng)候選人仍然是相當次要的角色。
最后稍微介紹一下對陣雙方的立場吧。
傳統(tǒng)上,民主黨代表自由派,政治上支持大政府,經(jīng)濟上支持一定的政府干預,文化上較為世俗和開放,主要獲得少數(shù)族裔和城市中產(chǎn)的支持。在近些年的具體議題上,民主黨一般支持墮胎,支持禁槍,支持增稅,支持政府醫(yī)保,支持全球化和移民,支持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而反過來,共和黨代表保守派,政治上主張小政府,經(jīng)濟上主張自由放任,文化上支持宗教傳統(tǒng),主要獲得郊區(qū)白人和商界人士的支持。
但實際上,在近些年的具體議題上,各自的立場都是為黨爭服務的,并不一定符合其“傳統(tǒng)”邏輯,而是變成了凡是民主黨支持的,共和黨就反對,凡是民主黨反對的,共和黨就支持。比如傳統(tǒng)上共和黨應該支持自由貿(mào)易,反對干預經(jīng)濟,但在新一代MAGA理念引領下的共和黨卻完全相反。
因此,如果你仔細去觀察兩黨各自的主張,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這些口號如果放到一起,并不能邏輯自洽,甚至會相互矛盾。但是畢竟黨派的任務是拉攏選民,先給自己疊上buff,靠各種議題和立場來吸引選票才是正事。
所以黨派的各種立場就是這樣逐漸改變的。比如共和黨曾經(jīng)是解放黑人的政黨,而民主黨是站在南方白人一邊的。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如今民主黨反而取得了黑人等少數(shù)族裔的壓倒性支持,而共和黨成了主要依靠白人的政黨。
正如我的文章在之前頻繁提到的,最終最能團結(jié)各自選民的議題,最能區(qū)別兩黨的議題,永遠是身份政治。比如像馬斯克這樣的新能源產(chǎn)業(yè)代表,本來應該是民主黨的支持者,但是卻因為身份政治的原因變成了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
而在身份政治之外,那些經(jīng)濟、政治和外交議題,兩黨之間的區(qū)別其實沒那么大,也沒那么需要在選舉前過多關注。一方面是政客們總會畫餅,許下他們其實并沒有興趣履行的承諾。而另一方面是很多事情的發(fā)展都有各自的客觀規(guī)律,即便政客們真心想做,也未必能做成。比如特朗普上臺之后,就是真的建了墻,也沒有擋得住非法移民。而拜登上臺之后,該打貿(mào)易戰(zhàn)打貿(mào)易戰(zhàn),該反華反華,即便民主黨嘴上說得好聽,亞裔也仍然是種族鄙視鏈底層,這些都是不會變的。
所以我們不需要在乎對陣的雙方代表了什么理念啊政策啊群體啊,他們誰都不代表,他們只是在爭奪勝利的對立雙方,僅此而已。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日本防衛(wèi)大臣:朝鮮發(fā)射至少7枚彈道導彈
2024-11-05 08:26 半島火箭 -
“辛瓦爾死前三天沒吃任何東西”
2024-11-05 08:18 巴以恩仇錄 -
韓日稱朝鮮發(fā)射彈道導彈,朝方暫無回應
2024-11-05 07:27 朝鮮現(xiàn)狀 -
國合署:中方愿向西班牙政府和災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024-11-05 06:44 -
金與正:朝鮮將毫不動搖地堅持自衛(wèi)性核遏制力強化路線
2024-11-05 06:35 朝鮮現(xiàn)狀 -
舌戰(zhàn)沙利文妻子,美華裔共和黨女議員火了
2024-11-04 23:06 美國政治 -
孟加拉國拖欠8.5億美元電費,印度前首富上手段了
2024-11-04 22:53 -
韓正會見日本經(jīng)濟同友會訪華團
2024-11-04 22:02 中日關系 -
親歐派贏了,她還特意用俄語說…
2024-11-04 20:45 歐洲亂局 -
“史無前例,簡直荒謬!”瑞士高校加強對中國學生審查引爭議
2024-11-04 20:07 -
?滿場法國觀眾,五次返場和歡呼,中文版話劇《悲慘世界》法國盛大演出
2024-11-04 19:26 文化 -
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在京舉行:不應也不會“脫鉤”
2024-11-04 18:40 中日關系 -
中方起訴歐盟,商務部介紹具體情況
2024-11-04 18:26 -
“這個問題的決定權(quán)在中國不在美國”
2024-11-04 18:19 -
“特朗普民意基礎更好,但……”
2024-11-04 16:45 美國大選 -
外交部:中印兩軍正落實方案,進展順利
2024-11-04 15:56 龍象之間 -
“美國關稅緊咬,中國太陽能企業(yè)找到新路子”
2024-11-04 14:22 中美關系 -
“他極度親中,或擔當中美關鍵對話者”,可前提是…
2024-11-04 13:58 特朗普 -
猶太人掌握美國?“這個說法有點夸張”
2024-11-04 13:55 美國大選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