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洪建:歐洲政治“三分天下”,但對極右翼政黨也是一次考驗
正如外界預測的那樣,本次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政黨的抬頭令歐洲議會整體出現“右轉”。面對慘敗,代表中間政治路線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解散議會、提前選舉,“賭上了政治前途”。
歐洲議會傳統上被認為實際權能較弱,但在2009年《里斯本條約》生效后,其立法權已經大大提升。歐洲議會本次選舉體現出的“右傾”趨勢,會對歐盟政局、成員國政治、對外立場產生多大影響?中國該如何面對歐美政治中不斷升溫的右翼民粹主義勢力?
觀察者網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歐盟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對話,帶來深度解讀。
【文/觀察者網 郭涵】
觀察者網:正如外界預測,歐盟多個成員國的右翼政黨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中表現強勁。為何在這屆被認為“史上最重要”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右傾化”的現象引發了如此大的關注?
崔洪建:近年來歐洲議會選舉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一個重要背景在于:歐洲議會逐漸成為歐盟內部極右翼勢力、民粹政治勢力影響力上升的一個集中體現。許多歐盟國家的極右翼政黨在本國未必能獲得較高的支持率,但往往在歐洲議會的選舉中表現良好。比如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瑪麗娜·勒龐領導的、被認為是極右翼的法國國民聯盟黨,得票率大勝馬克龍的復興黨。
為什么本次歐洲議會選舉比上一屆更引人注目,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去年以來,即歐洲的新冠疫情大流行過去后,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極右翼政黨反彈期。這些政黨的發展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抑制。待疫情結束,包括意大利、荷蘭等歐盟內部比較重要的國家,都出現了被認為是極右翼政黨的上臺執政。而大多數國家的主流政黨,尤其是左翼政黨,處境則越來越困難。
第二個原因是歐洲正處在一個“內外交困”期。極右翼政黨通過這次選舉在歐洲議會做大,可能會對接下來5年歐盟機構的部分決策方向產生影響,甚至導致逆轉。比如在移民和難民問題、綠色轉型的問題上,多數極右翼政黨都批評歐盟之前的政策主張。尤其是在目前多數國家財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不太愿意付出較大的代價去推進綠色轉型。
觀察者網:除了意料之中的兩個極右翼黨團議席增加外,綠黨/歐洲自由聯盟丟失了18個席位,作為中右翼主流的歐洲人民黨團新增了10個議席。如何評價這次選舉后,歐洲議會具體政治格局的變化?
崔洪建:這要分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歐洲議會的議席格局與政治風向主要基于黨團來劃分。過去最大的兩個黨團,中右翼的人民黨團(EPP)與中左翼的社會黨團(S&D),基本上代表了歐洲的中間政治主流。
近年來,歐洲各國的政治變化出現了“兩化”的共性,一是極化,過去的中間道路越來越走不通了:中左翼政黨越來越被更具有鮮明左翼特色的政黨所取代,中右翼政黨無論是政治主張還是具體政策,都在向極右翼靠攏。
比如在德國議會,中左與中右翼政黨很難再像過去那樣搞“大聯盟”,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過去被認為是一個中右翼政黨,但如今的右翼色彩越來越鮮明,越來越開始拋棄曾經的中間路線。在2019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這種分化態勢更為明顯,不過當時馬克龍領導的復興歐洲黨團強調中間路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極化現象。
這一次選舉結果出來后,馬克龍的復興黨慘敗給勒龐的國民聯盟,體現歐洲議會的中間政治派系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歐盟國家的政治極化現象會越來越嚴重。
第二個變化就是碎片化,許多邊緣小黨開始聯合挑戰主流政黨,尤其是在一些中東歐國家,包括意大利也是如此。這進一步造成了歐洲議會政治格局的碎片化,即大黨不強、小黨不弱。
而這種分化與極化的趨勢,看似令歐洲議會中不同黨團之間的界限越來越分明,中間地帶在減少。然而小黨彼此間的政治主張未必完全一致,他們為了獲得執政地位而選擇聯合,導致在許多政策主張之間的界限又較為模糊,這是兩種同時存在的現象。
目前看,本屆歐洲議會選舉更進一步地體現出歐洲政治的一個特點,即出現“三分天下”的情況,極右翼進一步做大,而過去的傳統右翼會維持其地盤,但是右翼和極右翼之間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
同時,中左與左翼黨團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們的空間會受到比較大的擠壓。總體來說,這意味著歐洲議會中的右翼勢力不斷壯大,歐洲政治未來保守、內向的趨勢會更明顯。
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結果(上)與本屆選舉初步統計結果(下,更新自當地時間6月10日) 圖自:歐洲議會網站
觀察者網:選前民調顯示,法國與荷蘭的年輕選民(18-24歲)中,約三分之一支持極右翼政黨,相比5年前顯著提升。年輕人的“右傾化”對歐洲政治有多大程度的影響?
崔洪建:毫無疑問,近年來歐洲政治中的政黨競爭與博弈,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是爭奪年輕人。以2019年的上一屆歐洲議會選舉為例,當時極右翼政黨可能更多代表比較傳統和保守的一派人,以老年支持者居多。而當時主要是綠黨在代表年輕人。
近年來,綠黨在歐洲政壇的崛起與極右翼政黨的崛起是同時存在的現象。但這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綠黨遭受較大挫折,主要就是失去了年輕人的支持。而極右翼政黨支持者中,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由此可以看出,過去幾年在爭奪年輕人支持的問題上,極右翼政黨比綠黨表現得更好。
這背后的一部分原因是,極右翼政黨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務實,不斷修正過去的觀念,比如在關注民生問題、失業問題上,他們表現得比綠黨更親民。
反觀綠黨,近年來遭遇了進退失據的尷尬處境。一方面,綠黨要堅持過去那些吸引年輕人的激進的綠色轉型主張,但碰到現實問題卻拿不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目前歐洲多數國家面對的現實就是能源成本、生活成本上升,這對年輕人有很大且很直接的影響。如果綠黨還要推進激進的綠色轉型方案,就會讓年輕人感覺自己的利益遭到漠視。而如果綠黨掉過頭來,在原先的激進綠色轉型主張基礎上后退,又會失去原來的支持者。
應該說,這次極右翼政黨的影響力提升,不僅僅體現在歐洲議會議席的擴大,在部分歐洲國家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還體現在對年輕人支持的爭奪上。
如果說,五年前歐洲主流政黨還希望通過綠黨的崛起來抗衡極右翼政黨的興起,那么五年后的形勢很明顯,這個目標已經失敗了。
觀察者網:對于兩大極右翼黨團來說,下一步在鞏固選舉成果、協調整合政策立場方面可能面臨哪些挑戰?
崔洪建:一方面,極右翼政黨近年來逐漸從歐洲政治的邊緣走向中心,在這個過程中,無論中左還是中右,歐洲的主流政黨均被他們視作共同的對手。從這個意義上說,兩大極右翼黨團是可以實現聯合的。而且在難民與移民問題上,不同極右翼政黨的觀點都相似,主張排外與身份政治。
因此,無論是出于政治主張還是與主流政黨對抗的需要,他們都可以實現聯合。但在聯合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個難以克服的矛盾,即從邊緣走向中心意味著,要逐漸從扮演反對黨、在野黨的角色轉變成執政黨的角色。期間,他們必須不斷地進行調整,鈍化一些比較激烈的政治主張。
意大利總理、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黨主席梅洛尼(左)與法國國民聯盟黨主席勒龐(右)
比如說,極右翼政黨要就移民和難民問題挑戰主流政黨,但考慮到歐洲的主流民意,他們又不能碰種族歧視、極端主義的紅線。這次選舉前,德國選擇黨有一個議員說了一些支持納粹主義的話,造成了很大影響。歐洲議會的極右翼黨團很快就和德國選擇黨切割,把那批議員排除在外。這就是他們現在面臨的矛盾。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海岸警衛隊被批“嚴重道德敗壞”
2024-06-12 13:33 美國一夢 -
英特爾在以色列新工廠,黃了?
2024-06-12 13:19 -
美大使嚇唬匈牙利:跟中國關系好,代價就是主權沒了
2024-06-12 13:17 美國一夢 -
圍繞歐盟對華電車關稅,“德國正做最后努力…”
2024-06-12 11:02 -
美國就停火方案施壓,要哈馬斯一方“擔責”?
2024-06-12 10:10 巴以恩仇錄 -
美國解禁烏克蘭“亞速營”使用美制武器,俄方回應
2024-06-12 09:53 烏克蘭之殤 -
韓國有城市希望開展大熊貓合作,中方回應
2024-06-12 09:30 熊貓政治 -
王毅:加快推進中泰鐵路,早日實現中老泰聯通
2024-06-12 07:46 一帶一路 -
在亞洲,誰會是美國霸權的替罪羊?
2024-06-12 07:45 -
兒子被判有罪,拜登又創造了個“美國第一”
2024-06-12 07:35 美國政治 -
普京:歡迎土耳其加入金磚
2024-06-12 07:22 金磚國家 -
以官員:哈馬斯拒絕美國
2024-06-12 07:19 巴以恩仇錄 -
聯合國哀悼
2024-06-12 07:10 -
蘇杰生續任,將重點關注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2024-06-11 23:08 -
可能考慮辭職?馬克龍否認
2024-06-11 23:03 法國見聞 -
“4名外籍教師在吉林一公園遇襲”,外交部回應
2024-06-11 21:45 -
“美聯儲今年或只降息一次”
2024-06-11 21:17 美國經濟 -
王毅:“全球南方”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是覺醒的新力量
2024-06-11 20:47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