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前外長:作為文明型國家 中國不太可能倒向民粹主義
關鍵字: 文明型國家新加坡學者新加坡 評價中國民粹主義 中國在特朗普勝選、英國脫歐之后,很多人認為,世界正在朝著民粹主義的方向轉變。不過,《參考消息》援引新加坡《海峽時報》近日的刊文認為,作為“文明型國家”(civilisation-states)的代表,中國則不太可能轉向民粹主義。
5月29日,新加坡《海峽時報》刊載了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文章:《像中國這樣的“文明型國家”不太可能轉向民粹主義》。在文章中,楊榮文認為,中國不太可能走西方國家轉向民粹主義的老路,這和中國的“文明型國家”特征密不可分。
“依法治國”和“以法治國”
楊榮文認為,中國和西方的一個重要不同點在于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自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是依靠嚴格執行法律來統一中國。盡管秦朝短命,但之后的漢朝則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秦漢時期對中國的法治思想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在中國,長期以來,“刑不上大夫”的觀念深入人心,法律更不能凌駕于最高統治者之上。但是,在與漢朝同時期的羅馬帝國,法律是在皇帝之上的,這樣的法律特性也讓羅馬帝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帝國成為可能,并且為一種普世宗教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法律和宗教則是團結西方各部落的要義。
《海峽時報》報道截圖
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
但是現在,部落正在成為分裂的源頭。在經歷了多年殘酷的戰爭之后,歐洲才建立起以法律和平等公民權為基礎的民族國家。但是,當非歐洲人進入歐洲社會后,新的沖突和緊張又出現了。比如歐洲的穆斯林往往要求被區別對待,但是歐洲主流社會卻往往認為這種要求并不合理,他們認為所有族群都該一視同仁。但是在中國,少數民族和占人口主體的漢族就在一些政策上有區別。
隨著這幾十年來交通和通訊的發展,民族國家控制其國界(不僅僅是地理邊界)的能力越來越弱。技術已經讓西方民族國家控制人口、資本和思想的流動變得越來越不現實。在民族國家,各種小團體的訴求會讓社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并失去社會的信任以至于遭到攻擊。但是中國并不是一個民族國家,在這里,少數群體的訴求往往會尊重大多數群體的考慮。
碎片化的媒體成為競技場
在西方主流媒體中,勝選的領導人往往和其血統、種族、宗教、過去的黃金時代等相聯系。在這樣的社會中,碎片化的媒體就成了競技場。而與之相反,社交媒體在日益興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主流媒體的可信度。
但是,西方民眾在這種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中能夠更好地還是更壞地獲得信息,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不過,民眾正在轉向有感召力的個人。
但是中國的組織形式則不一樣,中國人不會允許一群將軍或者億萬富翁來統治自己的國家。在中國人看來,領導軍人和商人的應該是學者,而非相反。
中國的電視新聞節目通常在晚飯時間播出,這樣中國人就能了解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活動。中國的新聞也和美國的不一樣,西方人往往簡單地把中國的新聞稱作“宣傳”,但是實事求是來說,中國的老百姓通過新聞了解的時事比歐美民眾要強很多。
中國的新聞,要先考慮的是信息屬性和教育屬性,而非娛樂屬性。
在2012年的反日游行中,中國政府號召民眾理性愛國
多樣性與同質化
盡管中國人口眾多,但中國的同質化趨勢更為明顯。在中國,90%左右的人為漢族人,歷史上,漢族建立的王朝可以輕而易舉地征服其他民族作為殖民地,但他們沒有這么做。這也是中國學者將中國稱為“文明型國家”的原因。
在中國,藏族和維吾爾族之所以能夠和漢族人親如一家,并不是因為法律的約束,而是因為其獨特的習俗。在漢族人內部,盡管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大家都有同根同源的基本認同。
在中國,如果有民粹主義思潮興起的趨勢,中國將會對其進行壓制,這也是中國不太可能倒向民粹主義的主要原因。
不過,中國也并非對民粹主義完全免疫。技術的革新讓中國出現了一些和西方類似的問題。不過,盡管中國在一些領域西方化了,但是中國不可能成為西方國家。中國在面臨和西方相似的問題時,往往有自己的解決之道。
中國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影響到了周邊國家,諸如日本、韓國和越南。這些國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這些國家也開始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智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新媒:中國不太可能倒向民粹主義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曹澤熙
-
超百億美元,中國印尼簽了! 評論 53想給中資控股港口“潑臟水”,特朗普手下卻打了廣告 評論 68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113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216“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63最新聞 Hot